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建矿井建设前必须确定其煤层突出危险性。依据地勘部门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分析了赵固二矿瓦斯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邻近矿井瓦斯动力现象发生情况,应用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对赵固二矿二1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标高-900m以浅,赵固二矿二1煤层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平煤集团十一矿近几年瓦斯赋存状况及赋存规律的研究,发现开采区域中瓦斯和二氧化碳来源主要区域是回采区和采空区。煤层瓦斯涌出量增大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同期产量增加而增大。矿井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大的开采水平为二水平,煤层是二煤组。因此矿井瓦斯防治的重点是二水平、二煤组。采用瓦斯放散初速度、坚固性系数等参数对主要开采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预测,给矿井瓦斯管理及安全生产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收集、整理近几年来赵固一矿的瓦斯地质资料,研究井田煤层瓦斯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掌握煤层瓦斯含量及其变化规律,对矿井安全生产预防瓦斯灾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用瓦斯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井田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的埋藏深度、煤层厚度对何庄矿二1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初步总结了该矿瓦斯地质规律,得出了煤层埋藏深度为控制该矿二1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并对二1煤层瓦斯含量进行预测,为治理矿井瓦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屯兰矿矿井瓦斯地质规律进行分析,得出煤层瓦斯的赋存特征主要受煤层埋藏深度及上覆基岩厚度,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因素控制。根据2#煤层瓦斯含量与主要因素的回归关系方程,确定了煤层埋藏深度是影响屯兰矿2#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应用分源预测法对屯兰矿各个盘区的2#煤层进行了瓦斯涌出量预测。  相似文献   

6.
张志伟  孙矩正 《煤》2014,(5):70-72
为了准确掌握平禹四矿二1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制定有效的矿井瓦斯防治措施,遂整理、分析矿井地勘时期和生产期间的瓦斯地质资料。将矿井地质构造划分为一采区正断层F采1以东和以西两个区域。分别分析其地质构造、顶板岩性、煤层厚度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煤层埋深对瓦斯赋存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虎头山正断层对瓦斯赋存有一定的逸散作用,顶板岩性以及煤层厚度对井田局部地区二1瓦斯赋存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煤层埋深是四矿井田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尽管国家对煤矿安全治理极其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开采深度加深,开采条件就越来越复杂,煤层瓦斯更加难以治理,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结合马尾沟矿井相关资料,研究分析了马尾沟矿井瓦斯赋存条件,探讨矿井地质构造特征,找出影响矿井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是煤层埋藏深度。建立煤层底板标高和煤层瓦斯含量的数学相关性关系,预测出深部煤层瓦斯赋存规律,从而对矿井安全生产以及煤层深部开采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矿区瓦斯地质构造为基础,收集整理鹤煤公司八矿历年瓦斯涌出量、瓦斯含量等资料,分析研究了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各种因素(包括煤厚、埋藏深度以及标高等),指出了褶皱、断层对瓦斯赋存的影响,确定了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探索了瓦斯的赋存规律,为八矿下一阶段的矿井开采、通风设计、瓦斯抽采、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控制瓦斯矿井煤层瓦斯赋存的不均衡性,提出了煤矿煤层瓦斯富集区概念,给出了煤矿瓦斯富集区的一般特征,并基于赵固一矿井田具体地质条件,通过对其瓦斯地质特征的讨论,分析了厚黄土薄基岩煤层瓦斯富集区形成机理,确定了根据上覆基岩特征识别煤层瓦斯富集区的方法。以上覆基岩特征为判识标准,对赵固一矿井田煤层瓦斯富集区进行了初步的判识,井田煤层上覆基岩厚度>50 m且煤层上覆基岩梯度>0.06或煤层上覆基岩厚度>150 m的区域为煤层瓦斯富集区,井田内煤炭开采验证了煤层瓦斯富集区识别与实际瓦斯赋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双鸭山煤田东部矿井包括七星矿、双阳矿和新安矿,通过对矿井地质勘探期间和实际开采中瓦斯资料分析研究,发现东部矿井8#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均有很强的瓦斯地质规律性。矿井地质构造和岩浆侵入作用是矿井瓦斯分区、分带的主要地质因素,为深入研究矿井瓦斯赋存规律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1.
魏建平  李鹏  李波 《煤矿安全》2012,43(1):114-118
以地质分析为依据,将古汉山矿井田划分为3个瓦斯地质单元,融合历史瓦斯资料和井下实测瓦斯数据,分析了古汉山矿二1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古汉山矿二1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有煤层埋深、地质构造和围岩条件等。  相似文献   

12.
刘明举  崔凯 《煤矿安全》2012,43(4):112-115
通过对煤田地质勘探、钻孔揭煤资料的分析,应用瓦斯地质理论和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车集煤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探讨了煤层瓦斯赋存与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煤层厚度、岩浆岩侵入、顶底板岩性等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认为断层、岩浆岩侵入及分布是影响车集煤矿二2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3.
瓦斯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从地质角度研究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控制因素是矿井瓦斯防治最为基础的工作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煤田地质勘查、矿井地质及相关瓦斯测试参数等资料,采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数理分析方法,对沙曲矿2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曲矿2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主要受地质构造、地下水动力条件、煤层埋深、煤层围岩特征、煤变质作用等地质因素及其耦合作用控制。地质构造多具有封闭保存瓦斯性能,是控制煤层瓦斯赋存局部不均衡性的关键地质因素;地下水动力弱且具有承压性,对瓦斯保存起到良好的封堵效应;一定厚度的泥质岩是瓦斯保存的良好盖层,埋深与瓦斯含量关系显著,埋深越大,瓦斯含量越高,反之亦然;煤的变质程度相对较高,煤层生烃动力强,有利于煤层生烃和提高瓦斯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地质因素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通过收集崔庙煤矿现场勘测数据并进行整理研究,基于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体强度,煤层围岩及埋深对瓦斯赋存的影响的重要性,提出了影响其主采煤层二1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埋深为其主要影响因素,而地质构造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李村煤矿地质勘探钻孔资料、试井资料及井田地质条件的分析,应用瓦斯地质理论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李村煤矿3#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主控地质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埋深、上覆基岩厚度是影响李村煤矿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控制因素,地质构造在局部构造部位影响煤层瓦斯赋存和富集,煤厚、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卫华鹏  邓彩 《中州煤炭》2019,(12):84-87
分析了断层、褶曲、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对矿井瓦斯赋存的影响,煤层埋深是控制瓦斯含量的主导因素,分析了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煤层瓦斯含量与瓦斯压力与煤层埋深一般呈线性相关。研究得出,位于矿井二1煤层埋深450 m处,瓦斯含量为3.89 m3/t 。计算箕山井田瓦斯风化带深度为640 m,研究区全部处于瓦斯风化带内以及埋深与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的关系。研究为矿井瓦斯抽放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何鹏飞 《中州煤炭》2018,(9):30-34,39
为了深入了解芦沟煤矿二1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基于瓦斯含量实测数据,采用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井田内瓦斯含量主要受地质构造、埋藏深度、煤层厚度三因素的影响,围岩、煤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搞清山西大远煤业有限公司煤层瓦斯赋存情况,采用井下钻屑解吸法对煤层瓦斯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对煤层埋深与瓦斯含量参数回归,得出二者的线性关系。使用2号煤层最大埋深处的原煤瓦斯含量作为基本参数对矿井2号煤层开采时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并采用瓦斯地质法分析了影响2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地质因素,为该矿矿井通风和瓦斯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苌延辉  宋常胜 《中国矿业》2012,21(Z1):517-519
为了防治华阳煤矿9号、15号煤层的瓦斯灾害,通过对华阳煤矿瓦斯地质资料的整理,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并结合煤层相关参数的现场测定和实验室测试,研究了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上覆基岩厚度、煤层埋深等地质因素对9号、15号煤层瓦斯赋存、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华阳煤矿瓦斯含量整体沿着倾斜方向按线性规律变化,受地质构造影响,煤层瓦斯含量分布呈现走向不均衡性;华阳煤矿煤层上覆基岩厚度对瓦斯的影响与煤层埋深对瓦斯的影响基本一致;华阳煤矿瓦斯含量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分析研究石泉煤矿井区地质背景和煤层发育情况的基础上,以钻井、实验测试数据为资料依据,讨论了石泉煤矿3#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特征,瓦斯含量跨度较大(2.36~22.31 m3/t),低值区分布在井田北部,该区域具有甲烷含量低(13.4%~42.06%)且氮气含量高(56.93%~84.12%)的特点。依据此特点,从顶底板条件、地质构造、煤层发育程度、埋藏深度、煤质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3#煤层瓦斯含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风化带是影响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同时,褶皱构造、埋藏深度、灰分对瓦斯含量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