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铸造技术》2016,(8):1706-1709
介绍了高职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建设的一些探索和实践经验。通过分析目前专业认识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专业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一些措施。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优化教学学时和教学资源,引入企业实践教学和改变考核方式,实现了专业认识实习课程的集群化建设,达到了提高专业认识实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CDIO的教学理念,通过实施课程教学设计,对《塑料成型模具》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改革实践。课程围绕课程目标,加强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通过优化和完善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式教学、边学边设计促进自主学习、实施阶段性个人提交与指导、完善考核机制等5个举措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提升学生综合设计与创新能力,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可为专业类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既是机械类各专业的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也是大多数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学习有关机械制造王艺的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实践课程。为此我校有26个专业都将“金工实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学校对这门课高度重视,定期检查教学情况,研究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提高“金工实习”的教学质量的途径。本文拟就机械厂如何探索提高“金工实习”教学质量的问题谈谈体会。 (一)必须把“金工实习”教学摆在工厂工作的重要位置上近几年来,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校机械厂也同样面临一个如何发展生产,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使我们的产品在  相似文献   

4.
一、有色冶金专业高年级生产实习亟待改革根据教育计划的规定,有色冶金专业学生在第三学年应到有关工厂进行生产实习。但是近年来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对生产实践这一重要教学过程重视不够。随着企业的改革和企业内部承包制的发展,企业领导和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参加某些技术性劳动和向学生提供技术资料存在顾虑,因此实习往往限于在车间内作一般了解,印证课堂所学知识(实际上相当于或略高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的质量降到了历年来最低的水平。而且,往往到实习的中后期学生感到在现场没有什么可学的了,日子难熬,厂方也将实习视之为累赘,指导教师也感到束手无策,指导实习工作成了教研室难下达的任务之一,有些人甚至主张取消实习。长此下去,生产实习的质量还可能降低。当前有色冶金专业高年级的生产实习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5.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是关于材料理论知识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涉及晶体结构、测试原理、测试方法手段等多方面复杂抽象的内容.本文以铸造专业的学生为对象,针对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课程中常出现听不懂,不会用等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实践改革理论和方法,通过教学实际运用证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热情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挤压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深入探究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模具专业本身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对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实施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模具设计能力,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要求,针对《材料成形过程数值模拟》课程理论性强、内容范围广、实践操作要求高的特点,推行案例型教学改革,通过导入企业工程案例、学校科研项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引入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评价、反馈,不断完善评价方法。同时,与企业联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将螺钉紧固件的热镦、热处理工艺等工程实际需求融入课程建设,促使教学内容更贴近材料成形“高精尖”制造业发展前沿,提高了工科专业仿真类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铸造技术》2016,(12):2691-2693
以消失模铸造数控泡沫切割机演示教学环节为研究对象,通过创新性尝试,融通不同实习工种的技术优势、活化实验设备的使用功能,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结合多年从事模具专业机械制图教学的经验和技工学校学生的实际,针对模具专业制图课程教学现状,从课程融合、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介绍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跨校修读学分背景下《工程材料》课程面临的问题,从教学资源的梳理、教学问题的及时沟通、政策的支持、合理考核机制的建立和教师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助力学生完成跨校修读学分。  相似文献   

11.
《模具工业》2019,(11):79-84
混合式教学有效整合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参与学生学习过程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分析了五年制高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课改的必要性,对该课程进行了以ADDIE模型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研究,还分析了各阶段的具体要求并进行了研究探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型,开展了教学实践,以期为类似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特色专业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本方案以"厚基础、宽专业、精方向"为宗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并注重实验课程改革和教材与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丰富、前沿、生动形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多采用研讨式、案例式及启发式等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扩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及省举办的"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近5 a的实践,证实该培养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及广泛的适应性,本专业就业率一直领先于其他专业。  相似文献   

13.
热能工程专业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进行生产实习中南工业大学周萍,冯正强生产实习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它不仅提供了学生认识专业的环境,同时,把教学与实践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克服了学校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与管理"课程有助于完善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理工科专业特点,课程设置了两类教学案例,文章通过示例说明两类案例的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生产实习是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文化革命前,五年制学生有两次实习,一次认识学习,一次生产实习,对学生了解专业,奠定学习专业课的感性认识,(尤其对铸造设备课),既可以专业入门,又可以扩大专业视野,以及明确专业学习的方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十年浩劫之中,实习被无理冲掉了,危害不浅。文化革命后,拨乱反正,教育事业的春天来了,教学环节逐步恢复。由于  相似文献   

16.
《现代模具设计方法》是为适应模具CAD/CAM/CAE技术在材料成型专业中广泛应用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新课程,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对《现代模具设计方法》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产品—模具—产品的实际生产流程设置教学内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模式完成课后作业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焊接技能人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虎  郑红艳  陶祖伟 《焊接》2011,(9):66-68
以培养焊接专业人才为目标,以满足当前社会对应用型焊接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培养目的,从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技能培养三个角度出发,指出实践教学在焊接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将实践教学内容贯穿到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有效地提高了焊接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为焊接专业学生最终顺利走向...  相似文献   

18.
生产实习是材料成型专业铸造方向主要的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至关重要。本文根据春季招生生源的特点,指出了目前在铸造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实习模式的局限、师资队伍的匮乏、考核方式的不合理和质量监控的不足。分析了四类传统实习模式的优劣,提出了新的生产实习模式:即任务导向模式。该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铸造生产实习的的效率。同时,对目前实习师资的培养方法和实习质量的监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材料学院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CDIO教学理念,并将CDIO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模具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中。通过制定课程教学大纲、重组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方案、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营造"校企合一"的教学情境及完善课业评价体系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0.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强调基础理论与最新知识融合的知识结构,强调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力求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主要有教师讲授、课堂讨论,配套实验两个相辅相成的教学环节。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