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开毓  徐魏 《高桥石化》2002,17(1):12-15
介绍了硅油和非硅型两类抗泡剂各自在抗泡性能,放气性能方面的特点,重点阐述了将这两类抗泡剂复合研制成的3号复合抗泡剂,该剂在实验室的试验中,显示了用量小,抗泡性显的优点,并作为4040船用中速机油,通过了指定的台架试验和海上进行的实船航行试验,证明抗泡剂性能优良,持久。  相似文献   

2.
抗泡剂的复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硅型和非硅型两种抗泡剂性能的分析对比,阐述了抗泡复合应用的作用依据和方法,以及在提高柴油机油、齿轮油、高粘度机床用油等油品的抗泡性或放气性方面的试验应用情况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硅型抗泡剂中使用的甲基硅油粘度偏低,润滑油抗泡性和抗泡稳定性差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确认采用高粘度甲基硅油作为抗泡剂,具有适用范围广,抗泡效果好的特点,可改善油品的空气释放性。  相似文献   

4.
以二甲基硅油为抗泡剂,对一些内燃机油和工业用油进行了抗泡性能的试验,对不同粘度的硅油进行了评选;对硅油的不同分散方式作了比较,并进行了工业放大试验.  相似文献   

5.
李卫东  王丹 《润滑油》1996,11(2):33-35
从抗泡剂的作用原理出发,设计了抗泡剂与分散剂复合使用的新方式。经试验证明这种方式对提高润滑油。尤其是液力传动液抗泡性能的稳定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甲基硅油粘度偏低、润滑油的抗泡性和抗泡稳定性差及溶剂的选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确认采用高粘度甲基硅油作抗泡剂和乙基硅油作溶剂,具有适用范围广,抗泡剂用量少,效果好的特点,还改善润滑油的润滑性、抗氧化及热稳定性和空气的释放性。  相似文献   

7.
曹云芳 《润滑油》1997,12(4):43-45
为解决内燃机油生产中出现的抗泡性不合格质量问题,考察了内燃机油添加剂对油品抗泡性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抗泡剂的筛选与复配试验,试制出新型410复合抗泡剂。试验结果表明该具有很好的消泡作用,用于内燃机油生产中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润滑油》2019,(6)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抗泡性能差会造成设备磨损、能耗增大、压力降低等问题。因此,在润滑油生产过程中要加入抗泡剂,以增强润滑油的抗泡性能。文章简要阐述了泡沫产生的原因,两种抗泡剂T901和1#(T921)抗泡剂的作用机理,考察了两种抗泡剂在不同加入比例下对油品的抗泡性能以及外观安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1#抗泡剂,加入量在10~20 mg/kg之间时,抗泡效果良好、外观透亮。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油在储存过程会出现抗泡性能下降的问题。用复合抗泡剂解决了CH-4柴油机油抗泡性能的储存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洪春 《润滑油》1998,13(6):45-46
为解决大生产中由部分添加剂引起的油品抗泡性问题,考究了现有抗泡剂的作用效果。研制出新的412复合抗泡剂,该剂可以有效地解决船用中速机油和大生产中其他内燃机油抗泡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内燃机油抗泡性能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大一 《润滑油》2001,16(6):17-22
对内燃机油生产中出现的抗泡性能问题,从形成机理、加剂配方、加剂工艺、油品调合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改进抗泡剂加剂工艺、调整加剂配方,使抗泡性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保证了内燃机油的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2.
LZ580-73T连续管钻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连续管钻井技术进行老井重入加深、老井重入钻水平井和过油管侧钻将在油田增产、难动用储量开采、利用现有井筒低成本开采深部储层以及提高最终采收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利用钻井工程技术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成功研制了LZ580-73T连续管钻机。钻机研制过程中攻克了满足我国道路和运输条件的整机空间和结构的设计与优化、重载底盘和滚筒的设计与优化、整机动力系统合理配置与优化、整机集中控制与监控、大载荷注入、提升与夹持系统、连续管导入装置和工艺、连续管钻井配套等关键技术。单元试验、整机联调和型式试验结果表明,该钻机整机运行安全平稳,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祖安 《润滑油》1997,12(5):49-51
以水和石墨为基础液,添加了评选的悬浮、防锈、抗泡等添加剂制成了水-石墨型高温的润滑剂。润滑剂由实验室性能评定的结果。表明该润滑剂具有极压性、抗泡性的难燃性。使用实验表明它可用作高温机械运转润滑剂和拉拔润滑剂。  相似文献   

14.
陈惠卿 《润滑油》2004,19(1):45-51
对无灰型造纸机械循环润滑系统润滑油进行研制开发和应用研究,为了缩短研制周期,本产品的研究采用了复合剂的技术路线,研制产品经过实验室理化分析、模拟测试后,还增加了国外造纸机械OEM制造商要求的试验,进行了1年半的用户实际使用试验,应用试验的结果及产品分析评定的结果表明研制的油品达到了研制目标和OEM要求,对纸机设备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SM/GF-4汽油机油复合添加剂和油品配方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的油品模拟试验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质均能满足SM/GF-4规格指标要求,该油品配方中复合添加剂的加剂量(w)为7.5%。采用MTM和HFRR摩擦磨损试验对新开发的SM/GF-4 5W-30油品进行了减摩和低温抗磨性能研究,发现油酸甘油酯减摩剂老化后仍然具有较好的减摩性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该油品进行程序IIIG高温抗氧化发动机台架试验后的活塞沉积物成分,结果表明活塞沉积物中除积炭外,主要含有发动机油的硫酸盐灰分。  相似文献   

16.
研制的 HXP 消泡剂乳液是以有机硅为主体,辅以多种乳化剂和助剂复合乳化而成。该消泡剂具有破泡迅速,抑泡能力强,稳定性好,应用范围广等优点。经国内石油化工、化肥、涂料、造纸、助剂生产等工业部门应用,认为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玉莉  冯忠锐 《润滑油》2004,19(5):24-29
通过对各类添加剂性能的考察,确定了RHY3531船用气缸油复合剂的配方组成。对应用该剂的油品进行理化分析、台架实验和实船使用试验,结果表明:使用RHY3531船用气缸油复合剂调制的船用气缸油具有良好的抗磨性和清净分散性,能够满足低速十字头发动机的润滑要求,同时RHY3531船用气缸油复合剂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和经济性,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提出的卡瓦结构设计方法涵盖材料评估与选择、卡瓦组件结构优化、卡瓦结构参数优化、卡瓦测试验证等流程。应用该方法设计了可以控制启动载荷的上、下笼式卡瓦组件结构。结合ANSYS有限元分析、样机测试等方法,对所设计的笼式卡瓦组件进行优化设计与试验验证。对带有防挤出护肩的2种胶筒密封组件的试验研究表明,带隔环的三胶筒结构更为优异。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高温高压液压坐封永久式封隔器,额定工作压力68.94 MPa(10 000 psi),额定工作温度204.4℃(400℉)。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封隔器符合API SPEC 11D1标准V0级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工艺生产的19种烷基化油的质量进行跟踪和分析,结果表明烷基化油具有高辛烷值、零芳烃、低烯烃、低氧含量的特点。探讨了烷基化油的辛烷值、初馏点、蒸气压、硫含量、烯烃含量等指标对调合汽油性能的影响,建议生产和应用企业应对其重点关注。选择典型烷基化油调合国Ⅵ标准车用汽油并验证其性能,制定了烷基化油一级企业标准《异辛烷组分》(Q/SH PRD 0753-2019),使烷基化油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有标可依,确保烷基化油质量满足国Ⅵ标准汽油调合要求。  相似文献   

20.
A new kind of friction-reducing and repairing additive containing nano-scale copper and rare earth compounds were prepared by means of synthesis and compounding method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aid additive was investigated by engine bench test, and was compared to the performance of similar domestic and imported additives. The deterioration of lube oils containing additives over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plasma spectrometry and mass spectrometry, and the effect of additive package on engine power was also studied. Test results have revealed that the synthetic additive package can provide good anti-wear performance to the tribo-pairs. In particular, after 300 hour application of the said additive package the connection rod shaft and copper sleeve showed ““zero wear““ to achieve the in situ dynamic repairing of tribo-pairs. Application of the said synthetic additiv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ngine power performance and extend the engine service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