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基本情况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之间,流域面积27万km~2,流域内以废黄河为界,分淮河及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km~2和8万km~2,其中平原面积占流域面积的2/3,占黄淮海平原面积的3/5。淮河流域地跨豫、皖、苏、鲁、鄂5省,人口1.65亿,耕地1333hm~2。淮河流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而且煤炭等资源丰富,流域内交通发达,京沪、京广、京九3条铁路大动脉从流域内东、中、西部通过,陇海铁路贯穿流域北部,公路网、水运网四通八达。  相似文献   

2.
金立新  吴培任 《治淮》1997,(5):17-19
一、淮河流域水资源概况 淮河流域辖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总面积26 9万km~2。以废黄河为界,流域又分为两个水系,废黄河以南为淮河水系,面积19万km~2,以北为沂沭泗水系,面积为7.9万km~2。淮河流域1995年底的人口为1.6亿,约占全国人口的13%;耕地1.8亿亩,约占全国耕地的12.6%。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淮河流域系沂、沭、泗河上中游水系,东起黄海之滨,西承中原油田,南邻陇海铁路,北抵黄河沿线,流域范围涉及7市46个县(市、区),面积、人口均约占全省1,3。是我国5大能源基地之一,地理位置关键,战略地位特殊。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这一区域历史上一直是水旱灾害多发区、  相似文献   

4.
张海钦 《治淮》2006,(11):6-8
理念:治理淮河历来是河南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 淮河流域是河南省四大流域之一,全省境内,淮河流域面积达8.8万平方公里,占整个淮河流域面积的33%,占河南省总面积的53%,涉及信阳、驻马店等11个省辖市;河南省在淮河流域内有耕地6472万亩,占全省总耕地的59%,有人口567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9%;流域内有京广、京九、西宁铁路,京珠、沪陕高速公路和106、107国道等重要交通干线,是河南省主要的农业、能源、工业基地。淮河流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杜昌文 《治淮》2010,(10):29-31
<正>山东省淮河流域系沂、沭、泗河上中游水系,位于山东省南部及西南部,流域范围涉及7市43县(市、区),面积和人口均约占全省三分之一,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蔬菜产地和能源基地,流域内自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自然和人为等因素,与其他流域相比,淮河流域的防汛有以下几个特点: ——过渡地带复杂的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淮河流域一直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在我国各大江河中,淮河流域受洪水威胁的耕地和人口均高于其他流域。 ——历史上黄河长期南泛夺淮,既加重了淮河水旱灾害,也加大了治淮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淮河流域平原河道长,低洼易涝面积广,跨省河道多,再加上诸多水事矛盾使得防汛工作变得相当复杂。 ——行蓄洪区多,人口密度高,行蓄洪矛盾大,实施洪水调度难度大。  相似文献   

7.
西北黄土高原区该区涉及陕西、山西、青海、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六省(自治区)40个县(旗),水土流失面积41.9万km2,占总面积的67.14%,其中轻度水力侵蚀面积占30.32%,中度水力侵蚀面积占32.37%,强度以上水力侵蚀面积占37.31%。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多沙粗沙区面积为7.86万km2,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1.8亿t,占黄河同期总输沙量的62.8%。东北黑土区该区包括辽宁省大部,吉林省全部,黑龙江省全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部、兴安盟和通辽市北部,总土地面积103万km2。据考察,目前该区水蚀面积17.70万km2,占总面积的17.2%,其中黑龙江省8.86万km2,内蒙古自治区东部4.04万km2,辽宁省3.07万km2,吉林省1.73万km2,以轻度侵蚀为主。北方土石山区该区主要分布在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其中海河流域总面积31.82万km2,山地和高原面积18.9万km2,占60%;淮河流域总面积27万km2,山地丘陵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经考察,海河流域区域土壤侵蚀面积在近20年呈现减少趋势,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淮河流域区域土壤侵蚀总面积在近20年的时间内减少了2.7万km2。——...  相似文献   

8.
正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是古代"四渎"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大河,淮河流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河南省境内淮河干流长达427km,淮河流域面积8.83万km~2,占全流域面积的33%,占全省总面积的53%,流域内人口和耕地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9%和60%,有郑州、信阳、驻马店、周口、商  相似文献   

9.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流域之间,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过渡带气候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导致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也具有明显特点:一是淮河流域水资源既有北方地区干旱少雨、旱灾连年的特征.又有南方地区多雨少晴、洪水不断的特点。二是流域人口密度大,耕地率高,人均经济总量低,生产力水平落后。三是平原面积大,调蓄能力不强,雨洪资源难以利用,平原地下水相对丰富,局部超采。四是水资源管理体系有待改革。  相似文献   

10.
崔恩贵 《治淮》2020,(2):10-11
一、流域概况。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4°17′~36°23′,东经117°25′~119°11′之间,东隔日照市与黄海相望,南界江苏,总面积1.72万km2。地形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区,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呈倾斜状态,山区丘陵地形约占71.8%,平原地形约占28.2%。全市属淮河流域,北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过渡性气候。  相似文献   

11.
钱敏 《治淮》2003,(6):7-9
一、淮河流域防洪形势 (一)流域概况 淮河流域跨地豫、皖、苏、鲁四省,流域面积27万km~2,人口1.65亿,耕地1.8亿亩;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15人,居七大江河流域之首。 淮河流域东临黄海,西、南及东北部分别为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和沂蒙山,平原区面积占流域面积的2/3,占黄淮海平原面积的3/5,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流域内交通发达,有京沪、京九、京广3条铁路大动脉和陇海铁路及建设中的宁西铁路从中穿越,有四通八达公路网、水运网。  相似文献   

12.
徐邦斌 《治淮》1998,(10):33-35
一、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流域内已兴建的大中型水库有5300余座,总库容250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110亿立方米。目前,流域内各类水源工程的总供水能力为500亿立方米左右,而实际供水能力平均为436亿立方米。供水水源以地表水为主,约占总供水量的83%,地下水占17%。跨流域引水占总供水量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九大 《治淮》2008,(9):4-5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流域面积为27万km^2,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平原和为数众多的湖泊、洼地,平原(含湖泊)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的40个地级市,163个县(市),2005年总人口为1717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3.13%,国内生产总值17327亿元,占全国的9.46%。  相似文献   

14.
泌阳县位于桐柏山脉和伏牛山脉的交汇处,自然形成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分水岭。辖区山峦起伏,沟河纵横,属于典型的浅山丘陵区。全县总面积2789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积234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4%;长江流域面积占1630平方公里,淮河流域面积占1159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5.
淮河流域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已由建国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目前的59%,早涝保收及实灌面积已占耕地面积40%以上。据统计资料,1949年至1985年间全流域累计实灌面积为157000万亩(按每亩增产粮食50公斤计算,三十七年来因灌溉增产约7850多万吨),其中63000万亩是1978—1985年灌溉的,对淮河流域近期粮食大幅度增产(全流域粮食总产量目前已达6000万吨)起了很大作用。根据对各省近几年粮食亩产及实灌率(实灌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率)关系的统计分析,发现粮食亩产与  相似文献   

16.
《治淮》1990,(3)
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长江下游。境内淮河流域面积6690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8%,人口占全省59%,淮河的兴衰在全省占有举足轻重之势。淮河流域属南北气候交接地带,年内及年际雨量分布不均匀,容易形成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据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前的500年间,淮北地区有水灾211次,江淮之间水灾135次,平均2~  相似文献   

17.
《治淮》2019,(10)
<正>山东省淮河流域分为沂沭河和泗河(南四湖)水系,位于山东南部及西南部,流域面积5.1万平方公里,土地、耕地、人口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流域内矿藏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是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能源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流域内年均降雨量约750毫米,比全省平均水平多12%,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  相似文献   

18.
一、淮河流域平原水土流失状况及危害淮河流域地处黄河、长江之间,流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地区约占流域面积的三分之二,占整个黄淮海平原的五分之三。由于黄河历史上曾多次南决入淮,并在淮河流域先后泛滥了七百多年,致使该流域平原区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造成微地貌复杂,  相似文献   

19.
董刚  王文举 《治淮》2006,(10):3-4
随着经济的发展,淮河流域工业发展迅速,但是人均工业产值相对于全国来说还比较低,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产业结构来看,淮河流域的煤炭、电力工业,纺织、食品、化工、建材及机械等轻重工业在工业生产中占较大比重,流域的支柱产业——煤炭、电力工业和大农业都属于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流域内的造纸、化工、酿造和制革等产业比较多,这些高水耗、高污染的企业对淮河流域水环境造成极大威胁,而水污染反过来也对工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严重的桎梏。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江苏淮河流域面积6.5万 km2,约占淮河流域面积24%,占江苏省域面积63%。涉及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市全部及扬州、泰州、南通三市部分地区。由于地处淮沂沭泗诸河下游和南北气候过渡带、地势低洼,江苏洪、涝、旱、渍、潮等各种灾害频繁,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持续治理,江苏淮河流域已建成比较完善的防洪、除涝、调水、挡潮、降渍等水利工程体系,有效保障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务院批复的《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综合规划》)为推进新时期江苏治
  淮和水利现代化建设、保障江苏“两个率先”进程提供了规划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