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厂立窑成球用生料粉提升机,熟料入库提升机,闭路水泥磨头、闭路水泥磨尾提升机原设计均为TH400型环链斗式提升机,其高度分别为36.5m,25.32m,19.89m,25.32m,在运行过程中分别出现以下故障:36.5m提升机:由于其高度较高,运行过程中链卡经常有断裂,偶尔还伴随链条断裂,运行不到一年发生两次垮链事故。25.32m提升机:由于输送熟料颗粒及出磨水泥,链卡、链条、链轮磨损快,亦经常有断链卡、链条,运行不到9个月即更换链条、链卡、传动链轮镶块。19.89m提升机:由于我厂烘干设备没安装,煤渣、矿渣带入的水份大,加之熟料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2.
用 HL 型提升机提升原煤、干煤、水泥熟料和石子等块状物料时,经常发生块料落在下链轮的链槽内,引起下链轮倾斜,一经旋转,有时会恢复原位,而多数情况是下链轮往上一跳,链条巴斗就脱离了下链轮的链槽。严重时,当即链条巴斗被卡住,迫使停车。而有时下链轮停转,链条巴斗仍在提升物料,但这时晃动大,漏斗、电机负荷大,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来料提不完,累积越来越多而堵塞,或者停  相似文献   

3.
HL型链斗式提升机为水泥厂的主要输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链条脱槽,链环钩、下部链轮轴断裂等故障。既影响了正常生产又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保证链条在链轮槽中运行。为此,我厂作了如下改进。在提升机下部机壳空斗运行端的两侧各装一块挡板(如图)。挡板与畚斗端面间距为10毫米,有效长度以畚斗节距为基准,保证在前一只畚斗离开挡板前,后一只畚斗已进入挡板,以保持其连续  相似文献   

4.
1 前言 我厂出磨提升机系HL450或HL500型。由于水泥磨产量的提高,提升机经常发生脱链,断链等事故,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为此,经分析研究,认为是提升机底部堵料和链条振动过大所致。即根据提升机下部结构形式,在位置许可、拆装方便的原则下,分别对上述两种提升机下链轮进行了改进,较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改进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厂自1976年以来一直采用HL300、HL400斗式提升机提升物料。初期使用,由于下部机构是手动调节链条张紧,而两侧链条之间难以调节平行,因此经常出现链条出轨脱落现象,下部传动轴的轴承故障频繁,两三天就需更换一次,还经常出现断轴现象,设备运转率低。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原设计的下轴两端轴承体是设置在侧面的活动板上(图1),经过物料长期冲击和设备的运转磨损,加上有时喂料不均匀,使提升机工作荷载不稳定,当输送某种块状物料时(如石灰石、熟料、石膏等),往往有的料块填塞在链轮的坑槽上,  相似文献   

6.
杨改成 《水泥》2006,(4):57-57
我厂2台Φ3.8m×13m水泥磨,配套辊压机HFCG140-65。磨机台时产量在110t/h左右,输送水泥的NE型提升机有十几台。在选型时,提升机的输送能力都比实际物料量大3 ̄4倍,然而在运行过程中提升机传动电动机的电流却居高不下,经常出现断链条及损坏减速器外壳的现象,提升机上链轮磨损也非常快,经常用不到3个月就报废了。1存在问题原因分析NE提升机的输送速度慢,卸料方式为“重力式”(如图1),物料是在绕过传动轮最高点以后才比较集中地从料斗中卸出。这种方式在输送细粉时存在2个问题,一方面,卸料时料斗内的料倒不净;另一方面,由于卸料口位置高,倒…  相似文献   

7.
我厂制成车间3台φ3×9米水泥磨出磨提升机都是ZL型,磨损十分严重。当链轮磨损到一定程度(如图1),链条就容易脱落。 1986年我们在链轮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将链轮用车床车成“凸”字形,用硬质合金(碳化钨)堆焊(如图2),这样就延长了下部链轮的使用寿命,更换周期从以前的3  相似文献   

8.
我厂自1985年开始使用标准的HL300和HL400斗式提升机提升熟料块和石灰石渣等块状物料。由于结构所致,丝杠与活动板没有上下窜动和缓冲的可能,经常发生丝杠弯曲,断轴、断链、频繁脱轨,轴承盒因紧贴机壳上,由于粉尘侵入和高温熟料的影响,使润滑油流失,轴承爱损坏,轴头经常磨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下部链轮轴、法兰轴承盒和丝杠的结构作了如下改进(见图),它有这  相似文献   

9.
<正>1改前水泥磨系统基本配置和运行我公司拥有一条日产5000t/d熟料生产线,其水泥磨系统为Φ4.2m×13m球磨配Φ1600mm×1400mm辊压机组成的"双闭路"系统(即辊压机系统与磨机系统均为闭路循环),改前工艺流程如图1。来自配料站的物料及脱硫石膏输送计量后的混合料经提升机进入辊压机辊压,辊压后的混合料经辊压机循环提升机进入V型选粉机进行选粉,粗料进入辊压机进一步辊压,细粉进入辊压机收尘风机收尘后  相似文献   

10.
邓尚谷 《水泥》1993,(12):39-40
HL型斗式提升机下部拉紧装置大多为丝杆调整和重力浮动调整方式,前者调整周期短,易出现过紧、过松、偏斜现象,导致脱轨甚至断链、断轴的故障,运输温度较高的物料时尤其如此;后者克服了前者的一些不足,链条张力基本保持一定,减少了链条、链轮的磨损和断链脱轨故障的发生。但是两边链条磨损不均,链轮磨偏的情况却难以避免。原因是两边链条、链轮的磨损是不可能完全相等的,磨损过程中下部重心自动向磨损较大的一边偏移,料斗也将朝这边偏斜,被输送物料的重心也偏向这边,这样更加剧了这边的磨损(见图1),若不及时调整链长,最终会造成脱轨、断链等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