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成本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庆兰 《控制与决策》2007,22(12):1381-1384
以模块化设计为基础,以变型设计为研究对象,将成本企划思想与模块化产品规划融为一体,提出了以基型模块成本为标准成本.通过变型模块与基型模块的差异估算变型模块成本的思路和方法.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模块化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首先将需求转为产品特征,确定需求产品的结构;然后针对需求产品的设计成本,构建了成本估算模型,分析了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最后建立了以模块为对象的成本控制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产品需求敏捷获取与处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公理化设计入手,给出了需求产品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IDEFO方法 建立了需求产品系统的活动模型。然后,遵循面向对象的方法,利用UML标准建模 语言建立了需求产品的模型。在本文的最后,阐述了产品需求系统的框架及其关键技 术。  相似文献   

3.
基于粗糙集的全局产品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利用粗糙集理论有关方法,就用户需求、个性化配置及设计方案评价三个方面对面向企业的全局产品结构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考虑用户的不确定性需求,建立了用户需求的数据挖掘模型.该模型能有效处理不确定或不精确知识的表达,进行经验学习并从中获取知识,进行推理,使得企业能够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提出了个性化配置器的规则提取模型,利用不完备信息系统粗糙集的相关方法加以处理,将配置逻辑和规则纳入产品定义中,使得用户和销售工程师在进行个性化产品定义的时候就可以确定相应的配置逻辑,由此产生相应的产品结构,为面向多应用视图的BOM生成提供可能,还提出了设计方案评价的决策支持模型,该模型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设计方案的各个影响因素,利用粗糙逻辑与决策方法对已有知识进行逻辑的推演与分析,提取相应的决策规则,为全局产品结构模型的建立提供支持;最后,给出了利用上述相关算法实现的产品配置管理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4.
舒启林  赵静 《计算机应用》2007,27(Z2):225-227
为了给客户提供一个直观和可视化的产品配置工具,研究了基于客户定制的产品配置模型,包括产品族功能模型、产品族装配模型以及产品配置知识的表达模型.利用该模型构建了一种面向客户基于Web的虚拟产品定制和展示环境,使得用户在该环境下可以提交需求目标,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配置,生成的产品三维实体模型可在浏览器中动态地观察和操作.  相似文献   

5.
基于顾客需求特征的眼镜产品配置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顾客的脸形特征,面向产品的个性化设计需求,提出了采用参数化建立眼镜结构单元库和变型设计。利用顾客头部的正侧面照片合成人脸的三维模型并提取脸形特征参数,根据脸形特征参数构建顾客需求矩阵,基于顾客需求特征与眼镜产品结构单元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出了需求特征匹配算法。最后,给出了网络环境下由顾客、经销商和设计人员协同参与的眼镜配置设计系统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服装企业多品种、个性化需求的大规模定制问题,在分析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大规模定制产品族信息模型并设计相应的体系结构和可视化工具,阐述了支持规模定制的核心技术实现并进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物角色的产品用户需求获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产品设计能深入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在设计开发前期有效准确获取用户需求就变得十分关键。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物角色模型的产品用户需求获取的新方法。通过场景细分确定典型用户,结合5W2H法提炼构建用户人物角色模型,通过KJ法对人物角色模型中提炼的用户需求进行聚类,得到典型用户需求指标体系。使用改进后的主观赋权法确定参数的权重,加权各方案并比较最终确定用户需求。并以无线移动终端产品造型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产品线可变性的需求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孟伟  管群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11):3725-3728,3893
软件产品线领域需求记录了不同软件产品的共性和可变性。在现有需求过程框架下,对产品线需求获取方法与需求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完善了产品线需求可变性的管控机制。以原子需求为视点,提出了利用需求场景获取产品线领域需求的方法;通过原子需求构建的产品需求矩阵与用例需求矩阵,分析得出需求资源的可变性关系;通过可变性关系的形式化描述,建立产品线可变性用例模型。  相似文献   

9.
陈达丽  许东  吴耿锋 《计算机工程》2005,31(24):82-83,98
需求过程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从论述软件需求过程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必要性开始,根据项目实践提出了一个基于TSP的软件需求过程模型,并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使用可视化的建模工具-Rose设计并实现了符合该结构基于B/S模式的需求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机械产品的三维动态图形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湘军 《计算机仿真》2001,18(4):61-63,57
对机械产品的三维动态模拟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快速建立三维动态图模型的新方法,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建模,并对零件实体建模和产品建模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该方法算法简单,它有效地将CAD/CAM与三维动态模拟结合,实现了机械产品的三维动态仿真。为企业开发了铲车、虚拟机床三维动态图模拟,缩短了产品设计制造周期,文章给出了实例和可视化结果。  相似文献   

11.
Domain analysis in software product line (SPL) development provides a basis for core asset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y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commonality/variability analysis. In feature-oriented SPL methods, products of the domain analysis are domain feature models and corresponding feature decision models to facilitate application-oriented customization. As in requirement analysis for a single system, the domain analysis in the SPL development should consider both 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domain requirements. However, the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NFRs) are often neglected in the existing domain analysis method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context-based method of the NFR analysis for the SPL development. In the method, NFRs are materialized by connecting nonfunctional goals with real-world context, thus NFR elicitation and variability analysis can be performed by context analysis for the whole domain with the assistance of NFR templates and NFR graphs. After the variability analysis, our method integrates both 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perspectives by incorporating the nonfunctional goals and operationalizations into an initial functional feature model. NFR-related constraints are also elicited and integrated. Finally, a decision model with both 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perspectives is constructed to facilitate application-oriented feature model customization. A computer-aided grading system (CAGS) product line is employed to demonstrate the method throughout the paper. T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s. 60703092 and 90818009,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863 Program of China under Grant No. 2007AA01Z125.  相似文献   

12.
王象刚 《软件》2014,(1):150-151
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从1G时代逐步发展到3G,产品也越来越多样化,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基于手机市场的现状,作为延续产品生命力的有效形式,产品竞争优势越来越受到厂商的重视。本文先是通过手机产品竞争优势进行分析,然后对产品竞争背景下的手机开发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保险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发展时期,客户、保险主体和产品的多样性使得产品推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然而,精准的产品推荐面临着隐私保护问题和可信问题带来的技术挑战.本文首先对客户与保险公司的需求匹配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区块链技术提出了一个新的保险产品推荐模型,客户和保险公司可以将对方需要的隐私信息安全地提交给推荐模型进行需求匹配,从而实现了更为精准的产品推荐.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实现产品推荐过程的安全可信和透明公正.  相似文献   

14.
思维决定设计,设计体现思维。设计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产品设计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设计思维必然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产品设计需要利用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意火花,并需要用适当的设计语言表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出于产品设计的实用功能需要,最直观的形态、最简洁的产品外观无疑是表达创造性设计思维的最佳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的市场竞争是设计实力的竞争。只有当我们设计出来的产品是适当的,能够起到满足消费者的有效需求时,才能够有效的促进销售。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良好设计的基础之上。在产品的价格、质量和功能都类似的情况下,个性化的设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设计师对产品功能的策划,正是体现着设计师对市场和产品研究的深度和一个设计师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 以ATM网络问题为例建立了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描述了用遗传算法并行求解该问题的方法。该方法较圆满地解决了既考虑经济效益又考虑需求的ATM网络问题。该问题的研究对实际应用及推动动态网络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异构环境中基于特征关系的产品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特征的产品数据交换的完整性、一致性是异构集成环境下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该文在给出异构集成交换平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平台上的基于特征关系的产品建模方法。该文试图从较高的层面上解决异构环境下基于特征的产品信息交换问题,以避免异构系统间的数据差异。该文在给出产品的交换平台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特征关系的产品数据模型。最后分析了该模型的优点与尚需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软件过程中的需求分析、设计阶段所产生的需求分析说明书、设计说明书等中间产品本身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现有的各种软件度量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适合于中间产品的度量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一个易于应用和计算的度量系统,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中间产品的特性,提取一些有用信息,从而有效地控制软件的开发,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Digital transformation (DT), the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and connectivity technologies, which has triggered an effective upgrade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market strategy, customer experience etc. Nowadays, rehabilitation assistive devices (RADs) are evolving to be more digital, intelligent and personalized. Digitalization and servitization have fostered to an emerging business model—the smart product–service system (Smart PSS). Therefore, DT of the RADs’ industry advocates not only the design of products and functions, the more important is the management of service processes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elderly and disabled population, the requirement for RADs is becoming more urgent. However, research on Smart PSS for RAD is still limited. The rehabilitation assistive smart product–service systems (RASPSS)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RADs based on the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DT” strategy through the service design of assistive devices and user requirements analysis. Further, an integrated design of RAD and Smart PSS has been created, a development method of RASPSS propose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Smart PSS based on RADs built. To specify the service framework, this case stud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a home rehabilitation assistive system for femoral stem fracture patient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us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results of which prove us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RASPSS development method. The RASPSS development model is designed to meet needs of stakeholders, improve the user rehabilitation experience, promote the service innovation of Smart PSS, bring certain market benefits of rehabilitation aids and create social va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