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钢中厚板公司在高韧性桥梁钢板Q345qE的开发过程中,结合桥梁钢国家标准修订版规定,合理设计化学成分和韧性指标,从转炉冶炼、LF精炼、连铸、轧钢工艺及控制冷却等多方面加以控制,并通过透射电镜等手段对钢板强韧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发钢种的化学成分及工艺设计合理,生产的钢板全部满足新版桥梁钢标准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Q370q钢板的生产工艺设计与生产实践,详细阐述了该产品化学成分设计、冶炼、精炼、控轧控冷等工艺.通过微合金化配合TMCP轧制工艺的进行了工业生产实践,并成功开发出合格产品,产品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桥梁钢Q420q要求同时具有优异的强韧性和良好的可焊性,焊接热影响区(HAZ)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直接影响构件焊接接头质量。20 mm厚度控轧控冷型Q420qD钢板在不进行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条件下进行焊接试验,并针对其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焊接线能量为15 kJ/cm时,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达到国家标准;焊接接头各区域断口均由韧窝组成,呈现韧性断裂形貌;-20℃冲击功≥279 J,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值;焊接接头区域未出现明显的软化、硬化现象;焊缝显微组织以针状铁素体为主,能有效阻碍裂纹扩展;熔合线显微组织包含粒状贝氏体、侧板条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和多边形铁素体;粗晶区的显微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针状铁素体及少量多边形铁素体的混合组织;细晶区的显微组织为大量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及少量渗碳体。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碳、低磷、超低硫以及微合金化的化学成分设计,结合洁净钢冶炼、高质量铸坯生产和优化的TMCP工艺过程控制,开发了15~为针状铁素体+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阐述了利用包钢稀土钢板材厂先进的炼钢和轧钢装备,通过采用中碳+高锰+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和合理控轧控冷工艺措施,找到了生产桥梁钢产品使屈强比≤0. 84的工艺方法,形成了可批量生产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焊接性、低温韧性特点的桥梁钢。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V系、V-Ti系微合金化成分设计的Q420C级电力角钢进行工业试制,并进行力学性能检验、金相分析、JMatPro以及电解化学相分析。结果表明,V-Ti微合金系,Ti元素全部析出,Ti先与N结合生成TiN,钢中剩余的N含量较少,降低了V的析出驱动力,导致V元素析出率较低,析出率仅约30%;Ti的加入改变了V的析出形式,部分V在TiN上形核长大,粗化了析出相尺寸,析出物尺寸大多大于20 nm,其析出物基本上不起析出强化作用,V-Ti系角钢的析出强化效果不及V系角钢。通过研究和构建角钢多元纳米相的层次化析出与竞争析出理论基础,为电力角钢成分设计及工艺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林恒  王文涛  李昭东  崔强  隋凤利  张可 《钢铁》2020,55(11):91-102
 为了推动耐火钢的市场应用,采用低碳、低钼(约0.2%)及铌、钒、钛的复合微合金化成分设计,成功开发出低成本Q345耐火钢。采用Formastor-Digital全自动相变测试仪测定了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变形后不同冷却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并采用SEM、EBSD、TEM和物理化学相分析等手段对热轧及600 ℃高温拉伸试样基体组织及纳米第二相进行了详细表征,定量分析了试验钢室温及高温下的强度机制。结果表明,轧后760~780 ℃开始层流冷却、终冷温度为400~600 ℃,试验钢获得铁素体+贝氏体组织。经600 ℃高温拉伸后,试验钢中MC相的质量分数及处于18 nm以下的粒子质量百分比相对于热轧态试样分别提高了16.4%、9.8%,这些新析出的纳米级粒子在高温下起到了良好的沉淀强化作用,一定程度弥补了高温下因剪切模量下降和细晶强化失效导致的高温屈服强度的损失;固溶、沉淀强化为Q345耐火钢主要的高温强化方式。  相似文献   

9.
李有龙 《江苏冶金》2000,28(1):27-31
通过16Mn铌微合金化,对照加入稀土以及控轧技术,达到细化晶粒,改善夹杂物分布形态,以提高16Mn的强度、塑性、冲击性能和时效冲击性能的目的。本文讨论了改善综合性能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综合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高强度桥梁用Q370qE钢的研制过程,阐述了Q370qE钢的化学成分、加热、轧制及加速冷却工艺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工业试制情况对实物性能和组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分析轧制工艺的变化对Q345B级钢板冲击韧性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的控制轧制工艺保证了Q345B、Q345C板的稳定生产,并为Q345D板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宏亮  冯光宏  崔怀周 《钢铁》2019,54(9):73-78
 为了解决Q420B大规格角钢热轧过程出现折叠和划伤较多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W蝶式孔型的变形特点进行研究,通过对W蝶式孔型第5道次孔型斜度进行优化,大规格角钢生产过程出现的表面质量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果表明,W蝶式孔型变形虽然可以用小型钢坯轧出大规格的角钢,但是需要对角钢的侧翼进行多次弯折,表面的金属流动剧烈,易产生表面质量缺陷;利用W蝶式孔型生产22号角钢时,第6道次有出现折叠的倾向,经过孔型工艺优化后,现场划伤和折叠缺陷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侯振伟 《中国冶金》2015,25(9):44-46
破冰船是用于破碎水面冰层的船舶,新型破冰船对破碎冰层厚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工作,钢材需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通过合理的成分调整和严格的工艺控制,研发出高强韧性匹配的新型破冰船用热轧球扁钢,产品性能完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桥梁因钢大长期暴露于阳光、大气、水等介质中而使用寿命短,不能适应当代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的问题,急需开发升级换代的桥梁用耐候钢.详细介绍了邯钢参照国家桥梁钢标准GB/T 714-2015,设计4种成分桥梁耐候钢Q345qDNH,进行实验室轧制,得出对应性能和金相组织,并对4种试验钢进行周浸试验,找到各试验钢的耐腐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室研究,确定了钒氮微合金化中厚钢板的化学成分和TMCP工艺。对工业试制的Q420C级钒氮中厚钢板,采用添加Nitrovan12合金的方法,可保证钢中钒、氮配比稳定,而且钒的添加量仅相当于传统用量的2/3。试生产的钒氮微合金化中厚钢板的各项力学性能完全满足GB/T1591-94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武凤娟  杨浩  曲锦波 《中国冶金》2020,30(12):52-58
通过化学成分设计以及TMCP过程控制研究了不同的强化机制对高强度桥梁钢Q500QE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固溶元素Mn、Cr的含量和降低析出强化元素Nb的含量,可有效降低屈强比。晶粒细化有利于强度和韧性的提高,但对屈强比不利。相比之下,相变强化是实现高强度和低屈强比的最佳途径。热轧后采用分段冷却工艺可获得铁素体+贝氏体的双相组织。通过调整铁素体和贝氏体相的比例和硬度,可有效控制屈强比。  相似文献   

17.
卓晓  安同邦  马成勇 《钢铁》2020,55(4):88-94
 为了研发与420 MPa级耐候桥梁钢综合性能相匹配的焊材,研究了3种不同质量分数硅、锰的熔敷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变化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化学测量等手段全面分析了硅、锰质量分数对熔敷金属强韧化规律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熔敷金属中硅质量分数为0.32%时,锰质量分数从1.34%减至1.05%,抗拉强度降低5%,冲击韧性提升40%;锰质量分数为1.05%时,硅质量分数从0.34%减至0.20%,抗拉强度降低2%,冲击韧性提升24%。冲击韧性的提升归因于柱状晶区和再热粗晶区内的先共析铁素体(含侧板条铁素体)占比减少,针状铁素体增加,M-A组元尺寸减小,从而裂纹扩展路径更加曲折,裂纹扩展功增加。同时,各熔敷金属与试验用耐候桥梁钢自腐蚀电位差均小于20 mV。由此,实现了强韧性、耐蚀性与试验用钢相匹配。  相似文献   

18.
 针对TMCP+T和QT 2种工艺生产的40 mm厚Q690qNH耐候桥梁钢板,分别采用GB/T 228.1—2010和GB/T 229—2020标准进行了纵向表面、1/4、心部和横向表面的室温拉伸试验和-120~+20 ℃系列温度夏比V型冲击试验;采用GB/T 5482—2007和GB/T 6803—2008标准进行了纵向表面、心部和横向表面的-120~+20 ℃系列温度动态撕裂试验和P2型的无塑性转变温度落锤试验;采用GB/T 21143—2014和Q/725-1182—2005标准进行了纵向的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试验和全厚度深缺口宽板拉伸试验,并对各试验结果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2种工艺钢板不同厚度处的金相组织以及采用SEM扫描电镜观察了CTOD试样断口形貌,结合BS 7910的失效评定FAD图,以及典型桥梁焊接构件断裂驱动力的估算,对高强韧耐候桥梁钢Q690qNH的防断选材及验收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QT工艺钢板的横纵向和厚度方向的强度更加均匀,其塑性、冲击、动态撕裂、CTOD以及断裂韧度KC等性能较好,可作为D级钢用于关键构件的使用,但作为E级钢,即使用于一般构件也存在风险,而TMCP+T工艺钢板断裂韧性较差,即使作为D级钢也是不符合防断选材要求的;对Q690qNH试验钢,采用1/4厚度处纵向冲击试验的脆性快速增加开始温度作为其防断判据及验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作为关键构件使用时,1/4厚度处纵向冲击断口纤维断面率应高于97.5%且冲击吸收功不低于125 J。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高强钢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从热轧、冷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序管理控制的角度出发,制定了先进高强钢关键轧制技术研究方案,最终解决了热轧带钢性能稳定性控制、带头上翘、冷轧带钢厚度波动、冷轧板形突变等问题。另外,在热轧轧制工艺、温度精准控制、冷轧轧制力模型优化,一级AGC厚度自动控制系统开发、全流程压下负荷分配优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开发了一系列先进高强钢轧制关键技术,并在产线生产中得到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