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萨尔图油层已发现油藏的油气藏类型、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系统分析,认为西部斜坡区的萨尔图油层从东到西含油气层位逐渐减少,主要发育砂岩上倾尖灭油藏、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微幅背斜油气藏及岩性油气藏等5种油气藏类型,其中以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西部斜坡的北西向的3条油气运移路径控制了西斜坡区油气的分布,北东向及北北东向的构造带控制着油气的聚集部位;鼻状构造样式、地层超覆构造样式及与砂体展布的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和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油气成藏模式和主控因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主要有背斜、构造-岩性、岩性上倾尖灭、透镜体、断层遮挡和地层不整合6种类型油气藏,主要目的层为高台子油层和萨尔图油层。在研究油气藏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油气分布规律和成藏期次的研究,总结出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油气运聚成藏模式主要有6种,即地层不整合圈闭油气运聚成藏模式、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气运聚成藏模式、构造及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运聚成藏模式、断层一岩性圈闭油气运聚成藏模式、断层遮挡圈闭油气运聚成藏模式、砂岩透镜体圈闭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并确定了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3.
砂体和断层是泌阳凹陷油气运移的基本要素.砂体与断层匹配形成三类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砂体单因素输导体系发育于凹陷南部.以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气藏为特征;断层单因素输导体系主要由东、南部边界断层构成.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在浅层形成次生油气藏;砂体一断层复合输导体系主要发育于凹陷北部,受断层性质、断面产状、形成时期、以及与砂体和鼻状构造的匹配关系的影响。油气输导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油气藏类型和分布规律.南部以各类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气藏最为发育,南部边界断裂附近是寻找浅层次生油气藏的有利区带.北部斜坡带发育复杂的断鼻断块油藏。  相似文献   

4.
在充分认识含油气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的前提下,油气成藏的模式是寻找油气勘探切入点的关键。潜江凹陷周返断裂带大多数岩性油藏主要分布在周返地区与断层配置的构造斜坡带上。其中潜三、四段烃源岩厚度最大,生油指标高、成熟度好、生油潜力大,是主要的油源层段;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为油气成藏提供了丰富的储集空间;蒸发岩类是潜江凹陷内最理想的区域性盖层;潜江组地层中有规律展布的断层发育带使得大面积分布的含油岩性在侧向经断层、构造的封挡形成多个有效的复合圈闭。周返断裂带主要形成2种岩性油藏:在单斜背景上砂体上倾尖灭,形成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或在断鼻或背斜构造背景上,河道砂体受断层切割形成断层 岩性油气藏或构造 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双河油田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双河油田是我国著名的"小而肥"陆相亿吨级大油田,同时发育典型的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详细分析了双河油田砂岩上倾尖灭圈闭的形成过程、油气运移方式、差异抬升导致油气大规模充注成藏过程,对其成藏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迁移性构造翘倾导致砂岩上倾尖灭圈闭的形成,廖庄期末,差异抬升导致砂岩上倾尖灭圈闭的闭合幅度大幅增加.油气以砂岩输导层为运移通道,以油组为充注单元,侧向顺层运移.晚渐新世廖庄期末为双河油田的主要成藏期,其成藏模式是:早期为小规模油气充注,中晚期为大规模油气充注叠加连续成藏.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已发现的岩性圈闭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目前松南共发现6种岩性油气藏类型: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水动力圈闭油气藏及泥岩裂缝油气藏。通过总结,认为松南岩性油气藏具备5条成藏规律,还有近10×108t的勘探潜力,下一步的勘探重点仍然是西部、西南及东南三大沉积体系的前缘地区。  相似文献   

7.
中央凸起是西部凹陷、东部凹陷和大民屯凹陷油气运移的指向,油气聚集主要受运移和盖层条件的控制;以地层岩性圈闭为主,存在着上倾尖灭、地层超覆及断层遮挡岩性油气藏三种典型的油气藏成藏模式。南部倾没端、东侧斜坡带及与凸起接触的断裂下盘三个区块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较为复杂。洼陷自身广泛分布的成熟烃源岩是油气成藏丰富的物质基础;物源多、沉积体系类型多、岩性变化快的沉积特点,控制了岩性圈闭的发育分布;多套厚层盐岩的发育、相变,形成了良好的油气遮挡层及盖层,是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多层系发育,呈现高压、高充注特点的主要原因;频繁间互发育的非常规储层,多期次油气成藏等地质因素的存在,则使岩性油气藏成藏更为复杂。针对该区发育的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油气藏、砂岩尖灭与断层配置的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藏、上倾物性遮挡型圈闭油气藏、透镜状岩性圈闭油气藏等4种主要类型岩性油气藏,通过深入研究生烃层系、岩性相变、非常规储层发育、断裂活动等成藏主控因素,明确成藏规律,对该区下步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是南海北部陆架区岩性圈闭勘探的首选靶区,已发现岩性油气藏石油地质储量近亿方,对该区岩性圈闭的形成条件、发育类型进行分析有利于明确岩性圈闭勘探方向,提升陆架区海相沉积体系岩性圈闭的勘探潜力。受多期相对海平面变化和复杂水动力条件影响,新近纪古珠江三角洲沉积形成的多成因砂体具有分带性发育和多层系储盖组合纵向叠置的特点,这为岩性圈闭的发育创造了物质基础;东沙运动使东沙隆起在新近纪晚期抬升,断裂体系发育,这为岩性圈闭形成提供了构造背景。惠西南地区岩性圈闭分为三角洲平原带、三角洲前缘带和条带砂发育带3个区带。三角洲平原带以河道型岩性圈闭为主;三角洲前缘带以岩性上倾尖灭圈闭为主,可进一步细分为前积末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前积内幕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和退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条带砂发育带以形成于局限古地貌背景下的条带状砂岩圈闭为主。分析不同类型圈闭的发育位置、尖灭特征及储层物性,认为退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和圈闭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0.
陈波  李晓光 《勘探家》1998,3(4):32-36
中央凸起是西部凹陷,东部凹陷和大民屯凹陷油气多的指向,油气聚集主要受运移和盖层条件的控制;以地层岩性圈闭为主,存在着上倾尖灭,地层超覆及断遮挡岩性油气藏三种典型的油气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1.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砂体沉积厚度大,范围广,发育巨厚的煤系烃源岩,其油气具有多期成藏、燕山期或喜山期聚集、喜山期调整成藏的特点。岩性油气藏分布范围广,类型多,主要存在的岩性相关气藏圈闭类型有以下几种:构造岩性、砂岩透镜体、古河道、砂岩上倾尖灭、地层超覆、成岩、不整合遮挡岩性圈闭;其岩性圈闭形成以近烃源岩裂缝发育的三角洲砂体发育为基础,良好的成藏配置为关键,适配的古构造提供了油气的聚集部位。  相似文献   

12.
新北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垦东凸起北部,勘探程度较低。为认识新北油田古近系成藏规律,通过对该区古近系地层展布分析、单井相分析、连井剖面对比以及针对油气来源、输导路径、圈闭和油藏类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北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地层自北向南层层超覆于垦东凸起之上,其中沙河街组以滨浅湖滩坝沉积为主,东营组6砂组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相,东营5-1砂组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受沉积相控制,沙河街组与东营组6砂组储层主要沿湖盆边缘展布,东营5-1砂组储层全区发育;储层与断层、不整合面配置发育了构造、地层超覆和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来自桩东凹陷的油气,沿断层、砂体以及不整合面进入圈闭,形成了构造、地层超覆以及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主要次生岩性圈闭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次生岩性圈闭是松辽盆地进入高成熟期后挖掘潜力的对象。次生岩性圈闭是由后期地质作用如构造作用、成岩作用以及地层压力作用形成的圈闭。松辽盆地次生岩性圈闭包括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成岩圈闭、致密储层圈闭以及泥岩裂缝圈闭等类型。物源方向和构造倾向以一定的方向相配合是形成岩性上倾尖灭圈闭的重要条件 ,即当沉积物源与构造倾向交角为 90°~ 2 70°时 ,尤其是交角为 180°时 ,易于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成岩圈闭一般形成于成岩作用强烈的深部地层 ,是多孔带和致密带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冀中坳陷勘探潜力研究表明,文安斜坡和蠡县斜坡是岩性地层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系统分析了富油气凹陷斜坡带岩性地层油藏形成具备的5个有利条件,构建了缓坡带砂体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河道砂岩性、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构造—岩性和构造—地层等7种油藏模式,建立了在斜坡内带、中带和外带3种岩性地层油藏成藏序列。总结了文安斜坡外带中浅层河道砂岩性油气藏和蠡县斜坡中北段岩性地层油藏两个规模储量发现的主要研究思路、油藏控制因素和主要做法。对其他富油气凹陷缓坡带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受南部边界断裂控制,形成了南深北浅的箕状断陷,其构造演化划分为裂陷和坳陷两个时期,裂陷期构造活动形成了凹陷主要的构造面貌,自南而北可分为南部断超带、中部凹陷带和北部斜坡带。根据圈闭形态特征和成因,可分为4大类12小类。继承性构造运动形成了中部凹陷带鼻状构造群;断裂对圈闭和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北部坡折带控制了岩性油藏的形成与分布;差异沉降和后期不均衡抬升是南部断超带形成大套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藏)的主要因素。指出南部断超带、北部斜坡带隐蔽圈闭以及中部凹陷带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是下步油气勘探值得重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小型含油气盆地凹隆相间,同沉积断裂和褶皱发育,相变剧烈,不整合面多,生储盖组合优越,具备大规模形成隐蔽油气藏的构造背景和地质条件。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存在断裂坡折、挠曲坡折和沉积坡折等多种成因类型的坡折带,它们控制了上倾尖灭、透镜体、断层—岩性、地层超覆、不整合遮挡、物性封闭等多种类型的隐蔽圈闭(油气藏)。隐蔽圈闭为隐蔽油气藏形成提供空间,输导体系沟通油源和隐蔽圈闭为隐蔽圈闭输送油气,烃源岩供给成熟油气,这3个基本要素在时空上形成有利的三维(元)一体关系,导致了隐蔽油气藏的形成。隐蔽油气藏形成需要经过3步(三步曲):断裂控坡折带、坡折带控隐蔽圈闭和油源断裂输导成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探讨泌阳凹陷构造对烃源岩分布、油气运移及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构造对泌阳凹陷的控油规律,认为泌阳凹陷的新生代伸展构造演变影响了凹陷的构造格局,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形成不同类型的油气藏;而凹陷内的一些断层可能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另一些则可阻挡油气的运移。同时对有利含油气区带进行了预测,北部斜坡具备形成大面积油气富集区的地质条件;安棚-双河鼻状构造带以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为主,兼探断层岩性油气藏;南部断裂陡坡带上盘紧邻生油区,可形成断层岩性圈闭,扇体的根部形成物性圈闭以及构造不整合遮挡圈闭。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西斜坡岩性和复合圈闭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三台西斜坡白垩系在斜坡背景下发育鼻突构造,局部存在中小型断裂,构造圈闭不发育,为预测白垩系隐蔽圈闭发育带,采取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构造背景、沉积相和成藏模式综合研究的分析方法,确定清水河组中上部和呼图壁河组下部的3 个准层序( K1q21-(2~4) 、K1q21-1和K1h12-3)为含油气准层序(小层)。据分析,该3 个含油气准层序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其中辫状河河道带和冲积扇是储集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在水进背景下,超覆尖灭的砂体和上覆泥岩的组合有利于形成上倾尖灭岩性圈闭,而局部断裂与超覆尖灭砂体的组合则易形成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根据以上特点,在研究区东南部成功预测了5 个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和岩性-构造复合圈闭,对该区白垩系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板桥凹陷构造坡折带对层序和沉积体系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板桥凹陷是大港油田的主要油气勘探和开发区之一。对板桥凹陷古近系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充填的综合研究表明,在盆地幕式断陷活动和同沉积断裂差异断陷活动等构造作用下,形成了断坡带、构造调节带和断阶带3种构造坡折样式,它们制约了沉积物的分散过程和砂体堆积,对板桥凹陷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形成分布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构成了不同的层序构成和沉积充填模式。其中,构造调节带和断阶带控制了研究区主要砂体的展布,特别是低位三角洲或盆底扇砂体的发育和分布,有利于形成砂岩透镜体、岩性上倾尖灭、地层超覆及构造—岩性圈闭等多种圈闭类型,是寻找砂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0.
歧口凹陷东营组岩性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是大港油田规模增储的重要层系.主要发育储集层上倾尖灭油气藏、透镜体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三角洲前积砂岩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和沉积体系的匹配.沉积体系研究表明,歧口凹陷东营组主要受北部的燕山物源和西部的沧县物源两大物源控制,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同时近南北向分布的继承性古隆起又控制海域砂体展布,形成歧口凹陷复杂多样的东营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