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台金矿原矿含0 2%~0 3%的铜,以原生硫化铜为主,含硫1%左右,属贫硫化物含铜金矿石。从1989年建厂至1998年一直采用单一混合浮选工艺,生产含铜3%~5%的混合金精矿,这样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试验研究采用铅盐预处理工艺获得成功,并建成氰化冶炼厂,本文介绍铅盐在高铜金精矿氰化浸金应用中的试验与工业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2.
传统铜铅分离方法主要采用氰化物抑铜或重铬酸钾抑铅来实现铜铅分离,由于所用药剂均含剧毒,给生产实践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陆续限制使用。研制新型无毒铜铅分离抑制剂日益迫切且意义重大。某铜铅锌多金属矿含铜0.70%,铅1.60%,锌4.92%,采用铜铅混合浮选-铜铅分离-混合浮选尾矿选锌的原则工艺流程,获得铜铅混合精矿含铜10.44%,铅30.23%,针对该铜铅混合精矿,本文研究采用绿色清洁抑制剂BK505,较好的解决了铜铅互含的难题,获得了理想的铜铅指标。实验室铜铅分离闭路试验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20.42%,铜作业回收率82.48%,铅精矿铅品位46.05%,铅作业回收率88.13%。  相似文献   

3.
传统铜铅分离方法主要采用氰化物抑铜或重铬酸钾抑铅来实现铜铅分离,由于所用药剂均含剧毒,给生产实践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陆续限制使用。研制新型无毒铜铅分离抑制剂日益迫切且意义重大。某铜铅锌多金属矿含铜0.70%,铅1.60%,锌4.92%,采用铜铅混合浮选-铜铅分离-混合浮选尾矿选锌的原则工艺流程,获得铜铅混合精矿含铜10.44%,铅30.23%,针对该铜铅混合精矿,本文研究采用绿色清洁抑制剂BK505,较好的解决了铜铅互含的难题,获得了理想的铜铅指标。实验室铜铅分离闭路试验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20.42%,铜作业回收率82.48%,铅精矿铅品位46.05%,铅作业回收率88.13%。  相似文献   

4.
铅盐在高铜金精矿氰化提金试验中的应用与工业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安  刘振升 《有色矿山》2003,32(3):17-20
河台金矿原矿含0.2%~0.3%的铜,以原生硫化铜为主,含硫1%左右。属贫硫化物含铜金矿石。从1989年建厂至1998年一直采用单一混合浮选工艺,生产含铜3%~5%的混合金精矿,这样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试验研究采用铅盐预处理工艺获得成功,并建成氰化冶炼厂,本文介绍铅盐在高铜金精矿氰化浸金应用中的试验与工业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5.
七宝山铅锌矿铜铅浮选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宝山铅锌矿中的铜矿物 ,由于品位低、可浮性差、矿石性质复杂等一系列原因 ,一直未能实现有效回收。通过对现行铜铅混浮生产工艺的研究 ,根据矿石特性 ,结合以往的试验和生产 ,研究出更合理有效的铜铅浮选工艺。研究结果表明 ,选用Z -2 0 0作捕收剂 ,硫化钠、焦亚硫酸钠作调整剂 ,采用优先浮铜的铜铅浮选新工艺 ,可获得铜精矿主品位 1 8.0 9%、含杂 (铅+锌 ) 1 4 .0 5%、铜回收率 3 4 .0 2 %的较满意指标 ,给矿山带来约 64 .1 0万元 /a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低品位铜铅锌矿的浮选工艺进行研究,确定铜铅混合优先浮选一铜铅分离一铜铅尾矿浮锌的部分混合浮选工艺流程及其最佳工艺条件。在原矿含铜0.10%、铅1.75%、锌1.75%的情况下,可获得含铜19.39%、铅5.24%、锌3.09%、铜回收率42.57%的铜精矿,含铜0.59%、铅55.78%、锌2.08%、铅回收率89.25%的铅精矿,含铜0.52%、铅1.57%、锌51.93%、锌回收率91.33%的锌精矿。为低品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7.
铜陵地区某铅锌矿原矿含铜较低、铜矿物嵌布粒度不均匀且与方铅矿结合紧密,造成铅精矿含铜较高,影响铅精矿品位。为降低铅精矿含铜品位,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试验采用铜铅混浮—重铬酸钾抑铅浮铜的工艺流程,最终闭路试验获得了铜精矿含铜15.34%、含铅5.94%、铜回收率为44.49%,铅精矿含铅64.17%、含铜0.42%、铅回收率为90.99%的满意指标;既解决了铅精矿含铜较高的难题,又实现了铜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8.
云南某铜铅锌硫化矿铜铅分离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贾仰武 《矿冶工程》2009,29(4):47-49
云南某铜铅锌矿硫化矿含铜0.60%, 铅2.43%, 锌5.10%, 在现场生产作业中采用“铜铅混浮, 铜铅分离, 尾矿选锌”的浮选工艺流程, 存在的问题是铜铅分离指标不理想, 铜铅精矿互含高。对该矿的铜铅混合精矿进行了铜铅分离浮选小型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当混合精矿再磨到-0.074 mm粒级占80%, 以亚硫酸钠、水玻璃和CMC为组合抑制剂代替重铬酸钾抑制方铅矿, 以Z200代替乙黄药作为黄铜矿捕收剂, 进行了铜铅分离浮选, 获得了良好的分选指标, 铜精矿含铜23.30%, 含铅3.30%, 铅精矿含铅64.66%, 含铜0.50%, 实现了铜铅分离。  相似文献   

9.
次生硫化铜多的硫化铜铅矿石在分选上有一定难度,用常规的铜铅分离方法难达到分离目的。本文用组合抑制剂有效分离了铜铅,获得铜品位24.36%、含铅3.80%、铜回收率84.14%的铜精矿,铅品位74.43%、含铜0.38%、铅回收率91.44%的铅精矿技术指标,铜铅的回收较好。  相似文献   

10.
西藏某铜铅锌多金属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西藏某铜铅锌多金属矿含铜0.11%、铅0.95%、锌3.95%。为综合回收各有用矿物,进行了详细的选矿工艺研究,最终确定铅锌依次优先浮选工艺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铅品位61.65%、铅回收率85.44%的铅精矿,锌品位48.09%、锌回收率90.40%的锌精矿。最后还对含铜铅精矿进行了铜铅分离开路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品位28.67%、含铅1.21%、铜作业回收率49.23%,铅精矿铅品位72.33%、含铜0.20%、铅作业回收率94.31%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铜资源稀缺且分布相对集中。建国以来,矿山铜产量增长迅速,但远不能满足下游行业需求;同时,我国矿山铜产业布局和精炼铜产业布局并不匹配,一些省区需大量外购铜精矿。本文基于资源、采选技术、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假设条件,考虑近10年实际产量变化趋势、保有资源储量的利用程度、主产区和资源集中区资源储量与产量的匹配度、资源禀赋条件、未来矿产资源需求量等因素对未来我国矿山铜的年供应能力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西藏矿山铜供应能力增长潜力巨大,是未来我国铜矿资源供应的一个主要增长点;预计到2020年,我国矿山铜产量仍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此后,矿山铜产能增长受限,将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废杂铜回收与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中国近年来废杂铜的回收利用及进展情况,从环境保护、能源消耗、投资和生产成本等方面对矿产铜和废杂铜加工进行比较,指出强化废杂铜的收集、分类和支持废杂铜回收新工艺的研究,有利于中国铜工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铜工艺矿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在矿石中主要以矿物形式存在。铜矿物约200余种,其中20种左右为工业回收或附带回收对象。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硅孔雀石分别是硫化铜矿,次生硫化铜矿及氧化铜矿普遍存在的矿物。墨铜矿,黔铜矿,假孔雀石及铜的砷酸盐在一些矿山 构成主要载矿物之一。铜矿物可选性及其在选矿过程中的行为,与其化组成,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某难选铜钼混合矿分离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某难选铜钼混合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针对该矿石中辉钼矿呈网丝状,黄铜矿充填于其中,造成分离困难的特点,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合理的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原矿不磨(磨矿细度-42μm占72.9%)、硫化钠用量40kg/t、水玻璃用量1kg/t、煤油用量0.5kg/t、矿浆浓度20%。经过开路五次精选可得到钼精矿含钼32.80%、含铜0.58%,铜精矿品位20.65%、含铝0.31%、回收率92.01%的技术指标,使铜钼达到了较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5.
稀土对铜及铜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综述了稀土元素对铜及铜合金的净化、去杂、细化晶粒作用,以及对其物理、化学和机械加工性能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某古炼铜炉渣浮选铜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土法炼铜炉渣中的有价元素铜,探讨了影响其可选性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和一次精选的浮选流程,可获得铜精矿品位为18.04%、回收率为45.60%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从生产原料的角度出发综述了氯化亚铜的生产工艺,指出为适应氯化亚铜不断增长的需求,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应重视高质量、高活性氯化亚铜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朱烨  刘万灵 《有色金属》2000,52(1):72-74
用卡尔多炉技术处理放心杂铜生产粗铜或铜合金,铜品位从30%~70%,氏于0.5%,上作业周期少于6小时,经济上有利可图。记子结构紧奠,可以整体封闭防止逸散。全部过程均在控制室遥控进行,故劳动条件和环保效果都非常好,该技术已被全球多家冶炼厂选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碱式还原熔炼法高效分离回收黑铜泥中铜资源,并对其中铜、砷物相的迁移转化行为规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碱式熔炼过程中碳酸钠不仅可以降低熔渣粘度,提高粗铜相和渣相的分离效率,并使黑铜泥中As2O3与As2O5碱化形成NaAsO2和Na3AsO4,减弱砷氧化物向单质砷的还原转化,继而减少粗铜中砷含量。过程中增加碳酸钠添加量、提高熔炼温度、延长保温时间可提高黑铜泥中铜回收率,并有利于降低粗铜中砷含量,然焦炭过多时,黑铜泥中CuSO4易过还原为CuS,其夹带进入渣中,造成铜损失。反应条件为焦炭添加量为3.5%、熔炼温度1400℃、碳酸钠添加量为57%和保温时间150 min时,黑铜泥中铜回收率可达94.15%,所得粗铜中铜含量为96.51%,砷含量为2.86%,研究实现了黑铜泥中铜的高效分离回收。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某冶炼铜炉渣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显微镜观察法、X射线衍射分析及矿物解离度分析仪(MLA)等手段研究了炉渣的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有用矿物的嵌布特征及粒度组成。结果表明:铜炉渣为稀疏-稠密浸染状构造,主要的结构为不等粒似球粒状、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炉渣含铜3.63%、铁44.9%、银29.0 g/t,为主要的有价元素;铜主要以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等硫化铜及自然铜等形式存在;铁主要赋存于磁铁矿、铁橄榄石、锌铁尖晶石和铁尖晶石等矿物中;有用矿物嵌布特征复杂,且粒度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