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总结500KW阳淮线示段复合光缆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对复合光缆架设的特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复合光缆施工中几个难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从工程实践出发总结了通信光缆线路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对如何正确把握施工技术确保通信光缆线路安全和优质传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适用于电力系统的架空地线缠绕式光缆及其试验项目,对架空地线缠绕式光缆的架设及施工方式进行了描述,并对东北地区第一条架空地线缠绕光缆通信线路进行了介绍,最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结合光缆的使用情况,对光缆的施工安装、熔接、测试、继电保护的光纤通道对调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从甘肃省第一条超高压输电线路架空OPGW复合光缆缆路工程(330kV平天线)的施工,到330kV永凉线新建线路二次进场光缆架设以及330kV天雍线旧地线换光缆工程的顺利进行,本人现就结合以上工程各自独特的施工工艺进行总结,提出相关施工建议和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恩录 《电气技术》2006,(10):64-66
水下光缆顾名思义是敷设于水下的光缆。而本文所谈的另类“城市水下光缆”是指在城市内光缆施工时,借用原有的河道进行光缆路由设计及施工的一种新的水下光缆施工方式。  相似文献   

7.
OPGW复合架空地线光缆是电力系统独有的,具有电力线路地线和光缆通信双重作用的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送电线路中,光缆一般为外层铝包钢的复合结构,内部光纤怕压、折、扭及进水受潮。所以施工技术质量要求相对普通架空地线严格,必须采取张力放线施工。光缆展放施工因受线盘定长,  相似文献   

8.
在新建输电线路工程中,作为避雷线的复合光缆供货有时晚于导线供货,光缆到货时三相导线和另一根避雷线已经架设完成,为了解决复合光缆架设中重复施工,青苗赔偿等一系列问题,减少经济损失,保证工期,利用已架设的导线在空中进行复合光缆架调,既加快了工程进度,又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我局110kV长李输电线在施工期间,发现有一条邮电部门架设的“宁一抗”一级通讯光缆。与之平行,且相距很近,其中有一段光缆与高压线的15号塔拉线接地处最近点仅有10m左右(见图1)。由于当初设计110kV长李线时,光缆路径尚未确定,但通讯光缆敷设快、工期短,在高压线路开始施工时(该线路1994年7月开始设计,1995年施工),通讯光缆已经竣工投运了。因而,如何妥善解决高压线与光缆距离过近的问题,成为电力部门和邮电部门各执己见的棘手问题。图1通讯光缆与15号塔布置示意图110kV长李线15号塔拉线接地点与光缆距离仅10m,…  相似文献   

10.
该文就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在500kV万县变进线段改造施工中。采用高空牵引过渡导地线及光缆施工方案进行了介绍。该方案克服了传统改造施工采用人力展放导地线及光缆不易保证施工质量的缺陷,在复杂地形条件和交叉跨越繁多的情形下值得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imple method of analysis of an optical resonator composed of a nonlinear directional coupler. Assuming the coupler is made in semiconductor‐doped glass by the K+‐ion diffused technique, the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calculated and demonstrated. The parameter dependence of the bistability appearing in the transmitted and reflected light is also presented. © 2004 Wiley Periodicals, Inc. Electr Eng Jpn, 150(3): 1–10, 2005;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 DOI 10.1002/eej.20036  相似文献   

12.
光交换技术是光网络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光标记交换技术,利用光载波的抑制来产生光标记和载荷,并对新旧标记替换方法进行了对比,采用新技术所产生的标记和载荷具有很高的消光比,相互之间没有串扰,在接收端容易分离,且标记和载荷部分可以具有不同码型和协议,灵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全光网络的简介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全光网络的基本概念(全光交换、光交叉连接、全光中继、光复用/去复用),全光网的网络结构与业务类型,以及全光网络的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光纤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少凡 《广东电力》2003,16(4):49-52
介绍了光纤的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电力光纤网络的现状,分析了电力光纤网络和电力光缆的发展方向。重点剖析了目前在电力光纤网络中光纤保护的几种基本方式和主要特点,讨论了光纤保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志  邱毓昌  李双 《电力建设》2002,23(12):0-0
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光纤电流互感器(OCT)的出现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答案。OCT 有如下优点:不含油,尺寸小,绝缘结构简单,不会有安全隐患; 不含铁心,不会有磁饱和现象;测量带宽和精度高;使用光纤传输信号,可以有效地防止电磁干扰;其输出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接口。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发展,必将大大加速电力设备向小型化、综合自动化和高可靠性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光学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光学技术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包括通信、传感测量以及新能源利用方面的应用。详细说明了每个应用的原理以及应用前景。指出了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研究光学技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主要论述光纤通信在当今通信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及光纤通信中密集型波分复用(DWDM)的主要特点、新技术的采用、发展方向和趋势(大容量、长距离、灵活的接入方式、全光网和光交换).目的是使人们对光纤通信的发展与趋势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在生产与实践中起一定的指导与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通信光缆线路常见故障,介绍光缆线路的维护要求、维护测试方法和故障查找过程,分析不同部位故障的处理方法,提出保证通信光缆线路正常运行的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LED光学设计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各种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涌现的带动下,LED市场规模得到了快速地提升,应用于LED产品不同阶段的光学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别对LED的一次光学设计、二次光学设计和后续光学设计进行了探讨。主要阐述了分立封装和集成封装的一次光学设计;二次光学设计方法中常用的反射、折射、反射折射相混合的模式以及二次光学设计的流程;简要地描述了后续光学设计。最后展望了不同阶段光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Topology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concepts allowing one to understand the intrinsic, qualitative properties of phenomena throughout various scientific fields. To date, this concept has been extended to the field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the other hand, we can now utilize the spatially controlled light defined by the topology (so‐called “optical vortices”)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the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In particular, optical vortices in femtosecond pulses will be invaluable for advanced topological spectroscopy. In this work, the authors created femtosecond optical vortices using a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Their spatiotemporal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using interferogram and correlation measurements.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Electr Eng Jpn, 167(4): 39–46, 2009;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 DOI 10.1002/eej.207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