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煤》2016,(11):62-64
运用瓦斯地质分析方法,分析了大峪沟矿区区域地质演化及矿区地质构造特征,探讨了大峪沟矿区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大峪沟矿区瓦斯赋存受将军岭滑动构造带影响明显,矿区二1煤层位于滑动构造带后缘拉张带,区内瓦斯含量普遍较低;受滑动构造影响,煤层顶底板破碎,且赋存不稳定,煤厚变化是影响区内瓦斯赋存异常的重要因素;受区域单斜构造影响,东部煤层埋深大,瓦斯含量相对较高,且随埋深的增加瓦斯含量增大。最后基于瓦斯地质规律对煤矿安全开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告成井田区域地质构造特别是滑动构造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滑动构造条件下煤层结构、煤层顶板变化与瓦斯赋存的规律,初步探讨了告成井田区域内滑动构造对二1煤瓦斯赋存的影响,用以指导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建业煤炭公司目前已正式投入生产,为了提高对矿井瓦斯隐患的认知度和预测性,在对矿区地质构造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钻孔采样结果,分析了煤层瓦斯赋存情况及影响因素,认为构造因素是影响该区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该结论可为矿井生产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滑动构造对马岭山矿区二1煤层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发军  王倩  邓奇根  刘明举 《煤炭学报》2013,38(Z1):112-116
为查明滑动构造下马岭山矿区煤层突出的特点和控制突出发生的因素,采用瓦斯地质分析和实验室参数测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其他矿井煤层参数的对比,研究滑动构造对马岭山矿区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滑动构造的控制,马岭山矿区瓦斯赋存特征为:在瓦斯风化带下限周围,煤层瓦斯含量梯度较未受滑动影响煤层增大5.1倍。矿区煤体强度极低,多数煤的坚固性系数小于0.3,煤的孔隙率与未受滑动构造影响煤层相比下降了60%。控制突出发生的主要因素为煤层厚度,矿区内突出均发生在煤厚大于3 m的区域。这些特点使矿区内矿井往往从低瓦斯矿井直接升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告成矿地质构造情况全面掌握,结合新密煤田地质构造演化史,总结了矿井地质构造总体特征。利用现场测定和计算的大量瓦斯含量数据,研究了矿井瓦斯赋存的基本规律,并着重揭示了地质构造对矿井瓦斯赋存的影响,指出滑动构造控制着瓦斯赋存,是造成瓦斯赋存复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孙矩正  王蔚  张玉柱 《煤矿安全》2014,(10):136-139
为了预测矿井瓦斯分布和预防瓦斯灾害,厘清矿井瓦斯赋存规律控制机理。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对十三矿井田进行了详细研究,结合各级构造和井田瓦斯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构造演化、矿区构造和矿井构造对井田瓦斯赋存分布的控制作用。得出了十三矿井田瓦斯赋存特征:不同级别的构造控制不同范围的瓦斯赋存;区域板块构造运动及演化奠定了矿井瓦斯赋存分布东高西低总体分布规律的基调;矿区构造李口向斜确定了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随埋深的增大而增大的分布规律;矿井构造主导矿井各采区瓦斯赋存的差异性,己一和己三采区受褶皱构造控制,应力集中,含量大,煤与瓦斯突出集中,己二和己四采区受正断层影响,瓦斯含量较小。  相似文献   

7.
煤矿开采过程中,岩层遭到破坏,采空区上方出现了明显的"三带"特征,详细掌握岩层"三带"分布规律,有利于较为定量的分析采空区瓦斯赋存和导水裂隙带高度,并能分析采空区对临近工作面及临近巷道的影响,从而为高、低位抽采巷(顶板高、低位钻孔)层位布置,临近工作面及临近巷道布置提供依据。通过对阳煤集团新大地煤矿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建立覆岩变形破坏数值模型,得出采空区"三带"高度分布规律,从而指导矿井在相似开采条件下选择高、低位抽采巷和顶板高、低位钻孔布置层位,进而取得较好的瓦斯抽采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和开采强度的增大,瓦斯灾害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文章利用实测瓦斯数据和地勘瓦斯地质资料,对赵固二矿一盘区的瓦斯赋存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矿一盘区二1煤层瓦斯含量增加梯度为2.21mL/g.r/100m;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控制赵固二矿二1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埋藏深度、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露头等因素,并对矿井的瓦斯治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尽管国家对煤矿安全治理极其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开采深度加深,开采条件就越来越复杂,煤层瓦斯更加难以治理,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结合马尾沟矿井相关资料,研究分析了马尾沟矿井瓦斯赋存条件,探讨矿井地质构造特征,找出影响矿井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是煤层埋藏深度。建立煤层底板标高和煤层瓦斯含量的数学相关性关系,预测出深部煤层瓦斯赋存规律,从而对矿井安全生产以及煤层深部开采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井田内重力滑动构造形成机制及对二_1煤层的影响,得出局部厚煤层位于重力滑动构造断坪前缘地段,且局部厚煤层也是瓦斯富集区段的结论,对煤矿开采矿井地质工作和预防瓦斯突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姚伟  岳琪  王晓枝 《中州煤炭》2022,(7):118-124
为增加矿山金矿资源,延长矿山开采年限,研究了老鸦岔金矿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了矿区地层、构造、侵入岩、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研究了5条矿脉的位置、产状、长度、厚度、含矿率等特征;分析了7个矿体的赋存标高、埋深、产状、平均厚度、品位等特征,并对其矿石质量特征、矿石类型和品级、矿体(层)围岩及夹石、矿区内共(伴)生矿产情况等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主要包括水文地质、岩石的物理性质、矿体及顶底板围岩的稳定性、环境地质,得出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环境地质条件中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Ⅱ-3类。研究为后续勘查阶段或未来矿山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山西省代县高台庄铁矿矿区地质特征,勘查区内出露地层有太古界五台超群台怀群、下元古界滹沱超群豆村群和第四系,区内地质构造特征是受区域构造所控制,四集庄组地层出露的岩浆岩规模较大,测区主要呈现3个带状正异常,异常带形态较明显,规模较大,其绿泥片岩夹磁铁石英岩为重要的矿体产出部位。研究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主要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得出,矿床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弱,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属二类一型;矿体及顶底板、围岩属坚硬—半坚硬岩石,岩体质量等级属中等—岩体完整;矿床开采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地质环境影响,但危害不大,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简单,矿床勘查类型为Ⅱ类。研究为后面矿产的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区域瓦斯治理需要施工大量的岩巷工程,岩巷工程施工速度对具备区域瓦斯治理的时间影响很大。针对区域瓦斯治理工程如何实现快速掘进的问题,分析了戊9-10-21070运输巷高位巷岩巷工作面围岩赋存特征及岩层性质,结合设备选型及配套生产系统等,为实现快速施工,提出了在大断面硬岩巷道通过采用“巷道层位的合理选择、配套设备选型、配套生产系统优化、断面支护参数及施工工艺优化、施工方案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六位一体快速掘进关键技术体系方案。现场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方案实现了大断面岩巷的快速掘进,月单进达到280 m,巷道稳定性效果较好,为其他类似条件下岩巷快速掘进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董国胜 《中州煤炭》2019,(8):187-191,196
针对深部高突矿井存在高地应力、高瓦斯、低透气性、高地温、高岩溶水压以及高强扰动等致灾因素,以致瓦斯突出事故频繁发生的问题。在不具备常规保护层(煤层厚度≥0.8 m)开采的工程背景下,及实现上部被保护煤层增透卸压的难题,提出岩层下保护层工作面开采技术的解决思路。基于十二矿三采区主采煤层工程地条件,分析了岩层下保护层工作面采高与合理宽度的确定方法。结合矿井现有开采设备水平与技术经济因素,确定岩层下保护层开采厚度1.8 m,工作面宽度158 m;基于31040岩层下保护层工作面煤岩层揭露情况,优选出了岩层工作面破岩的关键开采设备,并设计了工作面三花眼辅助预裂爆破配合采煤机截割的破岩方式;根据己16-17煤层瓦斯地质条件,设计了岩层下保护层瓦斯卸压效果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煤炭资源作为我国传统能源,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技术的日趋成熟,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煤层的开采深度不断的向深部发展。煤系地层中的构造,尤其是滑动构造的发育对煤层的赋存及煤田地质构造有较大的影响。济源郭沟煤矿区HF1滑动构造是在本次勘查期间首次发现的。该滑动构造的存在,破坏了该区原有的沉积格局,使部分煤岩地层缺失或重复,导致煤层变浅或变深。另外受滑动构造的影响,该矿区二1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体结构破碎松软;滑体前后缘瓦斯成分和含量变化大,应该注意煤矿开采时滑体后缘瓦斯的危害。在济源郭沟煤矿区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建立煤岩标志层,综合研究对比发现了勘查区内HF1滑动构造的存在,分析了该滑动构造的形成原因及滑动面特征,以及滑动体的运动方向和滑移距离、形成原因。研究成果对本勘查区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和取得后期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后期煤田开采安全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冲击地压采面瓦斯异常涌出问题,在统计分析多个冲击地压采面瓦斯涌出异常诱发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冲击地压采面瓦斯异常涌出发生机制、瓦斯异常区划分方法及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冲击地压采面瓦斯异常涌出影响因素主要有煤(岩)固有冲击属性、瓦斯含量(压力)、开采深度、坚硬顶板、地质构造、开采技术条件等;冲击地压采面瓦斯异常涌出发生机制是煤(岩)层冲击或震动,造成应力集中区域突然卸压、裂隙扩展,大量卸压瓦斯解吸扩散并涌向采场,工作面后方采空区随着顶板断裂,瓦斯被突然压出,造成瓦斯涌出异常。在治理冲击地压采面瓦斯时,采前需预评价、预分区、预处理,开采过程中,可以实施钻孔卸压、顶板预裂爆破、煤层注水、深孔爆破、瓦斯抽采、强化支护等措施,以降低冲击地压及伴生瓦斯异常涌出危险。研究结果在宽沟煤矿I010202工作面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7.
中铁目勒金矿地处中祁连陆块北缘成矿带,有一定的找矿潜力。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特征进行研究,可知控矿因素为构造及岩体控制。区内含金岩石矿化蚀变现象在地表上形成醒目的黄色条带,构造蚀变带内岩石破碎,蚀变较强,金矿化出现的较强,是重要找矿标志。金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加里东晚期侵入的碎裂状二长花岗岩及碎裂状斜长花岗岩岩体内。  相似文献   

18.
叶建  李恩花 《中州煤炭》2018,(4):95-99,103
在偃龙煤田西部发现龙门滑动构造已有60多年,尚未整体上对其形成机制及控煤作用深入研究。采用断块掀斜理论和构造应力场理论,通过对物质条件、动力条件、边界条件、诱发条件等运动条件分析,说明龙门滑动构造是在嵩山隆起基础上,受东西向、北西2组边界断裂组成断块掀斜控制,在华北古板块地壳活动频繁的背景下,诱发重力失稳的煤系岩层由掀起端向倾斜端滑移,经过燕山期晚期至喜马拉雅期早期的长期间断滑动形成的。滑动构造会造成二1煤层上覆岩层缺失,引起煤厚强烈变化和煤层顶板变形,导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弄清龙门滑动构造的形成机制,对分析偃龙煤田西部煤层赋存条件、煤厚变化规律等控煤特征及矿床开发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瓦斯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寺河矿瓦斯地质规律,分析了地质构造特征、围岩及上覆地层有效厚度、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质构造和上覆地层有效厚度是控制寺河矿3号煤层瓦斯赋存和造成部分区域瓦斯涌出量异常的主要因素。寺河矿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进行瓦斯突出预警与瓦斯抽放,并加强了突出危险性预测,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监控系统和瓦斯抽放系统,目前全矿井瓦斯抽放率已达到73%。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河南省南召县田家庄饰面用花岗岩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了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覆盖层及风化层地质特征,研究了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及其特征、断裂及节理和裂隙分布发育特征、矿石类型和品级、矿体围岩及夹石、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等矿床地质特征。通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区内岩石类型简单,矿体及围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呈块状结构,地质构造简单,不会形成岩体滑动,矿体与围岩工程地质条件稳定,不易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为第二类简单型。矿石和废石不易分解出有害组分,但在矿山开采时会对原有地形地貌造成破坏,存在一定的不良地质灾害隐患。矿区地表附近无污染源,无放射性异常,环境地质条件中等。研究可作为矿山建设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