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前言 黄河故道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风沙暴烈,洪、涝、旱、碱、蝗等交替发生,成为“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苦地方。建国初期的治淮、导沂工程和历年来的淮河、沂沭泗两大水系的整治,为黄河故道治理开发以及开辟水源和泄洪疏通奠定了基础。50-60年代,国家投巨资在黄河故道绿化造林,建设果园,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70年代省内黄河故道制定了“就地拦蓄、固沙防冲、建库防洪、留有出路,灌溉兴利、发展生产”的治理原则,取得了初步成效。80年代中期开始综合治理开发,提出了“统一规划,综合治  相似文献   

2.
黄河故道     
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今兰考县东坝头以西)决口后,主流北徙而下,而原黄河在商丘境内留下的百里故道,称为黄河明清故道,也称为咸丰黄河故道。金代以前为古汴渠流路,元大定二十年(1180年)以后,黄河决溢南泛,多道分流入淮,流经襄邑(今睢县)、宁陵、归德(今睢阳区)、虞城诸县,这是黄河流经商丘的起源。至正十一年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分析黄河刁口河故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故道生态综合整治的技术措施,建立了其综合生态整治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故道现状和生态整治后的河道安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整治具有较好的效应,整治后能够满足备用河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最大的弯恐怕就数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830多公里“(?)”字形大弯了.这道弯把整个伊克昭盟圈在鄂尔多斯高地上,使两岸人民生产和生活造成诸多不变,特别是伊盟地区盛产的煤炭等资源不易外运,制约着两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陕西、宁夏等省区的交流和往来.为了解决黄河的交通问题,过去曾用过不少办法,最常见的就是船渡.木船,特别是羊皮筏更是黄河摆渡一大景观.后来,又架设了浮桥,但都不能满足需要.从1970年开始,在自治区境内黄河干流上,才出现第一座公路桥,一直到1988年9月止,已有8座公路、铁路大桥.  相似文献   

5.
宿州市是安徽淮北地区以超采中深层孔隙水为主的典型缺水城市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三生”(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用水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且对供水保证率的要求提高,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分析研究了当地水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可保障当地经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周道兴 《治淮》2021,(5):20-21
宿州市埇桥区地处安徽省北部边缘的淮北平原,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总面积2907km2.境内主要河流有新汴河、沱河、浍河、奎濉河等,水系支流繁多.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72.1mm,降水总量25.4亿m3.水资源分布上具有南多北少的特征,为资源型、工程型和水质型缺水并存的地区,北部资源型缺水严重,中部和南部沿河地区存在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7.
王飞  王金东 《治淮》2022,(1):57-58
河流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灵魂.历史上,黄河改道后在宿迁留下了绵延百余公里的古黄河,滋养了生生不息的楚汉文明,也给宿迁人民带来了灌溉之利和鱼米之裕.近年来,在江苏省政府的支持下,宿迁开展了古黄河干河和后续工程治理,疏浚河道、扩建道路、建设桥涵闸站等水利基础设施,围绕涵养水源、污染防治、供水安全等重点,突出黄河故道防洪排涝、...  相似文献   

8.
以黄河故道盐城段为例,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研究;从河道行洪断面设计、围堰、排水沟、排水口、支河口、清淤疏浚及防洪墙工程方面进行河道治理;在河道复杂区域进行多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理是保证河道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胡明月  陈得阳 《治淮》2014,(2):48-48
一、引言汴水,古称汳水,是古时候流经宿州市境内的一条大河,后因黄河南泛淤废,今人多认为汴水在宿州市境内流经线路即是现之废黄河,笔者以为殊为不妥。作为安徽省的水利工作者,笔者本着追本溯源的精神,对古汴水的经行路线进行考证,以期求得真实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境内黄河上游区是黄河流域主要产流区和水量的供给区之一,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全面介绍了该区水资源,并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
梁华 《治淮》2020,(3):8-10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总面积9787km^2,宿州市下辖埇桥区、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一区四县。宿州市城区坐落在埇桥区,包括城市城市建成区和市经开区、宿马园区、汴北技术高新区三个省级经济园区。宿州市属于资源性、水质性和工程性缺水地区,由于城区地表水资源不足、地表水污染等原因,不能作为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冠县黄河故道通过综合治理,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小流域,完善水保监督执法体系,制定惠民政策,逐步使风沙区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条件,发展了区域经济特色产业,增加了群众收入,实现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新明 《中国水利》2006,(20):20-20,22
黄河故道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呈逐步增长的趋势,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水土流失防治要针对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对策,加强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以及“三荒”资源开发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1地理位置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河南省新乡市东部,地处卫辉市和延津县交界大沙河流域的黄河故道,位于东经114°07′-114°20°,北纬35°16′-35°25′之间。豫北黄河故道湿地属平原地带人口稠密区,涉及延津县、卫辉市的7个乡(镇)。湿地鸟类保护区为延津县、卫辉市交界地区,属于终年积水的黄河故道低洼湿地,西起延津县东屯乡贾堤村,穿越延津、卫辉2县(市)的胙城镇、班枣乡、后河镇、李元屯镇、宠寨乡,东至延  相似文献   

15.
商丘市黄河故道湿地是黄河改道后在商丘境内留下的一段河道而形成的湿地。文章对黄河故道湿地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水利风景区规划将景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旅游功能开发区三大区域,运用生物技术手段修复水生态,保护水生态环境,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湿地水利风景资源,做大做强景区品牌,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共赢的建设与管理模式,为打造风景优美、人水和谐、生态和谐的商丘市黄河故道湿地水利风景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甘肃境内黄河输沙量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在河道沉淤,河床就会抬高,将影响河道的过水能力;泥沙在水库沉积,会损失水库库容。笔者对甘肃境内黄河干流及其支流的水量、输沙量、侵蚀模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建议对甘肃境内黄河两岸的重点水土流失区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分析了宿迁市黄河故道后续工程施工建设管理过程,对施工建设管理措施做了必要的研究与讨论,为相关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所谓天上来,《山海经》有“昆仑之丘……河水生焉”之说。黄河源出于青海省约古宗列盆地,位于巴颜喀拉山北麓;所谓奔流到海,先入渤海,后河泛入黄海,再入渤海。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河决酸枣,初次南泛由泗入淮,开始南侵淮河流域。到了南宋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1128年),宋将东京留守杜充决开黄河,自泗入淮,以阻金兵,从此黄河大规模南移,已成定局。到了十五世纪,黄淮交  相似文献   

19.
加快黄河故道沿线开发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切关注的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通过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黄河故道、丘陵山区、高沙土地区和滩涂等区域的农业综合开发。由于黄河故道风沙区是日前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将此地开发放到突出的位置,对提高该区域人口的收入,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聊城市黄河故道风沙区为案例,探讨水士流失治理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四年四、五月间,黄委会黄河志总编辑室组织进行河南武陟县至河北馆陶县境黄河故道之考察,笔者曾参加了这一工作,兹简述其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