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Aspen Plus软件模拟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分析汽气比、温度、压力等因素对一氧化碳变换率、变换炉出口温度的影响,从而为生产企业提供一氧化碳变换反应的数据参考,为解决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
ZBG74001—89《一氧化碳中温变换催化剂试验方法》于1989年12月1日实施。我们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体会到该标准与原部颁标准(HGI—1140—1142—78)相比,其试验条件不仅苛刻,而且对其操作有更严格的要求。中温变换催化剂活性的高低,是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用定量的一氧化碳在反应前后差值之比的百分数来表示(即 CO 的转化率)。而影响一氧化碳转化率的因素较多,如原料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及纯度、压力、反应温度、空速(即流量)、水蒸气与原料气的比例、催化剂的粒度、催化剂的装填、气体分析等。这些参数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到某一特定条件下的一氧化碳转化率,这些参  相似文献   

3.
高效一氧化碳络合反应净化催化剂,已由南京化工大学研究开发成功。 该催化剂以氯化亚铜、活性炭、凹凸棒土和稀土氯化物为原料加工而成,主要用于氢一氮和其它氮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的深度净化。其主要特点是,一氧化碳的反应量高,净化后气体中一氧化碳含量低,稳定性好,特别适用于合成氨生产。高效CO络合催化剂开发成功@毛麒瑞!本刊通讯员~~  相似文献   

4.
钱伯章 《大氮肥》2013,(4):270-270
由湖南安淳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一氧化碳等温变换技术2013年7月底在山西阳煤丰喜肥业临猗分公司甲醇改合成氨装置中一次开车成功,目前装置已稳定运行,经检测效果达到设计要求。这表明该技术应用在煤制合成气高浓度一氧化碳变换领域取得工业化成功,应用领域又取得新的突破。据了解,传统一氧化碳变换技术为多段绝热反应技术,这种技术很难应用于高浓度一氧化碳气体变换。如果CO浓度在65%以上,变换反应将十分剧烈,反应温度也难以控制。另外,传统技术通常需采用4~5台变换炉,中间配装繁杂的控温换热设备.不仅反应流程长.而且系统阻力高达0.4~0.6MPa,操作难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5.
当代合成氨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续三)6.8高温及低温变换反应将一氧化碳与水蒸汽通过变换反应转换成二氧化碳和氢是合成氨工艺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在这里,高的变换率意味着很低的残余一氧化碳含量。这对于提高工艺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由于任何残余...  相似文献   

6.
合成氨变换工段的任务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借助触媒的催化作用,使半水煤气中的一氧化碳与水蒸汽进行反应,使之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氢。由于该反应属可逆放热反应,回收热能的任务显得十分重要。变换工段的工艺流程、设备结构是否合理,操作管理水平的高低等对一氧化碳的变换率、热能的回收、吨氨半水煤气的消耗定额、吨氨蒸汽消耗量都会直接发生影响。因此,在氮肥生产中,变换工段生产的好坏,对合成氨的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何快速监测一氧化碳气体,对安全工作、生产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主要讲述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即一氧化碳被动式检气管法。该方法基于气体分子扩散定律和化学吸收反应原理。检气管内的惰性载体涂渍上对一氧化碳有特效的显色剂:;氯化钯-稳定剂G-浓硫酸体系。一氧化碳通过检气管端口扩散进入管内,与惰性载体上的显色剂发生反应,从而产生颜色变化。检气管显色长度的平方与一氧化碳浓度及采样时间的乘积在80-800mg/m3范围内成线性关系,从而求出环境中一氧化碳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快速测定一氧化碳气体的浓度。  相似文献   

8.
为选择含高体积分数CO净化黄磷尾气变换制氢最佳工艺条件,对影响其变换率的反应温度、空速、汽气体积分数比、CO2体积分数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以B112型高温变换催化剂为例,对含高体积分数CO净化黄磷尾气变换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其变换效率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反应温度、空速、汽气体积分数比、CO2体积分数;通过模型优化及实验验证,结合工业实际,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90℃,空速为1 000 h-1,汽气体积分数比为2.5,CO2体积分数为1%,可得CO变换率为88.9%;回归方程模型高度显著可信。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在合成氨的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原料气的净化过程,又是原料气的制造过程。以18万吨/年合成氨装置为例,对四段与三段一氧化碳变换工艺在一次性投资、运行成本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段一氧化碳变换工艺一次性投资较三段一氧化碳变换工艺多244.5万元,但由于多回收了氢气增加效益216万元/年。  相似文献   

10.
卢中民 《广东化工》2010,37(3):96-97
为确定一氧化碳变换中冷凝水的适宜喷入量,采用MATLAB工程计算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和优化,建立了喷水量与变换率关系方程y=5.98×10-6x3-1.93×10-3x2+2.02×10-1x-6.21,并成功得出生产条件下的适宜喷入量91.2kmol·h,为生产和控制提供参考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汪根宝 《化学工程》2020,48(8):68-72
基于粉煤气化装置粗合成气的组成特点,从一氧化碳变换反应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入手,介绍了绝热变换和等温变换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以某企业年产180万t煤制甲醇项目为例,分别从工艺流程布局、主要设备构成、技术经济和建设投资等方面对比与分析了2种变换工艺方案。结果表明:一氧化碳等温变换工艺具有运行稳定,流程短、热量回收效果好、投资省等优势,符合项目实际特点和需求。此外,采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一氧化碳等温变换工艺计算模型,获得了良好结果,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低温变换催化剂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氧化碳与水蒸汽的变换反应中,催化剂是决定反应的重要助剂。本文回顾了低温变换催化剂的发展历史,详细讨论了低温变换催化剂的结构、中毒情况及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在温度、压力分别为205~290℃及0.15~1.2MPa范围内,测定了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在B301型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上的反应动力学数据,确定了幂函数型动力学方程.并由实验数据计算了反应温度及CO变换率对效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前言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是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为了满足合成氨工业生产要求,变换后一氧化碳含量必须控制在3%左右,目前,合成氨厂大多数采用Fe—Cr系中变催化剂,反应温度为360~480℃。要使30%的一氧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合成氨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氧化碳低温变换反应对合成氨装置的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CO的最终变换率取于低温变换催化剂的性能,要求低变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以便在较低温度下使反应达到平衡。川化催化剂厂根据市场变化和低变催化剂生产工艺的发展需要,研制生产出了新一代CB-5型低温变换催化剂,在数家大、中、小型合成氨厂得到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与交流     
日开发出新型燃料电池催化剂   日本广岛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 ,可使损伤燃料电池电极的一氧化碳与氢发生反应 ,从而消除一氧化碳对电极的损伤。新型催化剂是二氧化钛上面附着的数微米大小的金属钌粒子 ,在 2 5 0℃的温度下使一氧化碳与氢发生反应形成甲烷气体 ,即使混合气体在二氧化碳浓度高于一氧化碳 2 0倍的情况下也可消除一氧化碳。该研究所的试验证明 ,使用相对廉价的镍代替钌 ,在 30 0℃的温度下消除一氧化碳的效果也令人满意 ,并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燃料电池在工作时 ,一氧化碳的量通常不得高于 2 0cm3·m- 3…  相似文献   

17.
由南京化工大学研制开发的一氧化碳络合反应净化催化剂 ,最近在南京通过了江苏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该校研制的一氧化碳络合反应净化催化剂为国家专用化学品项目 ,是以活性炭为载体 ,浸渍活性组分和助剂而研究成功的。这是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微量一氧化碳的新颖催化剂 ,技术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对一氧化碳有良好的反应性能和稳定性。被净化后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可达到 1 mg/ Nm3以下 ,与传统的合成氨 (合成甲醇 )铜氨液化学吸收法、甲烷化方法相比 ,节约能耗可达到 80 %左右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一氧化碳络合反应净…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耐硫变换催化剂虽然早已开发,但到近年才用于生产。我们知道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一氧化碳,大部分是在催化剂存在下通过变换反应除去的: CO H_2O(g)=CO_2 H_2 Q 少量残余的一氧化碳再用其它净化方法脱除。作为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所用的催化剂,由于活性温度不同,工业上使用铁-铬系高温变换(350~550℃)及铜-锌系低温变换(180~280℃)两种类型。但是这些催化剂的耐硫性能较差,不适用于含硫原料气中一氧化碳的变换。  相似文献   

19.
一、工艺流程简介变换工段是合成氨厂的一个中间工段。由造气工段生产的半水煤气,其中含有约30%的一氧化碳(CO),它不是制造合成氨所需要的气体,而且对合成触媒有毒害,必须设法把它转化为有用的气体。变换工段的基本任务,是将半水煤气混以水蒸汽,并在一定的温度下,借助变换触媒的催化作用,使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CO_2)和氢气(H_2)。H_2是制NH_3的原料,CO_2是生产碳酸氢铵的原料之一。  相似文献   

20.
《山西化工》2014,(3):57-57
<正>申请号:201310645271.8摘要:一种一氧化碳等温变换工艺方法。一氧化碳变换炉采用列管式等温变换炉,管程装填铜系催化剂,壳程为加锅炉给水的恒温水浴,在一氧化碳变换炉顶部设蒸汽汽包,与壳程恒温水浴连接。甲烷馏分工艺气从一氧化碳变换炉的管程通过,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一氧化碳变换反应,然后离开一氧化碳变换炉;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