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晓娟 《广州化工》2013,41(5):53-54,57
钼是稀有金属。生产钼酸铵的废水直接排放不仅造成大量钼资源的流失,而且还严重污染环境。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处理钼酸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含钼废水的方法,着重阐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同行处理含钼酸性废水的方法,强调了钼资源的再利用和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合金钢中硅的化学分析法的自动化,小野昭紘等采用钼兰吸光光度法,分析一个试样需要6分钟。为了加速硅钼杂多酸的形成,文献对高合金钢试样溶液加入碱性钼酸铵溶液以后,采用摇动20~40秒。于沸水浴上加热,也需30秒。但前者低温时再现性稍差,后者对于炉前特快分析手续不便。本文采用加入沸腾的钼酸铵溶液于沸腾的试样溶液中以代替水浴法,可加速反应,使硅钼杂多酸于瞬时形成,随即在草酸存在下以硫酸亚铁铵还原为硅钼杂多兰,仅需90秒钟左右便可完成高合金钢中硅的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本专利有关钼酸铵净化的,钼酸铵的氨溶液中含P0.01~0.12g/l和As,pH8.5—11,将溶液用镁盐溶液如MgCl_2处理,以沉淀P和As的镁铵盐,得到钼酸铵溶液,含Mg0.005~0.04克分子/升和P≤0.01g/l,净化液再用螯合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除去过量的Mg,含氨的钼酸铵溶液含Mo200,P0.064、As0.063g/l,再用1.0M的Mg(NO_3)_2溶液,在200ml的溶液中加入2.4  相似文献   

4.
微量元素钼是植物生长的必要元素。钼肥对豆科作物增产有特殊重要作用。禾本科植物尤其是稻、麦作物也需要钼。甘兰、白菜等蔬菜含钼较多,因此人的眼色素中含有微量的钼。牧草也需要钼肥。钼可以显著减少由于土壤中Mn、Cu、Zn、Ni、Co过剩引起的缺绿病。钼还能促进亚硝酸转化还原被植物吸收。钼肥品种目前以钼酸钠和钼酸铵为主。钼酸铵即是钼肥又含氨,是高浓度复合肥料。钼酸铵分子式是(NH_4)_6Mo_7·4H_2O。易溶于水及酸、碱。不溶于酒精,除用作微量元素肥料外尚可用于颜料、色淀、织物防火。  相似文献   

5.
钾在钼酸铵及后续钼产品中作为一种有害元素,通常希望其含量越低越好。本工作通过模拟不同实验条件对水洗降钾的影响,用ICP、分光光度计及SEM-EDS等传统物相检测方法对钼酸铵生产流程中各阶段矿物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先进的自动矿物参数分析系统(MLA)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提高水洗温度、细磨钼焙砂和添加Na2CO3可提高水洗降钾效果。实验数据和热力学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在钼精矿焙烧过程中云母会生成正长石和钡铁云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含钾矿物的释钾行为,得出4种含钾矿物进入钼酸铵产品的难易程度为:正长石>云母>钡铁云母>伊利石。研究结果对低钾钼产品的生产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戎 《广东化工》2014,(6):183+186-183,186
本法采用氢氧化钠在高温炉中对钛铁样品进行熔融,使钛铁中的硅在碱性环境中能完全熔解,熔解后熔块经硝酸酸化处理,其溶液中可溶性硅酸与钼酸铵作用,用硫酸亚铁还原为硅钼蓝,根据硅钼蓝的深浅,以吸光度法测出硅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陈春军  钟宁 《当代化工》2012,41(7):765-766
试样用稀酸溶解,在微酸性溶液中,硅酸与钼酸铵生成硅钼杂多酸,在草酸存在下,用硫酸亚铁铵还原成硅钼蓝,测其吸光度.与钼酸盐形成杂多酸的硅必须以正硅酸状态存在,所以在试样溶解过程中必须避免硅酸的聚合.在溶液中硅酸较易于聚合,其聚合程度与溶液的酸度、溶解时加热的程度和时间以及最终溶液中正硅酸离子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高纯三氧化钼及钼酸铵中微量钨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钼中微量钨的测定至今尚未见有特效方法,虽有资料介绍,但方法都不甚理想,主要是对钼的分离不彻底影响钨的测定。作者着重研究了大量钼与钨的分离方法,取得显著效果,为高纯三氧化钼和钼酸铵中微量钨的测定找到了一个较可靠的方法。在弱酸性溶液中高价钼以三元络合物的形式被掩蔽,钨与N-苯甲酰苯胲生成的沉淀可被三氯甲烷萃取,使大量钼与钨分离,100毫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原理样品经Na_2CO_3和K_2CO_3混合熔剂熔融分解,SiO_2形成可溶性的正硅酸。制备稀的硫硝混酸溶液,调节溶液pH=1.5。加入钼酸铵,生成黄色硅钼杂多酸,在有草硫混酸存在下,用硫酸亚铁铵将硅钼杂多酸还原为硅钼蓝,用721分光光度计进行差示法光度测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采用化学沉淀法从杂质含量较高的钼酸铵溶液中深度净化磷、砷、硅的工艺和效果,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沉淀剂硫酸镁和硫酸铝加入量均为理论值的2倍、沉淀p H值应控制在9.5~10.0、沉淀温度为40℃、沉淀时间0.5 h,磷、砷、硅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70%、99.37%、91.86%,经过除杂后的钼酸铵溶液可以满足钼产品沉淀的要求。采用硫酸沉淀法从净化液中制备四钼酸铵,考察了酸沉pH值、温度、时间对钼酸铵沉淀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酸沉条件为:pH值2.0、温度50℃、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钼酸铵沉淀率可达92.8%。  相似文献   

11.
四硫代钼酸铵制备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硫化铵与仲钼酸铵(或三氧化钼)反应法制备出了四硫代钼酸铵[(NH4):MoS4],改进了四硫代钼酸铵的合成过程。采用准原位UV—VIS光谱和pH计对合成过程进行了实时检测,结果表明S^2-取代MoO4^2-中的2个O^2-生成MoO2S2^2-(橙色)的速度极快(〈1min),没有观察到生成MoO3S^2-(黄色)的过程,然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至30min左右,中间经过生成MoOS3^2-(橙红色)的过程,最终生成MoS4^2-(血红色);溶液的pH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产物的UV—VIS,XRD和LRS结果表明,合成的四硫代钼酸铵产物纯度高,晶形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以工业钼酸铵为原料 ,用重结晶法提纯、生产试剂钼酸铵的工艺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四钼酸铵和氨水为原料,通过反应-蒸发-结晶的联合操作过程制备了高分散、大粒径的二钼酸铵单晶。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反射光学显微镜对所得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借助TG-DSC综合热分析推断了二钼酸铵的热分解历程。同时,应用Malvern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样品的费氏粒度、粒度分布和表观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单晶态二钼酸铵,呈非团聚态,表面光亮,棱角分明,颗粒均匀,其费氏粒度为433.316 μm,d(0.5)为470.981 μm,表观密度为1.592 g/cm3。  相似文献   

14.
氯化铵与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铵盐和氯化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氯离子导致土壤盐化和对部分农作物有不利影响使氯化铵在农业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考察用硫酸转化氯化铵为硫酸铵的可能性和探索较佳的转化工艺条件,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物料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下氯化铵与硫酸的反应历程.结果表明,氯化铵与硫酸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生成硫酸氢铵;第二步是硫酸氢铵与氯化铵进一步反应生成硫酸铵.随着硫酸铵的生成会形成NH4 Cl,NH4 HSO4和(NH4)3H(SO4)2组成的低共熔混合物,使反应进行困难.升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氯化铵的转化率,降低硫酸铵盐产物中氯离子的含量.该工艺在氯化铵和硫酸过剩又需要氯化氢的地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甘氨酸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用氯乙酸铵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合成甘氨酸的工艺。利用球型高岭土颗粒为助催化剂 ,它可以循环使用 ,有利于反应生成的 CO2 脱出 ,使甘氨酸的结晶得到改善。反应温度控制在 62℃以下 ,母液多次循环 ,合成收率大于 95 % ,催化剂乌洛托品单耗 2 5 kg· t-1 ,同时具有操作简便 ,污染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乙磷铝废液中各成分含量。利用乙磷铝废液中铵态氮代替固体硫酸铵生产硫酸铝铵,液固质量比为(1.5 ~4.0)∶1。最佳的工艺路线是先进行固体铝盐的制备,然后再加入经过处理的乙磷铝废液,混合反应后结晶、脱水制得成品。制造工艺简单,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乙磷铝杀菌剂的生产废液,在降低工业硫酸铝铵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乙磷铝杀菌剂的生产废液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7.
电石渣/氯化铵反应回收氨是利用工业固废的环境友好工艺。在间歇实验反应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反应时间、NH4Cl/电石渣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及含水率对氨回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大,氨回收率呈现先不变后增大的趋势;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氨回收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反应真空度的增加,氨回收率呈增大的趋势。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0 min,NH4Cl/电石渣质量比1.2,反应温度80℃,真空度0.02 MPa,含水质量分数为60%,在此条件下氨的回收率可达到57.7%。研究结果还说明采用电石渣取代石灰乳是经济可行的方案,相比于现有纯碱工业中采用石灰乳进行氨回收利用的情况,含水率由74%降低到60%,氨回率由17%提高到57%。含水率的降低和反应阶段氨逸出率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后续蒸氨工段的能耗,且对产物氯化钙的分离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钼酸铵氧化钼复盐溶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难溶复盐钼酸铵氧化钼的标准溶度积常数和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测定了同离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其解离形式。实验结果表明:25℃的Ksp=c4(NH4 ).c2(M oO42-).c3(M oO3)=2.13×10-13,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在有氯化铵存在下溶解度明显减小。所得结果对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常压条件下研究以湿法磷酸生产的磷酸二氢铵和尿素为原料生产聚磷酸铵的合成工艺条件,得到较温和的合成低聚合度聚磷酸铵的工艺参数。通过正交试验对聚磷酸铵的聚合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1.5h,原料配比(磷酸二氢铵与尿素物质的量比)为1:1.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的聚磷酸铵的聚合度达到了34,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6.65%和70.20%(均为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20.
钼酸铵可用作生产钼粉、钼金属制品的前驱体,可广泛用作化学试剂、催化剂、阻燃剂及药物等。简要介绍了钼酸铵的品种,国内外生产概况及生产工艺。重点介绍了近几年钼酸铵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蒸发设备的改进,连续结晶器的引入,循环萃取-反萃法的采用以及浸出剂的添加等,并对中国钼酸铵行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