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东海盆地西湖坳陷CX北区块H3b、H3c油气藏为海上带油环底水凝析气藏,采用油气同采且初期优先采油的开发方式共设计了4口水平井,水平段位于油气界面以下的油环上部。为了尽快回收投资,该气藏在开发初期采用较高速度开采,油气井生产动态开始出现产量递减加快、气油比快速上升、含水率快速上升等现象,表明气顶和油环开采出现不均衡状态,而且位于油环下部的井已开始出现底水锥进。为此,基于该区块油气藏地层油气流体相态特征,同时结合油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反凝析、气顶气下窜、底水上升锥进等因素对该油气藏开发动态的影响,进而提出对策:(1)利用气顶气和油环油溶解气的弹性能量以及边底水天然水驱方式来开采油气藏,并合理控制采油采气速度,尽可能地实现油气藏的均衡开采;(2)由于过早打破了油气井的均衡开采状态,导致了气顶气过早下窜和边底水过早侵入,需要通过实时调整采油气速度来平衡开采状态,从而使得油气藏气油比和含水率得到有效控制。实施结果表明:上述对策的成功应用,确保了凝析气藏进入了稳定均衡的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2.
气顶油气藏在开发中存在气油比迅速上升,油井产量快速下降,检泵周期短等问题,开发难度逐步加大。为此,引入气顶指数,结合对储层地质认识、生产动态特征分析和现场实验的成果,提出细分油藏类型,协同精细开发的技术思路。将气顶油气藏细分为气顶油藏和油环气藏,两类油藏能量、开发特征差异较大,采取两套井网协同注水开发。对于油环气藏,采取边部注水,平衡气顶、油环能量的调整方式;对于气顶油藏,采取面积注水,整体补充油藏能量的调整方式。现场实施表明,该调整方式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5%,该成果对气顶油气藏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双台子油田双六井区兴隆台油层为具有大气顶、窄油环、边底水,受构造控制的断块油气藏.开发过程中,采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油藏避气、避水极限厚度和合理的采油速度,在合理利用天然能量的同时有效延缓了油井气窜、水淹,保持了油气、油水界面的平衡,减少了气顶和边水对生产的影响.同时,在钻井、采油、监测工作中,通过实施配套工艺技术,保证了油气层的生产能力,并在开发过程中实施了补钻调整井、气窜井轮开、卡堵气层、大泵深抽等措施,使双六井区开发达到较高水平,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凝析气顶、薄油环、厚底水,同时高含CO2油藏的特殊性和开发难点,以海上K油田为例,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凝析气顶和重质油环衰竭式和保持压力条件下的开发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利用天然能量开发相比,注气保持压力开发能够提高油藏总体采收率20百分点以上,同时使气顶中凝析油的析出量减少一半左右;利用直井开发气顶、水平井开发油环、注气井循环注气能使油藏总体采收率达到32%,实现气顶和油环的协同高效开发,同时减缓了生产对油气和油水界面变形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国内外类似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宋春华  张远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12):187-189,193,11-12
带凝析气顶的边底水油藏由于油气水关系复杂,开采难度大,容易出现油、气、水互窜,导致凝析油和原油的损失。对于这种复杂的油藏,不同的开采技术政策对油气采收率影响较大。以我国东部海域X油田H油藏开发为例,在对气顶底水油藏的开发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海上油气田开发特点,提出带凝析气顶的边底水油藏开发策略:利用天然能量,先期以采油为主,后期兼顾采气;采用水平井开发,生产压差控制在1~1.5MPa,纯油区开采4~5a后封水平段油层,开采上部顶气。  相似文献   

6.
气顶油环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防止气窜、合理利用气顶弹性能量提高油环采收率,而狭长气顶油环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卫2块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区块,其南部和北部采用了不同的开发方式,所达到的开发效果也不同,但都未能成功地避免气窜,开发效果不理想。文内通过对其开发实践的总结分析,对此类油气藏的合理开发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狭长气顶油环合理开发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国庆  左代蓉 《河南石油》2000,(3):24-25,28
气顶油环开发成功的着急城于防止气窜、合理利用气顶弹性能量提高油环采收率,而狭长气顶油环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卫2块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区块,其南部和北部采用了不同的开发方式,所达到的开发效果也不同,但都未能成功地避免气窜,开发效果不理想。文内通过对其开发实践的总结分析,对此类油气藏的合理开发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阿里斯库姆油田是一个具大气顶、薄油环、边底水的复杂油气藏。通过调研国内外同类油气藏的开发方式,确定该油藏合理开发方式,采用气顶注气及屏障注水,避免气窜和水侵;采用水平井开发薄油环,北部和南部采用完善井网滚动扩边开发。实施后,气顶气窜得到了有效控制,油藏地层压力保持程度稳步回升,油田产量逐年增加。因此,所采用开发方式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
小气顶底水驱薄层油藏开发过程中,受气顶与底水的同时作用,油气水互窜,采油井生产气油比高、含水上升快,开发难度较大。文中借助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此类油藏的机理模型,探究其生产规律与最优开发方式,并对气顶指数、底水倍数、油柱高度、垂向布井位置等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认为:小气顶底水薄层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气窜是无法避免的,其日产油量变化曲线表现出三段式特征,反映了气窜、油气互侵、底水侵入3个过程;此类油藏的最优开发方式为油气同采,在小气顶布井可以缩短油气互侵的时间,并在原油侵入气顶后采油;在较小气顶和较强底水的情况下,排气采油方式开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气顶油藏开发特点及开采方式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顶油藏油、气、水交错分布,驱动类型多,油气水运动非常复杂,利用气顶和边水能量使油气、油水界面均匀推进,在层间和平面不让过早地发生水窜和气窜,是开发控制和调整的核心问题,也是提高这类油藏采收率的关键。文章在国内外气顶油藏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气顶油藏的开发特点和开采方式,分析了各种开采方式在开发过程中的差异,为同类油气藏的合理开发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气顶油藏是表述上方有天然共存的气相烃类蕴藏的油藏,它与下方的油藏和水体处于一个统一的水动力学体系中。在漫长的地质演化与赋存进程中,它们相互之间已处于水动力学平衡、热力学平衡及多组分相态平衡状态。随着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气顶油藏或带油环的凝析气藏相继发现,判断气顶油藏的流体类型对开发方式的选择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国内外有一些气顶油藏相态方面的报道,但系统的论述气顶油藏的类型及判断方法还较少。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扎那若尔气顶油藏是一个比较典型特殊的未饱和油藏,在国内外目前研究这种类型的油藏还比较少,在1999年对扎那若尔油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目前的资料,利用相态恢复理论,对该油藏的相态进行再认识,从而为该油藏的开发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对类似气顶油藏的开发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任11裂缝性底水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任11裂缝性底水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评价了注气地质特征和水驱开采特征。同时,借鉴雁翎油田注氮气驱油试验成果,进行了注气驱油机理和流体界面运动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注气采油方案,并分析了地下储气库与提高采收率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任11裂缝性底水油藏的盖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以形成次生气顶和富集油带,具备注气提高采收率和建立地下储气库的地质条件。同时表明裂缝性潜山油藏注气与建设地下储气库相结合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气顶稠油油藏气驱(窜)特征及平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3块为中深、巨厚、块状、高孔、高渗气顶底水稠油油藏,气顶具有较大的驱油能量,在油田井网调整及热力采油过程中.先后发生气顶横向驱油及纵向气窜。通过对气顶气开发历程、阶段特点进行了综合论述,对油井气窜的的响因素及合理利用气顶能量控制油井气窜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气顶稠油油藏实施油气平衡开采,发挥气顶驱油作用,有利于控制和延缓气顶气窜。  相似文献   

14.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渗流特征   总被引:25,自引:12,他引:25  
根据塔河缝洞型油藏储层及生产动态特征和流动机理不同,把塔河缝洞型油田划分成5种类型的油藏。1)溶洞为主的低饱和缝洞型油藏,初期产能高、稳产期长、见水慢、有较长的无水采油期。这类油藏要注意地层压力的变化并及时注水补充能量。2)缝洞为主的低饱和缝洞型油藏,初期产能较高、稳产期较短、易见水、无水采油期短、水淹速度快。这类油藏要注意早期完井不要进行大型的酸压作业并减小生产压差、延长无水采油期。3)缝孔为主的低饱和缝洞型油藏,初期产能相对较低、稳产期较短、见水速度快。这类油藏要注意减小生产压差、减缓底水的锥进。4)具气顶的过饱和缝洞型油藏,初期具有较高的产能、见水速度慢、含水上升的梯度小。这类油藏要注意尽可能减小气顶气的采出、保持地层中气的驱动能量。5)稠油缝洞型油藏,初期具有较高的产能、含水率呈脉冲式、整体含水率上升趋势缓慢。这类油藏要注意地层压力及采油方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双六井区凝析气顶油气藏开采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民  许明 《特种油气藏》2003,10(4):41-42,52
双六井区是辽河油田最为典型的大气顶(凝析气藏)、窄油环(稀油)、边底水的块状油气藏,文章系统总结了双六井区凝析气顶气藏的开采特征,指出采用衰竭式开采方式和“先采油,后采气”的开发技术政策是适合的,并且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对指导同类气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确定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的优化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皆明  朱亚东 《天然气工业》2005,25(12):103-104
块状底水砂岩油藏在开采后期改建地下储气库需要解决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如何确定最大库容量和最佳工作气量。通过借鉴国外含水层储气库注采运行的经验,在物质平衡原理基础上,提出了描述块状底水砂岩饱和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注采运行的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建库能够达到的最大油气界面位置和库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预测最佳工作气量和相应的气垫气量。通过实例求解得出工作气体积与油气界面深度存在着极值关系:即在一定的增压系数范围内,存在一个油气界面的最佳深度,在这个深度时,工作气体积达到最大值;同时随着增压系数的增大,工作气与气垫气的体积比迅速增加,气库效率随之提高。因此提高增压系数是提高块状底水油藏储气库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港172断块是一个气顶边水构造油气藏,通过对其气顶和边水能量的研究分析,确定了该断块的开发程序。首先充分利用气顶和边水能量,开发动用纯油区;此后边外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开发动用缓冲区;最后在开发过程中深化认识油藏,合理调整开发方案。投入开发以来,该油藏获得了连续7年的高速高效开发。从采油速度、稳产年限、采收率等油藏开发主要指标分析,港172断块属于一类开发水平,预计最终油藏水驱采收率可达40.8%。开发实践表明,这套开发方式不仅使该类油藏有较高的开采速度,而且确保达到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生产压差调控策略对气顶边水窄油环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提高该类油藏的采出程度,以海上某气顶边水窄油环为原型,根据相似准则设计了大型三维物理模型,进行了水平井生产压差不同调整时机和调整方式的生产实验,分析了生产压差调整时机和调整方式对气顶边水窄油环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气窜后增大生产压差,采出程度从28.32%提高至约40.00%;气窜持续一段时间后增大生产压差要优于刚发生气窜时就增大生产压差,采出程度可提高2.09%;单阶梯增大生产压差方式的开发效果要优于多阶梯增大生产压差方式,采出程度可提高2.47%。研究表明,气顶边水窄油环气窜后生产一段时间再单阶梯增大生产压差,是提高该类油藏采出程度的最优策略。海上某大气顶边水窄油环采用该生产压差调整策略调整生产压差,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莫北2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莫北2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为一典型的气顶油藏,气顶体积是油环的0.91倍。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围绕确定气顶油藏的合理开发方式展开研究。在经过历史拟合修正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围绕三工河组油藏采用衰竭式开采、注水开发及注水方式、注采比、气顶开发等进行方案设计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油藏宜采用在油水界面内缘与油气界面外缘部署两排注水井注水开发,注采比保持在1.0,同时应在气顶布署一口平衡气井开发油环可获得较高的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20.
王雨  雷源  江聪  杨明  李扬 《断块油气田》2021,28(1):100-103
为了有效防止油气区的原油、天然气相互窜流,以渤海B油田小气顶油藏(气顶指数小于0.5)为例,基于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研究了小气顶油藏的油气界面下移规律.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不同工作制度的油气界面下移规律图版,综合考虑油田的生产压差,筛选合理的工作制度.研究结果表明:采油速度、注采比等是影响油气界面下移的主控因素;小气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