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从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角度入手,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保护街区为例,通过分析南锣鼓巷现状自然、人文、人工色彩,找到街区色彩混乱的原因,并尝试对历史文化街区色彩保护与控制策略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当前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构建城市规划的社会评估体系是实现完整的城市规划评估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以北京南锣鼓巷地区开放式城市设计实践为例,构建了适于我国的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规划绩效的社会评估体系。本文利用该评估体系,分析评估了主体在南锣鼓巷地区可持续再生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的参与程度、对地方形象和城市设计定位的认可度及对城市设计实施效果的满意度,总结了城市设计实施的经验与问题,衡量了城市设计实施后地区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最后,对城市设计过程后期实施措施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3.
当前,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重点多聚焦于建筑的保护与复原,而历史街区再生的重点则是在正确把握未来变化的基础上,更新城市的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恢复或维持许多城市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作为"时代牵引力"的功能. 一、项目背景 (一)研究背景 南锣鼓巷地区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保存了元大都时期胡同的街巷肌理—"鱼骨式"胡同格局,是北京传统历史街区之一,位列北京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中.因此对于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发展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旧城更新对社区的单向影响以及更新方式,部分研究粗略提及建筑产权等社会因素对街区更新的影响.本项目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来揭示社会信息本身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影响,进而得出某种相关性,为今后历史文化名城更新与改造过程中所进行的社会调研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保护是现代城市更新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历史街区的价值得以重塑、活力得以再生,这是城市规划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该文以台北市剥皮寮街区的更新为例,在对其历史背景解读基础之上,对其保护与再生策略进行探析,从规划理念、再生策略、实施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最后就文化再生及公众参与两方面提出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街区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旅游者作为历史街区的特殊介入者,对文化传承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走访、线上问卷和现场调研的方式,以北京市南锣鼓巷街区为蓝本,基于体验经济的视角,研究旅游者在历史街区中文化空间感知模型的重建与历史文化的传承该如何统一,探讨南锣鼓巷未来更新和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选取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查询,以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人居环境系统为切入点,分析了该历史街区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该街区人居环境系统改造的可行性建议,对旧城区改造工作的持续进行和构建科学的现代人居环境体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笔者基于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等,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得出一个包含3个维度和12个详细指标的评价体系,并据此指标体系应用于北京典型商业化历史街区——南锣鼓巷进行实证研究,探寻商业化历史街区活力的优化策略.笔者试图通过构建商业化历史街区空间活力的评价体系,旨在对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城乡历史街区为对象,使用基于点评数据驱动的感性评价SD法进行研究。选取北京南锣鼓巷与东莞南社古街这两个商业改造后的明清风格历史文化开放街区为例,以实地调研的方法明确两个历史街区的共同特点与要素;以线上点评为数据来源,用SD法分别对北京南锣鼓巷与东莞南社古街进行使用者满意度的语义评价,得出使用后评估的结果;最后,通过对比评估数据和结果,分析城乡使用者对相近空间类型和相同设计要素的评价标准,并探讨城乡差异背景下历史街区的不同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9.
要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设计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地方文脉的传承载体。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能够延续城市文脉,提升人居环境的满意度与幸福感。该文以城市微更新为基础,对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苏州市盛泽银行街片区更新改造项目为例,系统阐述盛泽银行街历史街区具体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合适的后期改造措施。最后得出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与活力再生策略:提升人居环境、保护街区文化特色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这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以及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北京市旧城改造与更新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南锣鼓巷地区为例.在北京数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接二连三遭受到严重破坏的同时.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街区格局和建筑历史风貌却始终保存完好.且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改造、更新和发展。本文结合调研工作,对南锣鼓巷地区的改造与更新实践的意义、立面改造与更新模式、对北京旧城改造的启发,进行初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面临着个性趋同的危机。历史街区承载着厚重的城市记忆,蕴含着独特的城市文化,成为发展城市个性的重要方面。然而,在街区开发中,城市特色与传统文化消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街区逐渐走向"千街一面",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该文以乌鲁木齐二道桥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在理清其发展脉络后,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入手,分析街区建筑、街巷和文化等特征,探讨当前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保护与更新的主要思路及策略,力求保护与恢复街区的功能与风貌,探索适合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保护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环节,历史街区作为一种动态型的城市遗产,它的永续发展就是在街区保护的过程中,实现街区繁荣、环境舒适与社区和谐的目标.笔者以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及实践为例,阐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探索历史街区保护在编制和实施中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卓 《规划师》2007,23(7):5-7
意大利老工业建筑及地段保护和再利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保护对象是单体建(构)筑物,第二阶段的保护对象扩展到老工业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第三阶段则注重老工业地段的振兴、发展和强化.其模式包括经济复兴型、环境改造型和历史保护型.其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我国拓宽视野、活跃思想、丰富方法和提高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社会学角度重构旧城改造的和谐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向宁 《规划师》2008,24(12):114-117
城市旧城地区是社会双重转型中的难点及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地区,从社会学角度看,旧城改造的重点及实质,应是社会问题的和谐解决,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现代性与传统社会观念的冲突与对立的有效平衡。借鉴国外旧城改造的经验,为实现旧城改造中和谐社会的建成目标,应采用坚持改造建设的规划手段从单一走向综合,大力倡导历史文化、文脉的延续与继承,牢固树立可持续渐进式保护与利用改造模式,重点关注旧城中和谐社会人文的关怀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历史街区动态保护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利军  田林 《华中建筑》2005,23(Z1):60-62
我国现有历史街区保护模式中的静态模式缺少可持续发展性,必须对历史街区进行动态保护,以使古老的街区获得新生.历史街区在动态保护中的动态因素,可以在价值网络、保护规划编制和历史建筑的使用中实现.  相似文献   

16.
司思 《山西建筑》2008,34(16):33-34
对磁器口古镇更新出现的一系列变化背后的经济动机进行了分析,指出必须重视经济因素对历史街区的影响,并对各种经济因素作了阐述,从而更好地振兴历史街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对历史街区活力的提升愈发重视,并且在对历史街区的文化建筑以及活力的提升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历史街区的文化与城市的发展以及群众的日常生活关联较少。文章基于文化定位、文化产品、建筑空间、群众参与这四个角度上来对历史街区的活力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呼和浩特市大召寺的实例,对历史街区活力的提升进行系统的研讨。在此过程中,不仅要突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还要加强城市与历史街区的联系,使历史街区既可以保持自身的活力,还可以促进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摘 要:通过对湘潭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价值及现状分析与评价,探讨了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发展过程中如何以 CI 理论为参照模式,使历史文化街区在未来的更新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于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历史地段而言,更新与保护永远是一对分不开的孪生体,他们貌似相互矛盾却又存于一体。本文借由"对仗"这一我国历史悠远的文人标准,对宁波天一阁历史地段进行了重新审视,进一步发掘其潜在文化价值,并对多种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和景观要素进行"对仗式"整合。在历史地段当代价值自我实现的基础上,对具有历史"语境"地段的城市更新与保护进行了探索,引发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对城市历史空间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历史街区作为一个城市过去和时代发展的见证,对它的保存不仅是作为城市历史博物馆活的展品,而更重要的是要将其重新纳入到新时代的城市生活中。本文以大连市最早的住区—烟台街历史街区为例,首先简要回顾了其发展历程;继而记述了对烟台街历史街区及其历史建筑的保护性更新规划与改造方案,探讨了通过功能转换,将衰落的居住区转变为具有商业、文化和休闲功能的城市新区的可能性;最后对该更新项目的问题与展望进行了总结。这一项目将成为实现大连城市中心近代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