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署期,杉杉到外婆家渡假。临行前,本来说好要在外婆家住到新学期开学。可是时间还没有过半,她就被外婆“遣送”回来了。原因是她一到外婆家就整天守在冰箱旁,一个劲儿吃冷饮,就连外婆给她煮的稀饭,她也要放进冰箱“冰”着吃。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我和老公一起回了一趟我的外婆家.由于我从小跟着外婆长大的,所以特别亲外婆,这次我们在外婆家住了3天. 那3天,舅妈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都是些城里难以买到的乡村原味菜肴,非常好吃.但是,面对着舅妈端上来的香喷喷米饭,我却总是推说"不饿",不吃.其实我是为了减肥,因为好多人说,如果要想减肥就不要吃主食,那样吸收的热量才会减少.舅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说:"你想减肥是吧?我这米可不是你们平时吃的那种米,这是糙米,专门减肥的,你看舅妈胖不胖?"我这才仔细观看舅妈,舅妈已经40多岁了,但是身材曼妙得跟小姑娘似的,从背后一看,就像20多岁一样.  相似文献   

3.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吃外婆做的菜,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小时候的我,每天晚餐都极为丰盛。外婆有着人人称颂的好厨艺,晚餐就是她呈献厨艺的"压轴戏"。她把每个早晨的时间都给了菜市场,风雨无阻,对菜场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和执著。这个每日必至菜场的老奶奶和所有菜摊的七姑八姨混了个脸熟,有时她也会从家里带些东西送给她熟悉的小摊贩,因此在外婆家,有一种菜叫作"别人送的菜"。  相似文献   

4.
红裳 《饮食科学》2010,(11):32-32
下午出门前,母亲打来电话,说晚饭不知吃什么好,让我买些菜带过去。 这段时间外婆生病在床,找请了假回家乡看望她。在外婆家家人已备有分工,我所能做的不多,主要是下午过太熬药,并为外婆和全天守候的母亲准备晚饭。  相似文献   

5.
一点就着的"爆竹" 11时50分,周医生走进病房对我说,带外婆到办公室检查眼睛.外婆刚舔干净八宝粥的罐子,像只鸭子似的扁着嘴巴,一动不动地,静静地坐在病床上.因为考虑到周医生12时下班,我显得有些焦急,催着外婆赶紧穿好衣服去做检查. "你不会叫他等我?"外婆磨磨蹭蹭地穿上衣服,一丝不苟地梳理着她那一头白发,戴上发箍.外婆耳聋,和她说话基本靠大声喊,我懒得解释,上前替她扣好衣服上的扣子.但是,我不小心扣错了一粒纽扣,顿时像踩了外婆的尾巴,她暴躁地尖叫起来.  相似文献   

6.
云县老酸汤     
小时候,那间灯影斑驳的老厨房里,总有外婆忙乎的身影.某天午后,她笑眯眯地问我们几个堂兄妹:"小鬼们,想吃什么?"还不等我反应,"酸汤!酸汤!"堂哥堂姐们就异口同声地回答.这便是我与酸汤的第一次邂逅. 我的家乡云县坐落在中国西南边陲,老云县祖祖辈辈的人,都钟爱这股酸酸辣辣的好味道.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当时外婆做酸汤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正不知为何,外婆在我母亲20岁出嫁后就带发修行,吃素念佛,与一切需杀生的物事断绝了"来往"。外婆整日吃素,我母亲则吃半素(即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及菩萨生日吃素)。母亲也从不吃牛肉,她认为牛勤勤恳恳为人们辛苦耕作了一世,老了吃它的肉太残忍了。我起初好奇地认为是素菜优于荤菜之故,所以每次听见外婆、母亲要到"功德林素菜馆"吃饭,马上偷偷换上"出客衣衫"央求同去。  相似文献   

8.
外婆菜     
刘希 《饮食科学》2012,(9):37-37
去餐馆吃饭,我被一道很温馨的菜名吸引:“外婆菜”。于是怀着好奇的心情,我点了一份。没过多久,外婆菜就上了桌。我一细看,是切成丁的萝卜干、梅干菜炒鸡蛋,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菜,吃起来却很美味,在我狼吞虎咽地嚼着外婆菜的时候,外婆那亲切的身影,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了。记得小时候去外婆家,最爱吃的就是外婆做的梅干菜炒蛋。看外婆将梅干菜泡软切碎,锅内入油。将梅干菜和豆瓣酱放进锅里翻炒,然后倒入小半碗水,转小火焖熟,这时,外婆会从怀里掏出一个暖乎乎的鸡蛋,在锅上轻轻一磕,蛋液就流到梅干菜里头了。切得细碎的梅干菜,拌着金黄的鸡蛋星星点点。虽然那时候油少,但外婆给我做的梅干菜炒蛋,总是油腻腻的。  相似文献   

9.
外婆菜     
正我有外婆情结。打小就听外婆念过"粗米粗糠,娃娃长得壮"的童谣。记忆里永不磨灭的镜头是乡村的傍晚,院子宽敞,喇叭花绽放,外婆穿着蓝色的确良斜襟上衣,围着藏青色土布围裙,执一根擀面杖,在四四方方的小木桌上擀面条。夕阳西下,暮色微凉。外婆个子矮,所以擀面条时脚底下要垫一张小板凳。外婆裹了小脚,据说家里给她缠脚的那天,她假装打猪草逃了出去,结果晚上回来还是没能逃脱——这是外婆  相似文献   

10.
正"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快乐暑假伴随着毒辣的日头携手而至。童年的"蒸炊时节",我已经来到外婆家了。才来的几天里,总要犯几天"病"。外婆家天天都吃玉米面、高粱粑,每咽下一口,如吞药一般苦涩。几日之后,便面露菜色。这可急坏了外公外婆。隔着老墙的缝隙,听到两个老人的悄悄话。"进伏天了,大人都会没胃口的,孙子那么小,怎么受得了?"  相似文献   

11.
周玥 《饮食科学》2011,(2):24-24
外婆今年81岁,身体硬朗,面色红润,嗓音清亮,平日里总是乐呵呵的,家人都戏称她"老顽童"。别人都不太相信外婆已到耄耋之年,都说她一点儿也不显老。到底"老顽童"的外婆过着怎样充实的日子,就听我细细道来吧!  相似文献   

12.
侗乡米茶香     
正秋风很密,身体很凉。把母亲送上汽车,心里空得说不出滋味。回头的刹那,在她佝偻的身上,我看见了外婆的影子。回到家中,看见她带来的,我最喜欢的野菜糯米粑,也想起了外婆的侗乡糯米茶。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很穷,经常有一顿没一顿。父母每天工作好忙,也顾不得我们姐弟几个。一到放寒暑假,就把我们打发去外婆家。那是湘西很偏远的一个山村,坐几个小时的火车,还要步行三四十公里山路。每次去,都走得我脚板起泡,眼  相似文献   

13.
恍惚中,那一段嵌满麻石的弹硌路面,马路边上那一幢三层楼房的小菜场,小菜场楼上有一家面食摊档,摊档里供应有面馄饨……想想世界上的事情说简单也简单,一挂面条六七只馄饨,就牵出了童年时代的一段惬意时光。 而馄饨维系我对外婆的思念之情。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每年暑假都要上外婆家小住几日,她那时在山海关路菜场前摆个小摊,藉此维持  相似文献   

14.
我的外婆一辈子居住在贵州桐梓县马鬃苗族自治乡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上。去年春节前,我妈妈不知给她做了多少思想工作,才把她接到贵阳城里来过年。刚开始外婆还对城里的事物感到新鲜,但是没过几天,当大家吃完了她老人家带来的秘制油底肉后,外婆便突然因为吃不惯城里的新鲜肉而嚷着要回乡下了。这时妈妈对我说:“油底肉在老家很常见,它是把肉浸泡在土坛中的油底做成的,所以叫做油底肉。外婆吃惯了油底肉,当然感觉吃鲜肉没有味儿了。而我们家只有你外婆一个人会做油底肉,你这个学烹饪的外孙可得向她老人家学几招哦!”为了能把外…  相似文献   

15.
开胃良方     
烈日炎炎,吃啥都没胃口,最想念的就是小时候那几道夏天的开胃良方。虾酱是胶州外婆家风味独特的一道神奇海味,用极小的鲜虾加很多盐后发酵。外婆打的虾酱最细最黏,呈深黄还带着点紫红色。打开广口瓶的盖子后,一股浓郁的腥臭直呛鼻头,但用来炒鸡蛋、炒空心菜却是鲜香十足,很咸,一小碟就可以过一大碗粥,是炎夏不错的开胃小菜。等适应虾酱的"个性"后,单就着白馒头吃都很够劲。虾酱太咸,多了也吃不消,佐粥的小菜除了常规的酱  相似文献   

16.
正时逢惊蜇,夜色正浓,微信里"飘"来一股上海人熟悉的老味道,原来是何菲晒了一张一大锅用金骏眉煮着的五香茶叶蛋照片。于是,朋友圈里睡了闹醒的、没睡的、酒醉微醺的"吃蛋群众"流着口水围观这锅茶叶蛋,纷纷发表议论。作家马尚龙说:"评论的都像是在排队等着吃网红茶叶蛋。"何菲回答:"味道争取也网红,还没烧好,我已经吃掉两个了。"我说:"看来你家三口边烧边吃,一锅吃光正好天亮,好像围着炉子吃火锅。"记得1964年,我外婆家的淮海中路老弄堂口有位老婆婆卖茶叶蛋,8分钱一个。外婆说,买  相似文献   

17.
正乍听这个名字,很温暖。有些乡情,有些亲切,有些遥远的家的回忆。外婆,多么亲昵的称谓。情,是血浓于水的那种情,爱,是夏目里望着床前的月亮,听着歌谣的那种爱。外婆的爱,给过了母亲,现在,又给与了你。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吃外婆做的饭,穿外婆纳的衣,自然,把一切属于那个家的东西,都当做外婆的,把一切美味的东西,也都当做外婆的,外婆是一个称号,但更是一个亲情的标签。于是,便有了外婆菜。他说,去我  相似文献   

18.
萝卜     
罗光辉 《美食》2006,(3):59-59
萝卜,我不陌生。红萝卜,白萝卜,我也很早就能辨别。生活困难时期,想单独地吃上一顿萝卜也不是件难事。但如配上鸡鸭鱼肉之类去炒去炖,那就可称作是是美味佳肴了。记得小时候,外婆的村里有一位寡妇。每当她有一点收入时,就会满村嚷嚷“我要去街上.买斤肉来炒红萝卜吃。”  相似文献   

19.
立秋西瓜     
正宋代时北方立秋之日(阳历8月7日左右)正是西瓜成熟时节,此时吃瓜有尝鲜的意思,《诗经·豳风》句":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元明时期,江南西瓜成熟期比北方早一至二个月,立秋时南方西瓜已近尾市,上海人不明"立秋西瓜"的原来意义,坊间认为立秋日吃了西瓜后就不宜再多吃西瓜了。旧时每年立秋那天,外婆会买只平湖黄瓤西瓜让大家吃,她说:"吃了这只西瓜后,夏天过去了,后面的西瓜味道淡了就不好再吃啦!"过去上海人在立秋前买好西瓜,立秋日互赠西瓜,家家吃西  相似文献   

20.
正小城一个朋友经常叫我跟她出去转转,有时夜里也会叫吃宵夜。我常常拒绝,嫌天气冷,又没处可去。朋友却说:"一起聊聊天联络下感情啊!"我要她在网上聊,她说那样意义不同。我俩好一阵斗嘴,直到她生气说:"你再不出来,我俩就绝交!"没办法,我只好打着冷颤跟她去夜市吃宵夜。可是,当我们打过招呼坐下来后,朋友就掏出手机低下了头。上菜时,我要动筷子,她却拦住我,要先拍个照片。拍完后,她便忙着上传照片到微博,然后时不时刷新看有没有人评论转发。一时没有动静,她又进了"空间",在"空间"转一圈又看看微信和新闻。我催她吃东西,她却说要减肥,得少吃一点。总之一顿饭像是我自己在吃,而坐在她面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