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纳米微粒在镀液中的分散与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各种分散剂、搅拌方式及pH值等对纳米微粒悬浮体系分散稳定性的影响,介绍了悬浮体系分散稳定机理和分散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开发的“纳米级微粒增强复合镀技术”是采用纳米级微粒为第二相混合颗粒,镍为基质金属,在金属体表面形成高致密度,结合力非常好的电沉积复合镀层。采用此项技术处理的金属表面具有超硬(耐磨)和减磨(自润滑)耐高温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8.
电沉积Ni-W非晶态合金复合镀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在Ni-W非晶态合金镀液中加入ZrO2纳米微粒后的电沉积工艺,得到工艺参数与非晶态复合镀层的成分、结构和镀层在面形貌的关系。加入ZrO2纳米微粒后,提高了Ni-W非晶态复合镀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和硬度。 相似文献
9.
10.
复合电沉积Ni—W—Al2O3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共沉积Ni-W-Al2O3复合镀层工艺,讨论了镀液中Al2O3微粒悬浮量,电镀温度、阴极电流密度及搅速度对镀层中Al2O3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粒子分布均匀的Ni-W-l2O3耐磨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水热反应过程中银和二氧化锡共沉积的协同性。分别对水热反应过程中银的还原、二氧化锡的晶化沉积以及银和二氧化锡的共沉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热反应体系中H+或OH-的关联作用使二氧化锡的晶化沉积反应与银的还原反应相适应,并且由于银粉和银氧化锡复合粉体结构形貌上的差异,二者表现出内在的协同性,实现了银和二氧化锡的共沉积。 相似文献
12.
梯度功能材料的复合镀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梯度功能复合镀技术是制备梯度功能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控制简单,可处理复杂工件,投资少等优点。本文对该技术用于制备梯度功能材料的原理、特点及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强碱性溶液电镀锌镍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锌镍合金镀层耐蚀性和耐磨性均优于锌镀层,本文综述了强碱性溶液电镀锌镍合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相关的共沉积和耐蚀性机理。 相似文献
15.
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室内空气品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介绍了室内污染物的种类,提出了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措施――改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运行、管理,使用低污染建筑装修材料,使用室内空气净化器. 相似文献
16.
17.
Ni-SiC脉冲电镀工艺对SiC共沉积量及镀层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脉冲电镀法制备了Ni-SiC复合镀层,考察了镀液中SiC质量浓度、脉冲平均电流密度、镀液pH值对复合镀层中SiC共沉积量及镀层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镀工艺参数的改变影响镀层中SiC的共沉积量以及复合镀层的耐磨性.选择适当的工艺参数,可以制备出SiC共沉积量高、微粒弥散较均匀的耐磨复合镀层.复合镀层的抗磨性能不仅与硬质微粒的共沉积量有关,而且与微粒在镀层中分布的均匀性有很大关系,在共沉积量相同的情况下,微粒的分散性越好,镀层的抗磨损性能就越好.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为了在亚磷酸-镍盐体系中获得工艺稳定、耐蚀性好、硬度高的非晶态Ni-P镀层,进行了7因素(温度、电流密度、pH值、硫酸镍浓度、氯化镍浓度、亚磷酸浓度、磷酸浓度)3水平正交试验.优选出制备最佳耐蚀性镀层的工艺条件为:10g/L亚磷酸,180g/L硫酸镍,50g/L氯化镍,45mL/L磷酸,pH值1.8,温度65℃,电流密度6 A/dm2;获得最佳镀层硬度的工艺条件为:40g/L氯化镍,10g/L亚磷酸,180g/L硫酸镍,45 mL/L磷酸,pH值2.2,温度65℃,电流密度6 A/dm2.分析了各因素对镀层耐蚀性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和温度对镀层耐蚀性影响较大,而氯化镍和亚磷酸浓度对镀层硬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