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绿色建筑技术导则》,遴选与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有关的评价内容,构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赋权方式确定综合评价各指标的权重,建立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样本矩阵并构建评价模型。通过对灰色聚类系数的计算,可得出绿色建筑设计备选方案的评价结果,并通过实例分析检验该评价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新版《绿色建筑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使得原有评价工具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满足.为了保证绿色建筑评价结果的科学性,针对绿色建筑评价的工具和方法进行了优化,结合新版《标准》构建了一套新的评价体系方案,采用博弈均衡理论将评价指标赋权法进行了综合,设计了3层结构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客观评价,结合工程实例说明新建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的可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李强年  边靓  周岩 《建筑节能》2016,(11):119-123
在科学构建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简单关联函数确定一级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使用相似系数法得出二级指标权重,建立了多级可拓评价模型对绿色施工分别进行一级和二级评价,确定项目的各指标因素绿色施工水平与综合绿色施工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提高绿色施工水平。用该方法对兰州酒钢大厦项目进行了绿色施工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调研情况相符,实例表明该方法客观可靠,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以济南轨道交通R1线演马庄车站原有钻孔灌注桩施工为基础,从噪声控制、水污染控制、空气污染控制等方面,制定了绿色施工优化方案,采用有序加权平均算子和组合加权几何平均算子的集成评价方法,对各控制指标进行专家打分,并作了纵向集结,得出了预选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数,指出该方案在质量、精度、造价控制的基础上实现了绿色施工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绿色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我国绿色施工发展迅速,但目前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价技术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绿色施工在线监测与量化评价技术,是《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中绿色施工技术之一,提出了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在线监测技术和设备,通过单项指标和综合评价对工程项目绿色施工进行量化评价。单项指标评价主要判定各项指标是否符合绿色施工要求及其绿色程度,综合评价主要判定整个工程的绿色度。该技术可有效评价工程项目绿色施工效果和程度,结合评价结果可改进和优化绿色施工方案和绿色施工技术,有效促进绿色施工的推进和实施。  相似文献   

6.
绿色施工方案作为绿色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对其实施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使决策者制定出合理经济的绿色施工方案,在参考相关标准规范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绿色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三方面构建绿色施工方案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将绿色施工措施费作为方案成本,利用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多层次灰色评价法进行功能评价,以价值系数作为方案比选的依据,建立绿色施工方案的价值工程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某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以《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为依据,参考《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在深入考察西北地区高铁客站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北地区高铁客站绿色施工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它首次将BIM技术和施工安全指标引入评价体系中,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实现了对高铁客站绿色施工等级的评价,为今后规范、制订我国高铁客站绿色施工等级评价标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综合评价法与全局搜索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评价模型并拟合各评价指标的绿色得分-成本函数,然后应用灰色聚类评价法对工程的绿色施工进行综合评价,将改善绿色施工提升的成本作为适应度,使用遗传算法筛选出满足阈值的较优解.结合具体案例,验证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以适应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将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法引入绿色建筑评价中。针对已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相应等级所规定要求的绿色建筑,对其在一般项和优选项中的所有达标项目建立多级可拓物元评价模型,引入可拓理论的简单关联函数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待评对象对各等级的综合关联度,从而判定此绿色建筑的综合评价等级。并以某一绿色办公建筑为例,验证了该方法应用于绿色建筑评价合理可靠,能够较客观、细致地表达绿色建筑的绿色程度。研究成果为丰富和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方法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选出更优的铁路绿色施工方案,响应国家提倡的工程项目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属性层次分析法(AHM)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从施工阶段入手,结合铁路工程复杂特点构建了铁路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用传统AHP改进后的属性AHM赋权法,更加简便地求出各评价指标权重;再用改进的TOPSIS法构建绿色铁路评价模型进行多方案决策;最后结合兰渝铁路兰州东至夏官营段的绿色施工方案进行实例验证。应用表明该方法得出的结果较模糊综合评判法更为精确,证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因此,利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可为今后铁路在施工阶段的方案比选提供参考,也为绿色施工方案比选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绿色施工评价为出发点,结合当前国内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现场管理与技术水平,以及《绿色 建筑评价标准》《绿色施工导则》《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分析绿色施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建筑工程 施工阶段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客观权重赋权法(熵权法)和主观权重赋权法(AHP)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因素组 合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绿色施工评价模型,以评选出具有较高绿色施工水平的施工 项目,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绿色施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德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8版本的修订思路及内容,并为我国ASGB修订提供启示。从文献中搜集资料,总结归纳DGNB在德国发展概况及2018版本由来,利用纵横对比方法去解析2018版本的变化及提升条文的内容。发现该版本以经济可持续性理念进行了修订。在内容上,增加适用建筑类型、延续评价定级与阶段并调整大类指标权重与小类内容;在结构上,增加新的版块,以“以人为本、创新领域、循环经济”的理念去创新性地整合大部分条文。DGNB—2018版本在整合过程、标准工具、应用经济、管理评价的内容可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及双认证工作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13.
李书明  冀兆良 《建筑节能》2011,39(5):20-23,3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建筑逐步走向成熟.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相当大的比重,对绿色建筑的实现至关重要.依据LEED NC和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探讨了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建筑生命周期各环节有关绿色建筑的要求及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继 《城市建筑》2014,(18):208-20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能成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导则,绿色建筑设计是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同时创造优质室内环境的综合解决方案。其过程必须从规划着手,再到单体设计,并分阶段将设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总结过去经验发现,全国发展绿色建筑采取的技术措施、绿色材料等都极为相似,缺少了对建筑特定地域的地域性思考。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协同设计、参数化表达等优点有助于推动绿色建筑地域化发展。以BIM技术为基础,建立地域性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平台,梳理BIM技术与昆明DBJ53/T-49—20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BIM与地域特性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地域性绿色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的设计流程与设计观念模型,该模型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地域特性建立早期设计模型,结合绿色建筑性能分析软件进行设计方案优化得到优化模型,为今后推动绿色建筑地域化发展提供设计思路,提高建筑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装配式建筑特点,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从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运营管理、报废与回收 5 个阶段建立装配式建筑绿色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云物元评价模型,并运用主观赋权法—AHP和客观赋权法—熵权法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通过指标与绿色性等级之间的关联度计算,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由此得出装配式建筑绿色性等级。并通过案例验证了云物元模型能够克服了绿色性评价的随机性、离散性和不确定性,为装配式建筑绿色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GB 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评价等级及与电气相关的评价指标的介绍,结合某办公大楼具体情况,分析评价体系中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的电气设计做法。  相似文献   

18.
祁会祥 《山西建筑》2014,(32):198-200
通过对建筑能耗进行分析,并结合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理解,深入研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的评价要求,提出了目前绿色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应用建筑节能的主要方式,满足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浙南地区的温州大学教师公寓为例,借助计算流体软件STAR CCM+,对小区夏季的风环境进行了模拟与分析。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室外风环境的指标要求,探讨了建筑底层架空与不架空两种不同的设计形式对小区风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物采取首层架空设计后,明显改善了该区域内的人行高度的风环境,促使小区内的流场趋向平稳,无明显紊流区出现,有利于空气流通,有效减少了污染空气的滞留。由于浙南地区的建筑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所以本次实验选择夏季风(东偏南45°)进行模拟,对比架空与不架空这两种设计形式对小区内风环境的影响,并运用模拟分析的方式探讨如何调整建筑造型及整体布局,并在最终的设计阶段进行合理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风环境,使之符合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刘芳 《中外建筑》2013,(6):60-61
日前,住建部公布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其规划内容把绿色建筑在国内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高度,绿色建筑的发展也标志了传统建筑设计从最开始的空间利用、形式结构设计,逐渐走向了生态建筑、有机建筑,成为了生态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此为背景,以BIM技术为切入点,重点探讨BIM技术在绿色建筑的发展中产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