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市场化与国际化持续深入发展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信息化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以下是编辑部就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中有关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方面的摘选内容。  相似文献   

2.
《山东电子》2012,(1):10-12,17
信息化、市场化与国际化持续深入发展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信息化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 以下是编辑部就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中有关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方面的摘选内容。  相似文献   

3.
闫馨 《通讯世界》2017,(13):274-275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化管理机制和行业常规化管理融合在一起,已经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管理项目中,要结合实际管理和控制措施,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标准,为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对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应用信息技术的路径,旨在为研究部门提供更加系统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应用的领头羊,大企业在信息化发展中具有深化应用、加快升级的要求,大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力提升了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信息化的普及程度日益加深。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行业中,逐渐改变着行业环境与基础工具的运用,对行业产业发展形成影响,进一步唤醒了产业发展动力,驱动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本文简要阐述了信息化趋势与产业转型有关内容,分析了现阶段的信息化趋势下产业转型存在问题,对信息化趋势下产业转型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究,以期能够为我国社会产业转型升级顺利推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情况 重型装备产业是基础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市场需求大,资本技术密集,是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将信息化植入传统制造业带来的是乘数效应,信息化成为了重型装备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助推器.大多传统的重型装备企业有科技含量不高、信息化水平低、产出效益低等明显特点.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ZPMC,简称"振华重工")率先实践两化融合,自2011年就编写企业的"十二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在2014年度对企业信息化五年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和项目指南做出指引,建立较完整的企业"两化融合"的规划体系.国家工信部公布了2015年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名单,振华重工榜上有名,成为2015年工信部遴选确定的100家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之一,上海市共有三家企业入选.  相似文献   

7.
电子行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全球金融、经济环境骤变,成本压力、企业盈利减少、产品质量急待提升、人力资源优化,这一切让每一个电子企业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更严峻的挑战,建立在旧有的资源高消耗、劳动力低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已经走到了时代的尽头,实现转型升级成了电子行业企业共同的H标,转型和升级,需要提升经营与管理水平,需要管理与经营模式的创新,而信息化是企业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与经营绩效的有效手段,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8.
《通信世界》2006,(15):45
日前,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升级其“宽带商务”业务品牌。它整合了企业内外部通信需求,同时融入了全面的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服务,为中小企业客户打造基于电信运营级平台之上的全面信息化解决方案。从基础电信运营到整合的信息应用服务,中国网通“宽带商务”的全面升级,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帮助更多的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腾飞。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背后的尴尬近年来,现代通信、信息技术被更广泛地应用于企事业单位中,信息化通信及管理的高效性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所认可。但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刘帆 《数字化用户》2020,(32):0016-0018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拓展,同时越来越多的建筑纷纷开始实施信息化建筑工程管理,使得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与传统建筑工程管理相比,信息化管理的成本更低、效果更高,将信息化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无疑不是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全新的发展动力,信息化管理对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也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围绕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并从信息化管理应用的现状出发,探索信息化管理应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被使用在企业的各个日常项目活动中,其已经从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升级演化成一种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力量,所以怎样更好的提升计算机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成为了提升企业生产力的关键。本文分析了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了几点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几点应对方式,以期实现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走上更为健康稳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以智能终端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实现和升级。文章针对核电工程建设经验反馈领域的主要管理活动和流程,研究了基于i OS移动平台技术的信息应用设计与开发,为核电工程建设领域多项目经验反馈管理活动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校园已经在各个高校中建设起来,而校园网建设是高校信息化校园的基础建设,为保障信息化校园建设,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对现有校园网经行升级改造。本文对具体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信息化校园网络建设提供一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全球信息化进程和资源流动速度的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动力保障.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特殊阶段,在创新驱动的背景下,更需要为以信息资源为核心,采取切实可行的建设办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以此为视角,分析了中国信息化发展特征,阐述了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最后探究了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对策,旨在为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下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些许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会计信息化呈现出普遍性、智能性、集成性、多元性。但目前受多种因素的限制,我国会计信息化存在企业对会计信息化重视不够,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会计信息化程度低,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会计信息化应用技术落后等问题。为此要加强会计信息化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对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企业内外的互动,加快会计信息化进程,不断满足会计信息化发展对财务软件的需求,加强会计网络信息传递的安全监控,从而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企业人事档案主要记录了企业职工的详细信息,为企业未来发展选拔人才提供了参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一直运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管理效率比较低,而且难以充分发挥出人事档案的作用,已然不能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为此,企业需要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人事档案,以便能够为企业、职工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吴茜 《电讯工程》2003,(3):27-3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本文就信息化建设这一企业必由之路进行了论述,并对企业如何搞好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喜讯     
《现代传输》2015,(3):9
近日,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依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一省转型升级示范企业标准(试行稿)》,经企业申报、市经信委初审、专家组评审,被纳入《2015年第一批江苏省两化融合转型升级示范、试点企业名单》自我国提出向新型工业化转型以来,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加快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产品转型  相似文献   

18.
金泰俐 《电子测试》2016,(5):142-143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韩国电子企业中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韩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其发展历程为其他国家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各企业应积极学习韩国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方法,逐步提高电子产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通过对韩国电子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现状的研究,总结了一些经验,为其他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信息化概念和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入手,深入剖析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充分认识信息化战略地位,基于国际通行的信息服务管理体系思想,根据信息化进程建立并完善信息化运行组织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管理能力,保持信息化与业务发展战略适配,保障企业信息化卓有成效、稳步推进,为我国企业信息化实践提供一条可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20.
王欢 《现代信息科技》2023,(11):143-146+151
中国制造企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随着国家两化融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已经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文章以独立账套的系统集成以及集团公司与制造子公司之间的系统集成为例,研究了企业在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主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及主数据在系统间流转的管理策略与运营措施。帮助制造企业在系统集成工作中少走弯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