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黄河兰州站1991—2000年流量测验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兰州站测验断面及水位流量关系变化情况 ;其次对该站 1991~ 2 0 0 0年多线多点法实测流量资料进行了单次质量评价 ,对现行测验方案下的流量测验质量进行了分析。认为兰州站断面及水位流量关系比较稳定 ,流量测验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能够满足报汛、水量调度需要。建议在该站进行测验新仪器试验 ,并进行流量简化测验试验研究 ,提高测流效率  相似文献   

2.
潼关站为黄河中游主要控制站,承担水位、流量、含沙量等项目的测验及报汛任务,为黄河中下游防洪抗旱及三门峡水库合理调度运用提供基本依据.控制流量测验误差,提高测报精度,对防洪减灾和发挥水库综合利用效益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流速仪法流量误差的试验与分析研究,对现行测验方法的精度进行了评价,并优化了最佳的流速仪法测验方案.  相似文献   

3.
根据GB50179-93《河流流量测验规范》条款,通过对迁移站迪曼(二)站中泓浮标系数实验,采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析了该站的中泓浮标系数,确定了其结果可在二类精度中、低水采用。在分析过程中,经过多种方法筛选,推得中泓浮标系数为0.687,有待于今后流量资料的推求,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为防洪抗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江河各类水利工程的大量新建,涉水工程对水文站网的测验及资料整编的影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当前水文测验及资料整编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上下游站水位-流量关系和单断沙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蓄水后库区、坝区、坝下游各测站的流量、泥沙测验及资料整编优化方法。采用优化后的整编方法,可使区域各站的水文测量精度及成果准确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下游主要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与防洪设计水位确定都是防洪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数据,它们都有赖于长江中下游主要控制站的水位流量关系.而受多种因素影响,非常复杂.根据长江干流沙市、螺山、汉口、湖口(八里江)、大通水文站的历年实测资料,以螺山站为重点,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影响水位流量关系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各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成果,并已在防洪规划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荆江河段沙市(二郎矶)站水位流量关系精度,利用沙市(二郎矶)站2015~2020年水位、实测流量资料以及辅助水尺断面水位资料,对现有落差指数法中的参数进行分析优选,优化校正流量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后的参数计算的沙市(二郎矶)站水位校正流量关系点更为集中,定线更为简洁,且精度可靠,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减少流量测次、提高测验效率、简化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防洪和水资源利用的角度 ,对大夏河流域的夏河、双城、折桥 3站的水文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对该流域降水成因、地区分布、年内和年际分配以及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 ,同时也对泥沙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结合大夏河流域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提出了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受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联合调度影响,宜昌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局部变形或扭曲更加频繁。葛洲坝日调节造成宜昌站水位流量关系形成绳套曲线。基于测验成本和安全考虑,完整测验出每一绳套过程较为困难,因此对流量测验时机的掌控尤为重要。宜昌站于2015~2017年间开展专题研究,分析水位涨落率与流量相对误差关系,以及水位涨落率在受水利工程日调度影响下的时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每日07:00~12:00水位涨落率相对较大,不宜进行流量测验;选择在水位涨落率较小或水位平缓时期测流,所测流量误差小、代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无线ADCP基本原理、流量计算方法及桥沟站流量测验资料分析,修正设置参数,提高该仪器测验精度,减小流速、流量测验误差。  相似文献   

10.
景村站是泾河中、下游及渭河防汛的重要水情站,该站由于受断面冲淤变化,涉水建筑物壅水等因素影响,流量不能实现在线及时采集,中、高水准确、及时报汛较为不易,修订可靠的报汛曲线显得很重要。为此收集景村站历年洪水资料,分析其4次典型洪水过程、水位流量关系以及历年断面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966年以来该站测验河道总体呈淤积趋势,水位流量关系逐渐向左偏移,断面过洪能力呈递减趋势。在分析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实测资料,采用《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247-2012)规定的两种方法延长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对该站2017年中、高水报汛曲线进行修订,为泾河景村站准确报汛及洪水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位于东苕溪干流上的余杭、瓶窑是青山水库洪水调度及科学合理启用南、北湖滞洪的主要防洪控制节点.根据流域面积小,汇流时间短,预报方案大多采用降雨径流模型,预报计算出来的是洪峰流量,因此,由预报流量推出预报洪峰水位,分析水位与流量关系至关重要.利用近年来的实测洪水资料,对2站的水位流量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山站处在长江中游防洪形势最为险恶的河段,其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事关防汛大局。根据1954至1999年间的16个高洪典型年的长系列实测水位流量资料,采用单值化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和非恒定流水位流量关系模型的比较,对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进行分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下荆江系统裁弯后,螺山水位流量关系逐渐左移,同流量下水位逐渐抬高,螺山断面的泄流能力已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技术解决了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新建水位(水文)站无资料的小流域预警方案编制问题。本文以新建的黟县水位站为例,分析了流域暴雨洪水特性、推算了设计暴雨洪水,对控制河段的水位-流量关系、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进行了分析,推求了预警临界雨量,为城区防洪提供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红旗水文站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水系末端,控制了沈河干流汇入黄河刘家峡水库的全部水量沙量,是沈河水系的重要控制站。审查工作依据黄委会批准的“工作大纲”.“审查统计办法”的要求,从历年水位流量关系线和测站特性入手,对红旗站实测资料进行全面检查,质量评价如下:l)此次审查对测站沿革、基面、水准点等进行了全面考证,对水沙测验情况作了全面审查统计,对断面冲淤,洪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特性作了较深入分析。2)红旗站是排河重要的控制站,测验河段顺直,水流条件好,测站控制稳定灵敏度高。水位流量关系单一线占历年的63.…  相似文献   

15.
张亭  吴尧 《人民长江》2014,45(9):39-42
长江汉口站水位流量关系受洪水涨落、变动回水和断面冲淤变化综合影响,呈不规则的绳套关系,需要采用综合落差指数法进行处理,使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根据汉口水文站测验断面上下游河段的水文特性,利用测验河段上现有水位站的水尺作为该站的辅助水尺,采用2003~2008年的实测资料,研究分析了汉口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方案。结果表明,单值化综合落差推流计算与连时序法计算成果差异较小。采用该方案进行流量整编和报汛可行。该方案的使用优化精减了流量测验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小柳巷水文站测流断面受上游来水以及下游洪泽湖变动回水顶托的综合影响。由于该站断面水位流量关系呈逆时针绳套曲线,水文定线规律难以率定,因此不能采用单一的水位流量关系线,给测站日常流量测验、水文资料整编和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传统的人工流速仪测流耗时长,随着时代进步无法满足日常高效快捷的测验要求,无法准确、高效、快捷地为防洪调度提供数据决策支撑。本文以小柳巷水文站20210702、20210716两场洪水实测流量资料为基础,利用水位落差指数法(本文采用临淮关水位站水位),借用落差方程建立新型水位流量关系进行推流计算,与实测流量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误差小、精度较高,可为水文站流量定线推流、水文资料整编、水文预警预报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在2010年运行"加大泄流预泄"对哈尔滨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与1998年、2005年天然河道洪水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工程调控影响,对提高哈尔滨水文站测验资料的精度,洪水水文预报精度及松花江哈尔滨防洪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收集前期基础资料,查算设计暴雨、设计洪水,计算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和水位~人口关系,确定成灾水位、现状防洪能力评价和预警指标。在计算过程中采用了洪峰模数、上下游洪峰流量对比两种种方法先对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进而通过现状防洪能力成果分析、历史洪水调查资料进行复核典型小流域水位~流量关系成果的合理性。经复核,典型小流域水位~流量关系成果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长江中游干流重要防洪控制站汉口站1952-1998年实测断面和流量等资料,分析该站水文断面年内及年际冲淤变化规律,并运用水位流量单值化技术,分析该站七个大水年份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以永翠河带岭站为例,提出了受突发洪水冲淤影响的测流断面在进行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工作中应采取的具体方法和实用措施。分别从水位观测时段控制,流量测次布置原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定线技巧和曲线精度检验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为提高受非经常性冲淤影响水文断面的流量测验和整编工作质量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