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渤海油田稠油储量占比大且具有粘度高、凝固点低、密度大、原油物性差异大等特点,本文针对渤海目标稠油油田开展原油高压物性分析,在室内筛选出了一种适合海上稠油油田的高效水溶性降粘剂SJJNJ-2,并对该体系的降粘性能进行评价,结合目标稠油油田深入分析了温度、体系加量对其降粘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效水溶性降粘剂SJJNJ...  相似文献   

2.
王忠民  胡炎兴 《当代化工》2011,40(5):469-471
由于稠油中沥青质和胶质含量高,密度和粘度较大,其集输与处理难度较大.以研究稠油区块油品物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化学组分对原油粘度影响,并对不同含水率下稠油乳状液进行了粘温关系测试以及对乳化稠油粘温性质及流变性进行分析,找出稠油原油物性对集输工艺影响规律,为稠油集输上艺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驱油技术的主要机理之一就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原油中含有大组分,降低原油粘度,进而改变原油的物性.利用原油以及含油污水中筛选出能降解稠油的菌组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使原油物性发生明显变化,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降低,组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原油物性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泌276断块普通稠油历史采取蒸汽吞吐、天然能量开发方式适应性差,探索实施注水开发,通过取现场代表性原油样制作人造岩心,开展室内物模实验,分析不同原油粘度普通稠油在不同注入倍数、不同物性、不同驱替速度下的驱油效率、含水率变化特征,明确了影响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是原油粘度,其次是储层物性、注水方式、注水强度等参数。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设计一套注水开发方案,进入矿场实施,有效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稠油由于粘度高、比重大,给联合站原油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原油处理时间长,影响原油拉运工作,使原油脱水质量难以达标,污油含油严重,设备故障增多,为了缩短稠油处理时间,保证原油质量和拉运工作,减少设备故障,加强设备管理,改进和完善处理工艺,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闫彬  王飞  肖军 《辽宁化工》2009,38(8):524-526
针对塔河油田所产稠油粘度、密度大造成井筒举升和地面集输困难的问题,评价了原油乳化降粘剂TXL-1对该油田含水原油的降粘和凝油粘壁抑制效果,确认了投加原油乳化降粘剂TXL-1改善塔河油田稠油采出液流动性的可行性。在含水率为20%和51%的塔河油田稠油采出液中投加1000mg/kg原油乳化降粘剂TXL-1,降粘率可分别达到69.1%和76.6%。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古城油田泌125断块油藏原油粘度高分布差异大的特点进行分析,建立了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进行了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可行性研究,对聚合物驱最终开发指标进行效果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原油粘度600mPa·s左右的油藏进行聚合物驱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锦25块特稠油油藏原油具有密度大、粘度高、胶质加沥青质含量高、初馏点高的特点。本实验提出了利用微生物的发酵过程来实现稠油降粘的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在培育新型强解烃功能菌种的基础上,配合微生物环境配伍性及跟踪监测技术,确定微生物液量注入、焖井时间及注入方式。达到降低原油粘度,提高稠油周期产量、延长生产周期、降低稠油开采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稠油高轮次吞吐井后期开发效果,根据油井的不同原油物性、不同地层压力等情况,有针对性的研制与应用的两种稠油高轮次吞吐井复合驱油技术,解决了稠油进入高轮次吞吐后,由于层间矛盾突出、地层压力下降、原油粘度升高、地下存水增加等原因导致的稠油周期产量大幅度降低的问题,有效改善了高轮次井吞吐效果,提高了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兴隆台变质岩潜山带原油物性平面纵向变化规律进行系统分析,该区原油相对密度显示原油为低粘、常规原油,原油的相对密度变化范围在0.7926~0.8482g/cm3之间,粘度变化范围在1.64~5.79mP.s之间。平面上,潜山带从南到北原油相对密度、粘度均有逐渐增大趋势,这与潜山带成藏认识相符;纵向上,原油物性变化与深度关系并不明显,具体分块看,紧邻油源清水洼陷的马古潜山原油密度和粘度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加,重力分异作用明显。通过原油物性研究为该区油藏评价、储量计算及油田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作为稠油降粘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中36-1油田稠油蜡含量低,而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40℃下脱气原油粘度高达56 200 mPa.s。为解决绥中36-1油田稠油开采中的问题,室内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丙烯酰胺/马来酸酐合成了三元共聚物降粘剂,并在稠油中进行了降粘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HOT-RP聚合物降粘剂对绥中36-1稠油具有良好的降粘效果,在加量为500~800 mg/L时,其降粘率大于85%。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塔河油田原油粘度高、开采难度大的问题,开发了破乳降粘剂SD-10A。SD-10A对塔河稠油有较好的破乳效果,出水快、水清、油水界面齐;同时,对中高含水量稠油降粘效果良好,有利于稠油的破乳降粘开采,对其后续破乳脱水有利无害。工业试验结果证明SD-10A在塔河油田的推广及应用十分可行。  相似文献   

13.
混输原油物性参数是表征原油基本性质和流体流动流变的参数,是输油工艺设计和管道运行的基础,所以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技术能直观地反映出混输原油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L油田具有高酸、高粘、高含蜡的"三高"特征;各平台月产能的变化,引起混输原油粘度、凝固点和蜡含量的变化;由于酸值偏高,在输油工艺中,应加强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14.
特稠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光绪  杨小梅等 《辽宁化工》2001,30(12):514-516
采用自己研制的药剂对辽河油田特筒油污水进行破乳和净水试验,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最终确定了处理工艺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使用破乳剂D1,可使油的回收率大于99%,絮凝剂A中添加了收缩絮体的化学药剂B之后作为净水剂,使积杂量小于5%(体积比),同时,处理后的水完全达到辽河油田要求的指标,即油含量小于5mg/L,积杂量小于15mg/L,技术先进,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低渗油田采收率差异的本质原因,对大庆扶余与长庆长6低渗透岩心分别进行润湿性实验、驱油实验,并利用岩心微观解剖方法求取孔隙参数并计算含油饱和度,找到影响剩余油主要因素,解释两油田采收率差异原因。实验结果表明,低渗透岩心以水湿为主,长庆油田低渗岩心采收率高于大庆油田,其中岩心2-2采收率比岩心1-1高3.9个百分点;同级别低渗岩心大庆油田孔隙表现出形状和连通状况的复杂性与不规则性;相同孔喉比、配位数、迂曲度和形状因子条件下,长庆油田低渗透岩心含剩余油孔隙比例更小,驱油效果更好,该研究为低渗透油藏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 QWEQ型稠油降粘剂的室内评价和现场应用 ,解决了塔河油田超深井因稠油粘度太高而难以采出的问题。以较少的加药量实现了较好的乳化效果 ,实现了井筒降粘以及地面管输变的问题。QWEQ型稠油降粘剂对塔河油田有较好的适应性及较好的降粘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 QWEQ型稠油降粘剂的降粘性能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吕红梅  杨林  方耀  张亮  许佳乐 《广州化工》2011,39(6):100-102
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原油中沥青质、胶质等重有机质会在岩石表面沉积,形成有机垢,造成不同程度的油气层损害,并且某些损害是永久性的、不可逆的,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至关重要.塔河油田原油具有高密度、高硫、高粘度、含蜡、低油气比的特性,影响正常的生产,在室内实验测得了塔河油田原油的不同原油性质,针对性的研制了分散剂,对比了其他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从原油自身物性组成、表面活性剂(化学降粘剂)、外界物理因素三个方面论述了影响原油粘度变化的原因及作用机理,并结合油田现场实际生产工况,针对多种物理因素组合引发原油粘度异常变化进行了原因探究。  相似文献   

19.
吉昌明  路续武  邹煜 《广东化工》2012,39(13):37-39
文章针对南阳油田稠油粘度高难以开采的实际问题,在热力开采稠油的基础上,进行了过渡金属催化降粘剂的性能研究。实验探讨了反应时间、碱加量、温度等因素对稠油粘度的影响以及表面活性剂的耐高温性能,从而确定催化剂辅剂及其用量。将合成的油溶性催化剂与碱/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并加以评价,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主剂与辅剂的最佳配比,确定稠油水热催化剂HR组成。此外,还研究了反应条件(温度、催化剂加量)对稠油改质降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庆油田开采能力下降,油田产量的降低,庆哈输油新线为满足运行及下游生产的需要,采用进口俄罗斯原油与大庆原油混输的方式,维持对哈尔滨炼化公司的持续供油。针对可能面临的低输量问题,对庆哈新建庆俄原油混合输送管道进行不稳定性分析,分别计算不同混合比例下不同站间管段全年的热力和水力最小安全输量,以确保庆哈输油新线在输量减少、输油比例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