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电工程》2008,25(2):F0003-F0003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满足需求、贴近专业、稳定基地、全程管理”为实施“工学结合”遵循的基本原则,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区域产学合作工作站,创立了“学校与行业、专业与企业、教学与生产相融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联动”的“三重融合、四方联动”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薛涛 《内燃机与配件》2022,(19):115-117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坚持问题导向,汽车专业通过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引企驻校”的“峰达模式”和“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北方模式”,提升了汽车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效促进了汽车专业的规模、内涵的协同发展,达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产学结合、企校合作”,既能发挥企业和学校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企业与学校双赢的模式之一,这样的职业教育才有生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产学合作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是职业教育本质特征要求的必然结果。产学合作要求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合作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校及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合作模式上进行创新,以实现合作双赢;并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工作;并安排学生真正去一线工作,使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零距离"接触岗位,从而达到毕业前就能顶岗。  相似文献   

5.
分析信息技术背景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原因,提出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思路。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通过专业对接产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按对接岗位构建创客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创新培养机制,共建双师队伍;校企共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面向数字化工业“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集信息技术及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创新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4,(2):F0004-F0004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系2006年4月1,经省、市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由南京机电产业(集团)公司举办的一所市属公办高等专科学校。学院依托机电行业和机电产业集团,与一百多家企业在人才培养、产学合作等方面深度融合。以“人才共育”为基点共同探索“工学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紧跟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专业。形成了一个以“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网络系统管理为品牌特色专业。以机械、电子、自动化、信息技术、人文艺术为支撑的专业人才培养集群。  相似文献   

7.
构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深化产教融合、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建设好该基地对提高学生满意度、教师认可度、企业盈利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不断加大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实现有效平衡和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改革不仅涉及课程体系的修订完善,也涉及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和完成企业生产效益指标的有力保证。通过几年的实践,不断地推动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企业人才需求模式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将人才培养和生产经营管理有机融合,达到了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汽车维修专业作为例子,这篇论文遵守了学校和企业的全面合作,开发了以问题为导向的产教融合的深入融合以及专业才能。探索和实践汽车维修专业的培训模式,包括生产与教学深度融合、师资结构、项目课程体系构建、考核体系创新等,培养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紧急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产学(指产业部门与教育部门)合作是一种世界性潮流,已成为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加快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文章用我国产学合作发展现状与模式、发达国家推进产学合作的经验与措施、推动我国产学合作的政策与建议共三大部分阐述了这一重要内容。政策建议部分细分  相似文献   

10.
晋江安海职业中专学校机电专业群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探索培养可持续基础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路径,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了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企业行业“三方共育”“升学+竞赛”双轮驱动的“一体成才”育人机制。机电专业群与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建立了共拟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产教融合基地、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等长效机制,按“夯实基础文化和基础技能”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优化设计与实施,有效解决了中高职衔接不到位、产教融合不深入、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学生综合基础能力不理想等问题。以技能竞赛和职教高考为抓手,提高了学生综合基础能力素养,提升了升学与竞赛竞争力,培养出一批既能在国赛省赛获奖又能升入优质院校的一体化人才。机电专业群在构建的“三方共育、双轮驱动、一体成才”人才培养模式下,为本科和高职院校培养了一批可持续发展、适应行业产业需求的“宽基础厚技能”的机电类专业人才,以期为中职学校培育机电类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新经济和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大批能够适应模具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越来越得到教育界与产业界的重视和关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与以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推进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创建了耦合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政府搭建平台,以高校和企业为主导,第三方专业机构辅助的“三位一体、四方联动”校政企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的创新之处是在政府、高校和企业之外,引入了既熟悉工程教育教学规律,又深谙企业生产实践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在政府的支持、调控与指导下,对接高校和企业,四方联合打造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协作共同体。该模式突破了传统校企合作的藩篱,解决了产教“联而不动、动而乏力”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材料成型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促进了学生更加充分与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12.
娄岳海  陈云祥 《机电技术》2010,33(1):155-156,161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建设,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三年来通过对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式的全方位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产学合作工作站"、"企业学院"、"区域集中、企业分散"三种主要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机械类的专业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机械人才为目标的一次新尝试,是以高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对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双协同培育的融合培养方式。该文深入分析了产教融合模式下理论脱离实践教学的弊端,传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保守、教授方式单一及师资队伍建设不够成熟等问题,并以此探索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新策略。通过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开展深入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项目有效结合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优化教师结构、打造校企师资队伍,深化校企交流合作,建立校企协同培育基地,针对学生个人发展与企业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了符合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技能人才发展规律、适应不断改革变化的人才培养政策和企业用人单位对技能应用型机械人才需求的的培养新模式,为机械制造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机械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职业院校自身吸引力不够、企业参与育人积极性不高、相关制度机制适应性不强等现实困境,在分析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建设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百色职业学院制造类专业近5年来校企合作实施现状,从凝聚价值目标、共促资源融通、完善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构建基于校地协同合作的现代产业学院,构筑产教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联合体,构建基于“双导师”制的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课岗证”的高职校企协同与产教融合育人模式,聚焦教学共融,在专业设置设立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专业项目,在教材设计上推出既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又接洽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化教材,在课程改革上提高实践性课程的占比等基于协同效应的高职人才培养具体措施与策略,从而实现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揭示产教融合的内在机理,系统地梳理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从政府、企业及学校三个层面,剖析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教育新模式,为促进高校培养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联合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职业人才,切实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充分调动校企各自优势,我校汽车工程学院与校外企业共建企业学院,通过整合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以及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一致,实现企业岗位与学校培养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7.
在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建设的背景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时机成熟,但缺少范式和经验,机制体制更需要进一步探索,深化产教融合就成了双高建设的核心任务.通过分析提出了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企业的参与,企业发展也离不开学校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培养.但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企业自己从零培养成本太...  相似文献   

18.
郑健 《中国机械》2014,(8):79-80
“工学一体化”的结合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它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法探索分为四部分:注重教学任务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探索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结合并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产、赛”一体的教学中,是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完成“工学一体化”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江苏联合学院无锡交通分院新能源汽车专业自建设以来,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更新常规思维模式,探索以一种市场化的手段来探索和尝试"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制定教学实训标准,以校企联动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种模式较大程度增强了学校为无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优秀毕业生也被企业率先吸纳,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以包头市为立足点,辐射“呼包鄂”城市经济群,根据本区域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人才培养需要,以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为例创新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从人才培养模式、“双导师”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创新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