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四方坨子地区岩性复合油藏勘探潜力大,已在高台子、萨尔图油层提交了效益储量。因地层及沉积研究薄弱,储量区块外围勘探进展缓慢。以347口探井和开发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岩心观察,对青山口组开展多级层序划分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微相分析工作。研究发现:依据构造变革面、岩相突变面、沉积作用转换面等可识别界面,青山口组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SSQqn)、3个三级层序(SQqn1、SQqn2、SQqn3)和12个四级层序(RST);青山口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相具有"多期正反韵律交替叠置、辫状带宽阔、河道频繁迁移改道、砂包泥"等特点。结合老井复查,预测青一段(F84井、F120井)、青二段(F52井、F79井)和青三段Ⅴ-Ⅷ砂组(F40井、F81井)为下步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的含油气盆地是属多个板块构造旋回、长期发展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具有生物成因和非生物成因两大油气源叠合、富集的特征,是中国和全球特殊的高原型含油气盆地.其特殊性与中新生代发生的陆块问和大陆间的碰撞活动有关,属于强烈碰撞型含油气区.其特点是地壳厚度大、地面隆升幅度高、自然地理环境差,是我国日前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但与近年来兴起的热点地区--北冰洋和南极洲相比,又有它有利的一面,是我国油气资源持续发展的后备战略地区. 相似文献
3.
党毅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1,30(4):31-34
茂206井是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井之一,获取了青山口组497.02 m长的连续岩心资料.通过对该井青山口组下部黑色泥岩夹层斑脱岩中锆石矿物的年代学分析,在井深1 780.1 m、1 705.8 m和1673.1 m处得到3个同位素U -Pb谐和年龄,分别为91.35 ±0.48 Ma、90.05±0.56 Ma和... 相似文献
4.
5.
松辽盆地下白垩统青山口组油气成藏与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测井、录井、岩心及相关测试分析资料,在陆相盆地沉积学及油气成藏理论指导下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K2qn)沉积演化史及成藏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K2qn为大型湖泊及三角洲沉积,青山口组一段(K2qn1)在最大湖泛期沉积的深湖相泥岩及油页岩是盆地主要的烃源岩;储层主要位于曲流河点砂坝、河口坝、滑塌重力流、席状砂及片状浊积岩砂体中,形成下生上储式含油组合。根据储层类型的不同,K2qn油藏可分为常规油藏、低渗透油藏和非常规油藏3类:常规油藏以曲流河点砂坝砂体为储层,渗透率一般大于10mD,具有统一的油、气、水界面,以构造圈闭为主;低渗透油藏以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滑塌重力流、席状砂砂体为储层,渗透率一般介于1~10mD,油水关系复杂、圈闭类型多样;非常规油藏主要发育于湖相片状浊积岩分布区,渗透率一般小于1mD,呈大面积连续分布,具超压特征。 相似文献
6.
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是松辽盆地广泛开展石油普查最兴盛的时期,亦即所谓“一轮”石油普查时期。在此期间,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在石油普查中起到了先行作用。由地球物理资料提供的局部构造上首次获得工业油气流,打开了开发大庆油田的新局面。与此同时,松辽盆地南部(第二松花江以南),在扶余三号构造上亦获得了工业油流,为开发江南地区扶余油田创造了条件。 本文着重介绍松辽盆地南部石油普查勘探的工作程度、成果和对松辽盆地南部含油远景的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泥岩微观孔隙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泥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扫描电镜、场发射电镜、气体吸附法及高压压汞法对其内部微观孔隙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泥岩主要发育5种类型孔隙(基质晶间孔隙、粒间孔隙、有机质孔隙、晶内孔隙、溶蚀孔隙)以及微米-纳米级微裂缝。泥岩孔隙主要以微孔和介孔为主,孔容为0.0018~0.0300mL/mg,比表面积为0.91~31.02m2/g,孔隙度较低,为1.20%~3.87%。岩石的组成成分和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孔隙的发育和分布。孔隙度随有机质、伊利石及黄铁矿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绿泥石以及石英、方解石、斜长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与高岭石含量相关性差,表明孔隙度的大小可能不受高岭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查明泥页岩系统微观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利用扫描电镜及场发射扫描电镜二次电子成像技术对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泥页岩中的微观孔隙进行了系统观察.该套泥页岩中主要发育了5种类型孔隙,即基质晶间孔、有机质孔、溶蚀孔、粒间孔、晶内孔;此外,还发育大量微米—亚微米级(纳米级)微裂缝,包括溶蚀缝、充填缝及层间缝3类.微孔隙和微裂缝构成复杂微裂缝网络-孔隙系统,为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外排驱提供了有效通道,同时也为残留在页岩中的油气提供了充分的储集空间,对于油气的初次运移以及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资源的储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哈萨克斯坦的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已发现了197个油气田,探明开采储量占世界的前十几位,年产量占世界第30位。哈萨克斯坦含油气远景区的面积为170×104km2,占国土面积的66.3%,西哈萨克斯坦是油气聚集的中心地带,全国90.4%的原油和100%的天然气产自这一地区。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哈萨克斯坦主要含油气区和远景含油气区(滨里海盆地、图兰板块西部、南图尔盖盆地、黑海盆地、咸海水域、东咸海盆地、田尼兹盆地、锡尔河盆地。阿拉科尔盆地、伊犁盆地)的地质结构,储集层特征及含油气性。斋桑盆地和伊犁盆地均横跨中哈两国,这对于我们就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针对楔状型地层提出二分法地震属性的提取方法,即在选定上、下参考标准层时间后,取其二者的1/2点处作为输出的属性点,如此递进细分。文中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在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青山口组储层预测中进行了应用,表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通过分析该区目的层段的沉积特征和油气成藏规律,确定了有利储层发育区,提出了建议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库木库里盆地介于祁漫塔格山与东昆仑阿尔喀山之间,该盆地主要为第三系沉积,厚度大于7000m.盆地呈三角形,西端最宽处约255km,总面积约1.6×104km2.从盆地构造特征、沉积相、烃源岩以及储盖条件对盆地第三系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盆地含油远景进行了基本评价.研究表明,盆地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在中央隆起带两侧,其次为大向斜的北翼和南翼.鉴于此,按照油气富集的重要性,可将盆地含油气远景区划分为3个带,即北部油气聚集带、南部油气聚集带和碱土梁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湖相暗色页岩沉积蕴含了数量可观的页岩油资源,其中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油勘探已取得重大突破。采用井场密闭热释方法,结合室内溶剂抽提和比较热解方法,综合评价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三肇凹陷青山口组一段页岩含油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层段青山口组页岩总有机碳含量介于1.48%~6.97%,平均3.40%,Tmax值(抽提后)介于440~453 ℃,平均448 ℃,产率指数(PI)介于0.28~0.67,表明青山口组一段页岩处于大量生油阶段。井场和室内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获得的页岩油含量介于4.00~19.49 mg/g,平均13.74 mg/g;其中游离油含量介于3.41~13.63 mg/g,平均8.70 mg/g;束缚油含量介于0.60~9.43 mg/g,平均5.04 mg/g。游离油由受限油和可动油组成,受限油含量介于1.81~8.49 mg/g,平均4.15 mg/g;可动油含量介于1.36~11.05 mg/g,平均4.55 mg/g,两者比例约为1∶1。以可动油含量平均值推算,可动油资源量为12 kg/m3,揭示三肇凹陷青山口组一段具有良好的可动页岩油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5.
16.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湖相灰岩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带龙虎泡-大安阶地与西部泰康隆起的交界处青山口组(Qn2+3)发现了特殊的淡水碳酸盐岩沉积——核形石灰岩与叠层石灰岩。典型的核形石产在杜30井高二砂岩组,典型的叠层石产在杜402井高三砂岩组。通过对此种灰岩的岩电特性、结构组分、沉积特征和主要岩石类型进行的系统性研究,进而对其沉积环境提出了初步认识。该区湖相灰岩的平面分布规律及生油、储油物性研究表明,泰康地区大面积的湖相灰岩具有较强的生油能力,且产在大型油气田的储集岩系之中,对今后新类型储层的寻找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泥页岩层系储集层的性质是决定页岩油藏存在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泥页岩层系为例,对其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含量以及储集空间特征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青一段泥页岩层系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碳含量大都在1%~3%),干酪根类型以I型和Ⅱ1型为主,且大部分泥页岩层系正处于生油高峰阶段;脆性矿物含量适中,发育大量不同类型的孔隙,为排烃提供了有效的通道,也为残留在泥页岩层系中的油气提供了充足的储集空间.青一段泥页岩层系整体含油性较好,估算页岩油资源量为78.37×108~97.97×108t.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体积生成法,运用不同的方程式,可对各类油气资源进行评价;并通过大量资料进行研究,证实了动力破坏在油气形成和油气聚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现代观点。 相似文献
19.
六盘山盆地含油气远景预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六盘山盆地处于华北古板块与甘青藏古板块的交界部位,其形成,发展与两大板块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它是由晚古生代前陆坳陷和中新生代山前坳陷迭加而成的复合型盆地。发育地层为石炭-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可分为海原坳陷,大关山逆冲带和小关山逆冲带三个构造单元。逆冲断裂发育,形成大量地面褶被。生油层以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为主,储层和盖层均发育良好,尤其中下侏罗统具有很好的自生自储条件,且已进入油门限。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库库坳陷勘探远景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分析的方法,根据影响含油气区带的石油地质条件的各种地质因素,建立了远景评价系列和原则,重点开展了含油气系统分析和含油气区带评价。认为库车坳陷发育以三叠-株罗系为源岩的含油气系统和4类、7个主要含油气区带,综合地质评价指出,库喀和牙哈含油气区带是最有利的区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