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粒状贝氏体和粒状组织强韧化机理的研究本成果深入研究了St─Mn─Mo系低碳贝氏体钢成分、组织、热处理工艺和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该钢以0.9℃/min和156℃/min的冷速冷却时可分别获得以粒状组织(Gs)和粒状贝氏体(Bg)为主的组织,且...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18Cr2Ni4WA钢880℃奥氏化后不同冷却速度后的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减慢,其组织为板条马氏体、板条马氏体加粒状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三种形态。研究和测试了(形变和未形变)空冷样品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组织和机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辊锻压缩率26.9%情况下,回火温度在550~600℃范围内,形变样品与未形变样品,塑性和韧性指标基本相同,但强度和硬度前者均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利用快速热膨胀仪测得SA508-3钢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速冷至室温的热膨胀曲线,通过切线法分析热膨胀曲线并结合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不同冷速下材料的显微组织,确定了不同冷速条件下SA508-3钢的相变类型。发现冷却速度在0.01~0.05℃/s时,发生铁素体相变、珠光体相变和贝氏体相变;冷却速度在0.1~5℃/s时,发生贝氏体相变;冷却速度在10~50℃/s时,发生马氏体相变。使用炉冷、砂冷、油冷三种冷却方式模拟大型锻件不同部位的冷却条件,并测试了不同冷却方式下材料经880℃×1h淬火+640℃×2h回火处理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显微组织的类型逐渐从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变为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较快冷速条件下,SA508-3钢可以达到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的良好结合,而随着冷速降低,材料的强度和冲击韧性同时下降。  相似文献   

4.
冶炼低硫钢10SiMnNb 和10SiMnNbRE 钢。测定了10SiMnNbRE 钢中固溶0.035wt%RE。研究了稀土元素对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稀土增加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在相同的冷却速度下,添加稀土元素和无稀土元素比较,显微组织显然不同,先共析铁素体量减少,珠光体量增加,粒状贝氏体量增加,并细化了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5.
P20塑料模具钢的回火组织与硬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光学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洛氏硬度计对P20塑料模具钢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度测定.研究了其在不同回火热处理工艺下得到的不同回火组织(粒状贝氏体回火组织和马氏体回火组织)及其硬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它们的异同.结果发现,回火热处理工艺对粒状贝氏体和马氏体的影响类似,只是粒状贝氏体的抗回火性能比马氏体高.650℃回火时,2种组织及硬度差别不大,且能满足塑料模具钢的使用硬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膨胀法和显微组织分析结合方法测定了高硅铸钢在不同冷速下的转变组织,依据测定的临界点和CCT制定了高硅铸钢的淬火和回火工艺,并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连冷组织中无碳化物析出,当冷却速度小于0.15℃/s时,组织为铁素体和贝氏体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在0.15和2℃/s之间时,组织为贝氏体与马氏体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大于2℃/s时,转变为马氏体组织.马氏体回火后,其抗拉强度达到1830 MPa,延伸率达到13%.回火组织为极细的回火马氏体与低温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7.
冷却速度对热轧双相钢相变的影响及双相化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Si-Mn-Cr-Mo系热轧双相钢连续冷却转变的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量增多,贝氏体量减少,且贝氏体由羽毛状向粒状转化,当冷速减小到1.24-0.2℃/s的范围时,组织中出现针状马氏体。此外,该钢的CCT曲线上出现了温度间隔约180℃的奥氏体亚稳区,为实现双相化热轧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55SiMn2Mo钢正火后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发现:该钢正火后得到B/M复相组织,其中马氏体包括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而贝氏体为非典型的变态下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9.
中碳空冷贝氏体钢在石油钻铤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经不同冷速处理的30Mn_2CrSiMo钢进行了组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30Mn_2CrSiMo钢中的合金元素,能使铁素体、珠光体转变C曲线明显右移,可在模拟钻铤空冷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得到较多的粒状贝氏体组织;在试验规定的冷速范围内,钢的力学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通过与42CrMo钢进行比较,肯定了用低、中碳贝氏体钢代替中碳调质钢制造石油钻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钒-氮微合金化超低碳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N含量不同的2种超低碳Fe-Mn-Mo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特性.采用热膨胀法测试试验钢不同冷速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用40MAT型激光显微镜观察相应的显微组织转变特征,并进行硬度及强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Fe-Mn-Mo系超低碳贝氏体钢中添加V和N对贝氏体相变具有显著的影响.贝氏体相区明显扩大.其中高氮钢的贝氏体转变区更宽,晶粒大小为相同冷速下低氮钢的1/3左右,维氏硬度值高出低氮钢40HV,强度高出100 MPa.V-N微合金化超低碳贝氏体钢中析出的V(C,N)粒子促进了贝氏体转变、扩大了贝氏体相区.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3种C、Cr成分体系的高耐候热轧H型钢进行连续冷却转变规律测试,研究冷却速度对试验钢组织与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r含量较低的试验钢铁素体转变区域较大,而Cr含量较高的试验钢铁素体转变区域较小;C与Cr含量均较高时,贝氏体转变区域较小,C与Cr元素以一定比例协同作用可改变贝氏体转变动力学过程,增长转变孕育期,减慢长大速度;C含量较低时(质量分数低于0.02%时),在试验冷速范围内,未出现马氏体转变;低碳高铬成分体系试验钢对冷却敏感性较低,冷却速度在5℃/s以内时其性能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用膨胀分析法测定了20MnVBH钢在1050℃和860℃连续冷却下的CCT曲线。并对转变后的试样进行了组织分析和硬度测定。结果发现:与马氏体区紧密相邻的宽阔的中间转变区域内存在粒状贝氏体组织;提高奥氏体化温度和加快冷却速度都有利于粒状贝氏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金相显微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先进的EBSD技术,对X100钢级管线钢的组织进行了分析,并和CVN等力学性能相对应,进行了相关性探讨.研究表明,X100钢级管线钢全部为粒状贝氏体组织,其透射组织分析表明粒状贝氏体含量很高,主要存在于铁素体边界;铁三碳存在于铁素体板条;组织以针状铁素体为主,也存在少量条状铁素体,同时位错密度很高;EBSD研究表明,铁三碳呈均匀弥散分布,残余奥氏体含量较大;有效晶粒细化现象突出,预示该品牌X100管线钢拥有较理想的强韧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用膨胀法结合金相与硬度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水轮机叶片用V、N微合金化CrNiMo不锈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及不同冷却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试验用钢的1、3、和温度分别为580℃、730℃、295℃和190℃,其贝氏体和铁素体分别在冷速小于0.5和0.2℃/s时出现,冷速在0.056~0.5℃/s之间时,硬度随着冷速的增大迅速增加,尔后随着冷速的增大,硬度缓慢升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WELDOX 960E高强钢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采用MAG与SMAW法得到良好成形的焊接接头,进行了焊接裂纹试验(硬度、拉伸、弯曲、冲击)和金相显微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焊接方法所得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均较高;SMAW需提前预热,且热影响区有软化现象;二者焊接接头金相组织相似,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粗晶区组织粗大,为M-A组元和少量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16.
10Ni5CrMoV钢焊接热模拟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模拟焊接热循环的方法,研究了3种焊接线能量状态下的10Ni5CrMoV钢热影响区(HAZ)的组织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焊接线能量为E=10kJ/cm状态下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加上贝氏体加粒状组织(M B上 G),其冲击韧性AKV-60℃明显比焊接线能量为E=24kJ/cm和E=30kJ/cm状态下的AKV-60℃低;焊接线能量为E=24kJ/cm状态下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加上贝氏体加粒状贝氏体(M B上 B粒),其冲击韧性AKV-60℃为196J、AKV-60℃为183J,文章推荐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焊接丝能量E=24kJ/cm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冲击-疲劳试验机研究了高强度马氏体钢30CrMnSiNi2A的组织、塑性变形、微裂纹形成和疲劳无裂纹寿命。实验结果表明,30CrMnSiNi2A钢经油淬和马氏体区等温淬火,其组织主要是板条状马氏体。在疲劳裂纹顶端塑性区内观察到所谓的“形变浮凸”;形变浮凸的位向和尺寸与马氏体板条的位向和尺寸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据此,可以认为,形变浮凸的形成是马氏体板条相互滑动的结果;马氏体板条的相对滑动是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塑性变形的一种重要模型。当马氏体板条间的滑动量超过某一极限值时,将沿马氏体板条间界开裂而形成微裂纹。残留奥氏体的薄层夹在马氏体板条之间,会使马氏体板条易于滑动,因而降低钢的屈服强度,促使微裂纹形成,缩短疲劳无裂纹寿命。切口根部的局部予应变对疲劳无裂纹寿命有巨大的影响;反向予应变缩短疲劳无裂纹寿命。正向予应变则大大延长疲劳无裂纹寿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945钢的表面性能,利用高功率CO2激光对其进行了淬火处理.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对其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并对搭接区软化机理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表面形成的组织分别为马氏体、铁素体及少量的粒状贝氏体(3.5 kW),板条马氏体及少量的铁素体(4 kW和4.5 kW),板条马氏体组织(5 kW),较低的碳含量(质量分数,全文同)是导致945钢激光淬火处理后硬度较低的根本原因.对于低碳低合金钢而言,其合金含量低,碳原子扩散激活能低,碳原子在回火受热时,极易从马氏体晶格内选出,发生马氏体分解,这是搭接回火软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低、中碳合金钢中的马氏体除局部区域因成份偏析呈孪晶亚结构外,主要是位错亚结构的板条马氏体。低碳合金钢的中温转变组织主要有三类,即粒状组织、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其中上贝氏体又分为粒状贝氏体、准上贝氏体和典型下贝氏体;下贝氏体又有准下贝氏体、变态下贝氏体和典型下贝氏体。中碳合金钢的中温转变组织只有上、下贝氏体,其中上贝氏体又分为准上贝氏体和典型上贝氏体,而下贝体则包括准下贝氏体、变态下贝氏体和典型下贝氏体。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20MnVBH钢经不同温度等温淬火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20MnVBH钢的中温组织是以粒状贝氏体为主的贝氏体混合组织,且随等温温度的降低,粒状组织减少,粒状贝氏体量增加,其含量与形态对性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