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南方主要水稻产区中晚稻病虫害防控进入高峰期,为确保今年水稻粮食产量增加,安徽、福建、广东、江西等四省发布2015年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争取在加强监测预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由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安徽省全省水稻种植面积3323万亩,其中一季稻种植面积2700万亩,单季中稻处于抽穗至扬花灌浆期(约1700万亩),单季晚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期(约1000万亩),双季晚稻处于分蘖至拔节期,水稻生育期总体比常年偏迟1~3天。前期,水稻病虫前期总体为中等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2.
1晚稻前期发生概况 受气候、田间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晚稻前期主要病虫总体发生程度同比略轻,发生面积约1050万亩。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总体发生偏轻;稻飞虱、纹枯病发生接近上年同期;局部稻区的二化螟、台湾稻螟、粘虫、眉纹夜蛾、稻瘿蚊、稻象甲、稻叶水蝇、细菌性褐条病、赤枯病、水稻普通矮缩病等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农药》2006,45(5):358-358
山东省2006年病虫害发生趋势,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病面积已超过66.67万公顷,江苏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呈大流行趋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期各地监测上报的情况,结合当前我省水稻长势和气象条件综合分析,预计稻飞虱将在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上大发生,低龄若虫盛期出现在9月上旬末至9  相似文献   

5.
1.日本农业航空防治面积的变迁在日本,1968年水稻航空防治面积达124万公顷,由于实行轮作及环境问题,到1971年减少到68万公顷。以后又迅速增加,到1977年达147万公顷,但由于第二次轮作,在1982年又变成138万公顷(图1)。日本东北等主要产米区,航空防治较为稳固。至于果树、旱田、畜产方面航空防治面积总共为10万公顷左右。期望在病虫害防治和施肥上得以发展,但小田块则为其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6.
<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白背飞虱传毒的一种新的水稻病毒病,2009年在湖南省部分地区中、晚稻上严重发生,损失严重。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近来在怀化、永州、邵阳等市,均先后监测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白背飞虱带毒虫源和禾苗发病株,目前经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由于结构的原因,1991年农药的总体形势和农药的需要仍呈下降趋向.其因包括继续实行减少稻田耕种面积(83万公顷或30%)以及存在减少使用农药的普遍观点所致.1991年是一个多雨的气候,终年少晴且台风经常侵袭,这就导致水稻病害大发生和叶蝉暴虐.这样,在连续11年的丰收后,于1991年出现了水稻减产收成仅为常年的95%,总产量约965.4万吨,比原计划减少了60万吨.对此,日本农业厅作出了相应的反应,他们决定重新考虑水稻种植的政策,并调查暂缓减少水稻栽种面积5~10万公顷的可能性.在  相似文献   

8.
苄黄隆防除稻田多年生杂草的效果及使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锦豪  王美玲 《农药》1990,29(3):62-63
为寻找能有效地防除稻田多年生恶性杂草的除草剂,1989年我们引进国产新型除草剂苄黄隆,分别在早、晚稻上进行了防除多年生恶性杂草的小区及大区对比试验,与此同时,还在连晚杂交水稻上进行了近  相似文献   

9.
根据广东省农业厅统计,2008年,广东省农作物种植面积6740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981万亩,杂粮类种植面积892万亩:花生种植面积498万亩;瓜果、蔬菜种植面积1757万亩:甘蔗种植面积218万亩;烟草种植面积28.7万亩;其他作物种植面积421万亩。农药消费量71316.8吨(商品量)。  相似文献   

10.
配方肥对早、晚稻的茎蘖动态、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配方肥对早、晚稻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可以促进早、晚稻的分蘖,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各施肥处理中,早、晚稻配方肥具有减氮、增产、增效的作用,值得在安徽双季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据几年来的调查,晚稻白叶枯病的发生为害主要在生育后期,防治上往往易被人们所忽视而造成较大的损失。1986年,我们做了叶枯宁对晚稻生育后期白叶枯病、不同施用时间的防病保产效果试验。现将结果汇总如下。一、试验内容和方法1.试验内容和设置:本试验安排在孝感市卧龙区八埠村的同一块田,品种为大面积种植的鄂宜105,田间肥力均匀、偏低。不同施药时间设有9月5日、9月10日、9月15日、9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噻森铜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防效。田间试验表明,20%噻森铜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在发病初期,使用20%噻森铜悬浮剂300~500倍液,连续用药3次,防效可达约80%。20%噻森铜悬浮剂是防治水稻白叶枯菌的良好药剂。  相似文献   

13.
植保技术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白秆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世界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可造成水稻减产10%-20%,发病严重的可达40%-50%。以多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曾是用于该病防治的主要药剂,但随着生产中水稻恶苗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普遍产生,局部地区抗性菌株的抗药性倍数甚至已达5000倍以上,单一使用该药剂已失去防效。  相似文献   

14.
《农药》1980,(4)
~(14)C-多菌灵,用硫脲法标记合成,其产率51%,含量99%,产品达到放化纯。~(14)C-多菌灵在水稻上示踪表明:水稻叶片和根系对多菌灵均能吸收,运转积累于植株各部。~(14)C-多菌灵及其代谢产物在水稻上的残留量,因施药时期、施药次数、施药量、早晚稻品种和露天与防雨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水稻分蘖期、破肚期、齐穗期先后连续施药三次,糙米中的残留量,早稻为1.365ppm,晚稻为0.610ppm。~(14)C-多菌灵及其代谢产物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亦随着施药时期的推迟,施药次数和施药量的增加而增加的。但大部分残留积累于0~5厘米土层中。雨水对多菌灵在水稻上残留积累影响很大,特别是喷药后首次降雨。  相似文献   

15.
汪西北  徐法三 《农药》1993,(1):41-41
随着粮食复种指数的提高和杂交稻的推广,我县稻秆潜蝇为害逐年加重,1990年早中稻发生面积达5.6万亩,1991年早稻就发生5.3方亩,中稻发生2.7万亩,晚稻上也有发生为害,并从原发生在海拔200米以上下到海拔130米。受其为害早中稻损失2成以上,已成为我县早中稻(山区)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为此作者在1987~1989年研究掌握稻秆潜蝇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从1989年起开始进行药剂防治该害虫试验应用,现将试验应用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山东农药信息》2007,(8):41-41
全国农技中心根据当前水稻病虫发生情况,结合水稻生长、品种布局、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中晚稻主要病虫将严重发生,发生面积10.4亿亩次。其中,虫害以”两迁”害虫和水稻螟虫为主,发生面积7.3亿亩次,比2006年增加2000万亩次,病害发生面积3.1亿亩次,与2006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用杀螟松防治水稻螟虫等害虫,浙江省每亩使用量为50%乳剂二两左右。为了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本试验研究了我省在通常用量下,稻谷中的污染情况,以便找出它在水稻上的安全使用间隔期。一、试验设计本试验除在华家池本校农场早晚稻上了解  相似文献   

18.
Masaki  S  王洁 《世界农药》1989,11(2):31-33
发生和防治现状日本水稻栽培面积从六十年代的314万公顷迅速降低为七十年代的265万公顷和八十年代的228万公顷。然而,受纹枯病影响的稻田面积占栽培面积的百分比却从六十年代的37%增加到七十年代的46%和八十年代的48%。尽管近年来栽培面积减少,受纹枯病影响的面积却不断增加(图1,略)。六十年代纹枯病总的防治面积占水稻栽培面积的30%和受纹枯病影响面积的78%,  相似文献   

19.
粉锈宁(三唑酮)是一种新型的三唑类内吸杀菌剂,目前已大量应用到麦类和蔬菜、果树作物上,尤其对麦类的锈病、白粉病具有独特的防治效果,但应用于水稻的报道至今不多。1984年我们在预防杂交晚稻稻曲病的药剂品种试验中,同时发现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不仅有提高水稻后期功能叶作用,延长寿  相似文献   

20.
稻田杂草的为害与除草剂使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加生 《农药》1996,35(6):10-14
据浙江省草害协作组大面积普查结果表明,稻田杂草共有42科155种,其中稗草、异型莎草、牛毛毡等稻田优势种群;稻田杂草对水稻造成Ⅱ级以上为害的面积达1672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40%,成为我省粮食生产上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