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鹤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鹤岗市是我国重要的产煤基地,从开发到现在有近百年的历史,因煤炭资源开采,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目前,由于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裂缝、矸石压占、露天采坑挖损地面积较大。未来鹤岗市的城市定位是由资源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型。本文通过对鹤岗市环境质量分析,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健康的角度出发,选取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人口等方面的指标,建立复合生态系统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通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确定鹤岗市生态环境质量所处的发展阶段;得出1995-2007年鹤岗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各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协调。应积极开展土地复垦工作,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为鹤岗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益新煤矿作为鹤岗市唯一一座城郊型矿区,矿区范围内城市居民点用地分布较广,占矿区总面积的60%以上。由于开采历史悠久,地表建筑物破坏严重,随着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开采,势必造成更加严重的生态破坏,必须通过土地复垦工程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考虑省级生态功能区划、园林城市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研究区建设用地复垦为生态用地,作为过渡性用地类型。同时根据道路状况及周边环境状况等区位因素,将矿区内废弃居民点建设用地划分为3大主体生态功能区:观赏林区、生态林区、经济林区;对原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用地的仍复垦为农用地。通过复垦功能分区研究,可以指导矿区复垦工程投资,改善鹤岗市生态环境,促进鹤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春 《资源与产业》2014,16(5):8-12
黄石市作为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依托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生态足迹模型可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对黄石市2010—201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黄石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10年的2.80535hm2上升到2012年的3.704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10年的0.33795hm2增至2012年的0.3508hm2,出现严重生态赤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导致生态赤字的原因,最后结合黄石市具体情况,提出了促进黄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参考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生态城市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可行性,从微观角度得出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一般城市的个性及共性关系,得到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之后,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即资源型城市不会最终走向衰退,而是可以通过人为调控实现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矿区生态建设是资源型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难点.运用城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平顶山市资源开采与矿区生态协调发展的相互作用与调控机制,并从生态战略调控、生态产业和生态恢复三个方面,分析了平顶山市矿区生态平衡调控的一些实践.  相似文献   

6.
阜新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复杂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浜葭 《煤矿开采》2004,9(2):10-13
阜新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不仅包括由于地下采动引起的地质灾害,还包括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和地下水资源污染,因此该地区的生态破坏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环境中极具复杂性和典型性。在分析了该地区空气污染、地质灾害、土地荒漠化和地下水污染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破坏的原因,并从宏观上介绍了整治对策,对该问题的系统研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重构具有实际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外发达国家在城市矿产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从法律法规约束、财税政策激励、循环再生意识培养、废旧资源回收处理、循环再生创新技术支撑以及城市矿产建设具体实践等方面,总结和评述了国外发展城市矿产的先进经验与成功做法。为了培育我国的城市矿产,在借鉴和参考国外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了以下对策:完善城市矿产法律财税政策体系、加强废弃物的回收管理、加强技术创新、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强调生产企业的生态责任、加强城市矿产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部大多数城市的资源开发进入稳产期或衰退期,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生态环境的劣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对攀枝花市3个行政分区进行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业园生态化推动攀枝花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在攀枝花市城市转型过程中应做好现有工业园区向生态园区转化,注重生态园区建设规划引导,推进生态产业链构建,加强生态园区建设。本研究对于推动攀枝花市及其他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以及探索在资源衰竭条件下城市转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我国越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这些都为我们国家资源型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内涵,为资源城市矿业绿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本文在分析矿业绿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绿色发展三个方面,多元化转型发展,内外环境分析和发展特色产业,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特殊的发展历程决定其在转型期要面临产业发展问题、环境生态问题、城市空间布局等突出矛盾。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需要,以传统矿业为代表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成为历史必然。从理论角度对资源型城市的优势、转型期面临的问题及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以平顶山市的转型发展实践为例介绍了资源型城市在城市空间、生态环境、优势产业和新型产业发展等问题上的具体解决途径。平顶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有强烈的转型需求,转型过程中将生态、资源、经济和人文环境组成有机的整体,空间-生态-产业的总体设计探索思路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鹤岗煤层气勘探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鹤岗矿区施工的三口煤层气参数井的理论分析与探讨,特别是通过鹤参3井的钻井施工、录井施工、试井作业及自然解吸作业,充分证明了在鹤岗矿区含有大量的煤层气气源,得出今后该区施工煤层井重点为南山矿、新一矿和鸟山矿等几个煤层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城市采煤塌陷地区的现状与表现形式,在分析城市采煤塌陷地区生态与生活修复的内涵与原则基础上,针对鹤岗地区的塌陷地提出了3种生态与生活修复模式,为采煤塌陷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任小舟  安广楠 《中州煤炭》2022,(9):10-14,22
研究煤矿区能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为今后煤矿区环境恢复探索全新治理方法。采用遥感技术收集研究区域的地面塌陷、土壤侵蚀与污染、植被破坏、水体破坏等情况作为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完成数据采集与指标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确定各指标评价标准并计算隶属度函数,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此后构建模糊评价矩阵,实现煤矿区能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评价。以鄂尔多斯市某煤炭区为研究对象,验证分析发现,该研究区域煤矿资源开采后地面出现明显塌陷,土壤与水体均出现严重污染,植被覆盖率也显著降低。为此,提出遵守法规科学管理、协调煤炭价格实现费用支持、治理塌陷并保护自然资源等治理对策,为今后生态环境治理找到了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矿产资源开发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制约了矿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矿区生态环境扰动监测已成为矿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矿区活动及矿区生态修复对我国典型矿产资源型城市——迁安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2000—2018年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对该市矿区生态扰动进行了监测研究。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算法对迁安市2000—2018年间矿区演变进行了提取研究,并构建了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定量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0—2018年间,迁安市矿区范围变化明显,矿区总面积明显变少,且有修复效果优良的矿区;该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变化与矿区活动及矿区生态修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RSEI时空分布与矿区生态修复活动,迁安市生态环境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①2000—2008年间,生态环境质量主要由优、良向中、差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面积占比分别为20.18%和34.31%;②2008—2018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升,生态质量改善面积占比达到43.11%,且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2000—2018年,迁安市生态环境经历了先恶化、后逐步恢复的过程,表明该市在实行功能分区、健全矿产资源规划和矿区分区治理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修复效果显著,为矿区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循环经济的3R原则对即将开采的马钢和尚桥铁矿进行了生态建设规划。通过规划,和尚桥铁矿采选工程建设将充分利用马钢南山矿区原有的采选工程设施,可节约大量的工程投资;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将只有铁矿石作为产品产出,而表土、废石和污水都将作为资源加以利用;矿山闭坑后,采场和尾矿库将得到科学的复垦重建,开发成与采石矶风景区相连的新的旅游景点,形成山-江-河-湖-园旅游风景一条线。和尚桥矿区的生态建设将带动马钢南山矿区和马鞍山市东城区的生态建设,从而促进马鞍山市向生态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地下工程的若干环境地质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武汉市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日渐突出,本文针对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所引发的工程环境地质负效应,分析其成灾原因,并结合其具有突发性、潜在性、隐蔽性、社会性等特点,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力图能使该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武汉市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护、地质资源合理利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谢巍 《中州煤炭》2022,(3):19-24
由于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规划河道水资源,但是与此同时也会造成水利工程建设破坏,因此生态补偿成为一种有效的事后环境治理手段.基于此,针对生态补偿实施效果,构建一种评价模型.该模型选择河道边坡流域生态补偿效果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指标权重,最后得到计算指标熵值,并将熵值与指标权重相乘,得出评价分值,对照生态补...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全域旅游”上升成为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战略。但全域旅游的发展不同程度的受到原有行政区划设置的影响,而资源型城市的行政区划多因矿设区,影响尤甚。可以说,行政区划是影响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因子,全域旅游的发展也影响着区域行政区划调整的方向。文章以黑龙江省鹤岗市发展全域旅游为例,通过分析现阶段鹤岗市行政区划现状及设置不合理之处,借鉴国内相关旅游城市行政区划格局调整的实践经验,结合地区行政区划与旅游资源分布实际,探讨出一条适合自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行政区划优化路径:1)合并中心城区发展矿山文化旅游;2)成立黑龙江沿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沿江生态旅游;3)注重宣传推广,最终实现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