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落矿方式为挤压爆破,崩落的矿石从回采巷道端部口放出,爆破效果直接影响崩落矿石的流动性,从而对矿石损失贫化造成较大影响。结合北铭河铁矿与小汪沟铁矿生产实际情况,从大块卡住部分出矿口、推墙悬顶、眉线破坏等现象对崩落矿石的流动性影响入手,分析爆破质量对矿石损失贫化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爆破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桦树沟矿区无底柱崩落采矿过程中,按现在的崩落步距,矿石放出不充分,端部损失大;中深孔爆破炸药分布不均匀,爆破后矿石块矿率较低。通过采矿参数优化在不增加回采成本的情况下,可减少采场二次爆破,提高矿石块矿率,有利于采矿与选矿生产;同时,崩矿步距减小后,使其与出矿设备的铲装深度相匹配,减少超前贫化和端部损失,改善矿石的流动性,有利于提高矿石回采率。  相似文献   

3.
夏甸金矿中深孔爆破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夏甸金矿Ⅶ号矿脉矿岩硬度较大,应用中深孔落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由于井下没有破碎系统,崩落矿石的合格块度被限制在300mm以下.通过分析崩矿步距正面的放矿松动体条件、四周的爆破约束条件以及扇形孔有效爆破的方向性等因素,对中深孔爆破参数进行了优化,解决了中深孔小块度爆破难题,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崩落矿石块度对放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志根  吴爱祥 《矿业快报》2006,25(10):10-12
从散体力学的角度,分析了矿石块度大小、粗颗粒矿石含量对抗剪强度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深入研究了放矿过程中崩落矿石块度对放矿规律及放出体大小的影响,得出了矿石块度组成是影响放出体形状和大小的重要因素的结论,对现场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然崩落法的岩石力学工作与矿石崩落块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运用自然崩落法采矿工艺时开展岩石力学工作的方法,在总结铜矿峪矿5号矿体810中段矿石崩落块度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影响矿石崩落块度的因素,提出了降低大块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崩落矿石形态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存在的问题,从爆破入手,对放矿对象──崩落矿石的形态及其对矿石损失贫化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小型试验和工业试验,提出了矿石崩落体的概念,确定了崩落体的形态,指出放出体──松动体──崩落体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研究放矿问题应把放矿和爆破崩矿进行综合研究,通过爆破控制崩落体的形态和效果,使放出体与矿石崩落体和残留体构成的矿堆形态相吻合,以降低矿石损失贫化。  相似文献   

7.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大,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彻底分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发生矿石贫化的原因,本文首先根据随机介质端部放矿理论,分析了在端部放矿条件下,崩落矿岩散体的放出过程和贫化控制方式;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几个矿山现场出矿品位的取样标定,发现在崩落法爆破过程中,便发生了矿岩参杂现象。通过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对端部挤压爆破条件下引起矿岩参杂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认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主要有两个发生矿岩掺杂的过程:一是扇形中深孔端部挤压爆破过程中发生的矿岩掺杂;二是放矿过程中发生的矿岩掺杂,这两个过程也正是造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的原因。因此,要降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贫化率,就必须优化扇形中深孔爆破参数,并选取合理的放矿方式。  相似文献   

8.
溜矿井堵塞原因及其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溜井放矿过程中,由于矿石块度、粉矿和粘土、湿度3个因素的影响,制约了矿石的流动性,溜矿井堵塞是难免的。为避免该类堵塞,结合本矿生产实际,主要采取3条措施:控制矿石块度及粉矿的产生、提高充填体质量、减少存矿量及存放时间。堵塞后的处理,着重介绍了用钻机穿孔爆破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龙首矿西二采区在破碎矿岩条件下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采矿的过程中,出现了放矿过早贫化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矿石的正常回采指标。通过对现场矿石爆破质量和出矿量进行分析可知,由于矿岩条件破碎导致炮孔变形破坏以及眉线破坏情况严重,加之装药结构设计不合理和现场装药工作管理不到位,对矿石的正常崩落和正常流动放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从而导致步距出矿过程中废石过早出现,加大了矿石的损失与贫化。为解决采场矿石贫化过早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现场装药作业管理、采用交错装药结构、采取预装药方案以及引进疏孔设备等一系列措施,并在现场进行应用。现场工程试验表明,采取以上优化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矿石爆破质量以及出矿情况,解决了出矿过早贫化的问题,显著改善了矿石回收指标。  相似文献   

10.
放矿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核心工序,影响放矿管理工作的现场因素主要有放出矿石的品位和块度,品位和块度的动态变化直接决定着开采的经济指标。目前国内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黄金矿山稀少,几乎未见黄金矿山相关放矿品位及块度研究工作。为优化祁雨沟金矿井下放矿工作,对放矿过程中金矿石品位和块度展开跟踪研究,根据该动态变化规律,制定合理的截止放矿管理制度。研究结果对于同类矿山放矿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大冶铁矿铁门坎东采区的回采现状,运用放矿椭球体理论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矿体顶部覆盖黄土情况下黄土混入矿石的运动规律进行模拟,并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比,为合理的回采爆破参数的设计和放矿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应用较多的一种高效采矿方法,在覆盖岩层下进行放矿,矿石损失贫化大、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非常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集中在放矿理论、结构参数、覆盖层形成和出矿工艺等方面。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中,放矿口尺寸的大小对放矿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是造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损失贫化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为了进一步研究放矿口高度和宽度对放出矿石量、废石混入的影响,采用单进路单分段 物理放矿模型,进行了12种不同放矿口尺寸的物理放矿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扩大放矿口宽度或降低高度,会增加放出纯矿石量、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贫化率,且放矿口宽度小于5 m,高宽之比在0.7~1之间时,混入废石率较小。  相似文献   

13.
镜铁山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方法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镜铁山矿桦树沟矿区应用截止品位放矿和无(低)贫化放矿工艺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截止品位放矿、无(低)贫化放矿的缺陷。总结提出了截止品位和出矿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放矿方法,经过6年的实践证明,矿石出矿品位稳定,回采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可供同类矿山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厚矿体卸压开采影响因素及动态约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杰 《金属矿山》2010,39(9):18-21
中厚倾斜矿体在进行崩落法卸压开采时,需要根据卸压效果来布置采场结构及参数。分析了影响中厚矿体崩落法卸压开采的因素,确定了卸压开采与矿体条件、采场结构参数、回采参数以及崩落矿岩性质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建立了卸压开采与影响因素间的动态约束条件。通过上述研究,为中厚矿体崩落法卸压开采的参数选择和优化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覆盖岩层粒度的自然分级、矿石爆破效果给放矿损失贫化带来的影响。通过理论研究,小型试验及工业试验与应用,证明采用孔底空腔爆破可使矿石粒度趋于均匀,流动性好,降低矿石的损失贫化。通过水泥砂浆模型试验得出了崩落矿石的空间形态,为今后放矿结构参数优化及放矿理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作华 《矿冶工程》2012,32(3):30-32
根据桦树沟矿区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放矿方式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截止品位与放矿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新的放矿方式。生产实践表明, 截止品位与放矿总量控制相结合放矿有效稳定了采出矿石品位, 提高了回采率, 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 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为同类矿山放矿管理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被迫在覆盖岩下放矿和矿体中夹石的大量存在,厂坝铅锌矿李家沟矿区出矿品位持续低迷;矿区902 m中段矿体品位高且赋存完整,超前回采该区域富矿可有效提升李家沟矿区出矿品位。根据902 m中段工程地质和矿体赋存特征,运用Mathews稳定图法,优化了采场极限暴露面积和结构参数。在对采空区塌陷大面积连锁冒落效应致灾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开挖工程围岩系统的协同承载作用突变模型,分析了超前开采区域矿柱和顶板的稳定性,并提出了采空区嗣后充填和建立地监监测系统的安全措施。实践结果表明:结合Mathews稳定图法和有限元软件分析,可以实现数据的相互验证和决策,为李家沟矿区902 m中段超前回采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8.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低贫化放矿工艺技术多年来一直是矿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实验室模拟放矿研究,结合镜铁山矿V矿体低贫化放矿工业试验研究,形成低贫化放矿工艺技术标准,试验综合回采率指标达到了85.67%,贫化率达到8%左右;探索总结了截止品位向低贫化放矿方式转换的工艺技术,在桦树沟全矿区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崩落采矿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矿石损失贫化较难控制,放矿过程中废石漏斗的形成与破裂是造成矿石损失贫化的主要原因。为延缓放矿过程中废石漏斗的形成和到达放矿口的时间,提出了一种挑檐式结构的无底柱阶段崩落采矿法。该方法以阶段为单位,使得每个下分段都超前其上分段一个挑檐距离,在回采巷道工作面形成挑檐结构,回采工作都在其正上方挑檐结构的遮掩下进行。为验证挑檐结构方案的放矿效果,利用多分段放矿模型进行了挑檐结构下放矿和传统结构下放矿2组物理模拟试验,认为在保持矿石回采率80%的情况下,挑檐结构的矿石贫化率可降低5.3个百分点。在弓长岭井下矿-280~+48 m段4-5号穿脉进行了挑檐结构工业性试验,分别对挑檐结构和原结构进行了9个崩矿步距回采的放矿跟班测定。结果表明:挑檐结构与原结构相比,贫化率可降低3.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挑檐结构可阻挡顶部覆盖岩石,使其向本分段崩落矿石后方移动,而不出现侧漏现象,提高了纯矿石放出量,矿石贫化减小。上述分析进一步表明:挑檐结构方案施工简单,适用于中等稳定以上矿体地下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