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TE355钢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焊接热循环的方法,研究了单次热循环和多次热循环时,Tmax和t8/5对STE355钢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为制定最佳焊接工艺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Nb Ti钢合适的焊接热输入范围并指导实际焊接工艺过程,利用Formastor F Ⅱ型自动相变测量仪和Gleeble 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Nb Ti钢相变温度、组织和韧性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当冷却速度大于6 ℃/s时,Nb Ti钢模拟CGHAZ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且随着冷却速度降低,板条贝氏体含量下降,粒状贝氏体含量增加;当冷却速度为6 ℃/s时,出现晶界铁素体组织,且随着冷却速度继续下降,晶界铁素体含量增加;当冷却速度不大于0.6 ℃/s时,组织为完全的铁素体和珠光体。随t8/5时间的增加,M A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t8/5为178 s时,M A面积百分数达到最大值,为5.1%。当t8/5时间为144~178 s时,M A组元的含量是控制Nb Ti钢模拟CGHAZ区韧性的主要因素;当t8/5为256 s时,M A组元含量下降,粗大的晶界铁素体是控制Nb Ti钢模拟CGHAZ韧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08MnNiVR储油罐钢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孟  傅博  程钢 《鞍钢技术》2008,(5):38-40
利用焊接热模拟、示波冲击韧性和光学金相试验,研究了不同焊接热循环对鞍钢08MnNiVR储油罐钢板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8MnNiVR钢板粗晶区在低热输入时具有很高的韧性且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随着热输入的增加,组织向块状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粗晶区的裂纹扩展功降低,韧性恶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50 kg真空电炉、小型试验轧机等设备进行了大热输入焊接Q460D结构钢板的试制.试制钢板以Cu作为主要强化元素,未添加Mo、Cr元素,有效控制了钢板成本.钢板采用全Ti脱氧工艺冶炼,然后经过控轧控冷及回火热处理获得最终成品.对钢板进行了不同回火温度后的力学性能检验和焊接热模拟试验.结果表明,610℃回火热处理时,钢板本身的强韧性匹配最佳.该回火工艺处理的钢板在100~120 kJ/cm大热输入焊接条件下,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20℃低温冲击功大于100 J,CGHAZ强度不低于基材.  相似文献   

5.
采用Gleeble 2000热模拟试验机,对16 mm厚TMCP型Q550D钢进行了焊接热模拟试验,研究了焊接线能量对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晶区主要组织为板条状贝氏体,当线能量高于20 kJ/cm时,还出现少量粒状贝氏体。随着线能量提高,原始奥氏体晶粒和贝氏体板条逐渐粗化,粒状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加。粗晶区冲击功随着线能量提高逐渐降低,超过20 kJ/cm时冲击韧性明显下降。当线能量小于20 kJ/cm时粗晶区发生硬化,随着线能量提高,硬度值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分析Mn-Cr-Mo钢回火试验的显微 冲击断口,对粒状贝氏体组织与冲击韧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Mn-Cr-Mo钢轧态试样经600-700℃回火后冲击韧性值低下的原因是由于其存在较多的(30-50%)粒状贝氏体  相似文献   

7.
邝霜  康永林  于浩  刘仁东  严玲 《钢铁》2008,43(3):77-80
在实验室研究了回火温度对C-Si-Mn双相钢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影响.力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250℃以下的低温回火,对改善双相钢的伸长率具有良好作用,但是其它力学性能的变化不明显.高于300℃的高温回火对改善双相钢的延性作用不大,但会引起双相钢的屈服强度升高,抗拉强度、加工硬化与烘烤硬化值降低,使双相钢性能恶化.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低温回火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变化不明显,马氏体为板条状,马氏体前沿的铁素体基体中分布着大量的可动位错,高温回火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则有较大变化,马氏体分解,边界变得模糊,岛内出现碳化物颗粒,铁素体中的位错密度减小,位错线附近出现粗大的析出物.高温回火后,马氏体的分解软化以及铁素体中位错密度减小是导致双相钢性能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焊接热循环对微钙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焊接热模拟工艺参数(峰值温度Tp、焊后冷却时间t8/5)和真实焊接对微钙钢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用Lepera着色腐蚀剂腐蚀粒状贝氏体中的M-A组元,观察和研究了不同t8/5的热模拟条件下粒状贝氏体中M-A组元的形态、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较快时,M-A组元主要以杆状呈方向性分布;当冷却速度降低时,M-A组元逐渐变成颗粒状,并失去方向性;真实焊接试验结果与热模拟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
王正  傅万堂  杨阳 《特殊钢》2000,30(1):7-9
研究了铬以相(马氏体-奥氏体)ZG0Cr13Mn8N钢在400~700℃温度区间内回火后的显策组织。结果表明,ZG0Cr13Mn8N钢在580℃回火时奥氏体量增多;淬火和逆变奥氏体在低于580℃回火时都十分稳定,而高于580℃回火时则不稳定;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板条特征愈加不明显,且在板条马氏体和奥氏体内均有M7C3型碳化物析出、聚集和长大。  相似文献   

10.
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类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低碳贝氏体钢受控冷工艺的影响会得到不同类型的组织,在较慢速冷却时,在奥氏体中先形成针状铁素体,残余奥氏体会被包裹在铁素体之中,形成粒状贝氏体团。工业轧制试验表明.不同控制冷却工艺可得到两类组织,一类出现黑珠组织(富碳马氏体组织).具有该组织的钢轧态冲击韧性低。另外一类为细化的板条贝氏体组织,具有该组织的钢轧态强度高,冲击韧性好,但伸长率不足。通过回火处理,存在黑珠组织钢的冲击韧性能得到提高,超细化板条贝氏体组织钢的伸长率也能得到改善,但后者屈服强度会比前者高100MPa左右。  相似文献   

11.
低碳低合金钢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村则裕  田志凌 《钢铁》1999,34(12):67-71
低碳低合金钢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基本上包括先共析铁素体、针状铁素体、侧板条铁体、少量的粒状贝氏体和马氏体。分析了这些组织的形成条件及特点,焊缝金属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是影响焊缝金属组织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各种组织的形核位置。低碳低合金钢焊缝金属最理想的组织是获得大于65%的针状铁素体,其平均板条尺寸约为1μm。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现代高分辨电子-光学分析技术及光学显微镜等,对低碳Ni-Cr-Mo钢(C≥0.06%)中M/A岛及其回火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两种类型的M/A岛,一种为可聚成团状的小尺寸M/A岛(即粒状贝氏体中的M/A岛),它所在的铁素体基体呈胞状结构,位错密度较高,胞状之间为小角度关系;另一种为孤立的块状M/A岛(类似双相钢中的M/A岛),它所在的铁素体基体与多边形铁素体类似,位锗密度较低,透射电镜下没有看到亚结构。前者M/A岛碳含量较高,回火后析出的碳化物尺寸较粗大。而且前者M/A岛中残留奥氏体量比后者高,故粒状贝氏体回火抗力较大是由于残留奥氏体量较多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尹桂全  张纯明  刘开升 《钢铁》2002,37(4):53-56,38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系列微Ti钢中焊接热模拟冷却期间第二相粒子尺寸分布参数与试样成分(钛和铌含量)、冷却时间t8/5以及冲击韧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钢中细小弥散的第二相粒子对冲击韧性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焊后冷却期间,高温未溶的细小第二相粒子发生了溶解、长大和析出,皆与试样成分及冷却时间有关。Ti-Nb钢中第二相粒子(Ti,Nb)N的稳定性不如Ti钢中的TiN。Ti、Nb复合微合金化对焊后韧性的改善作用不如仅用微Ti合金化的钢。  相似文献   

14.
王容成 《四川冶金》2011,33(1):24-28
热处理、定径、矫直是钢管调质生产线上的三个主要工序,是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实现产品更高利润的生产线。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现场实践,对钢管调质生产线上的主要工序工艺参数进行了最优化探索,形成计算工具软件。此工具软件可用于现有生产线上主要工序工艺参数的优化,也可用于新生产线上进行调试生产、指导工人操作、理解工艺控制参数之用,有利于减少生产厂家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实现快速达产、生产出优质产品的有力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5.
硅对GD钢下贝氏体组织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硅含量的高强韧低合金冷模具钢(代号GD钢)经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处理后下贝氏体的组织形态、亚结构和数量,讨论了GD钢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GD钢的硅含量对下贝氏体的相变过程和显微结构起决定性的作用。当GD钢的硅含量达到1.82%时,复相组织中下贝氏体呈准下贝氏体形态,且复相组织表现出最佳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