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e-lgp和e—lgkv的非线性经验公式来分析超固结土问题,并建立了能综合考虑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在固结过程中呈非线性变化、荷载变化和自重等复杂因素的一维非线性固结控制方程,总结出7个一维非线性超固结土的计算参数。利用GDS高级固结仪对萧山黏土进行超固结土的一维固结渗透联合试验,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详细列出了基于GDS高级固结仪的一维非线性固结计算参数的测定结果,证明了超固结土在固结过程中压缩性和渗透性随固结压力非线性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准超固结土固结特性受次固结系数影响的规律,采用消元法把用孔压和应变表示的一维Yin Graham等效时间流变固结方程组简化为一个用孔压表示的一元偏微分方程.采用该一元偏微分方程,通过差分数值方法,对自然界普遍存在的预固结软土地基的固结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软土地基的预固结绝对等效时间较大时,在软基固结前期存在次固结系数越大、孔压消散越快、固结度越大这一与直觉相反的固结现象.对这一现象产生的物理根源进行定性分析,证明这一现象与以往基于Yin Graham等效时间流变模型定性得出的预固结土在固结前期存在次固结系数越大、固结度越大的研究结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正常固结土与超固结土主要力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的排水强度、变形、孔隙水压力和静止侧压力系数等主要力学性质,并对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南宁非饱和膨胀土压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广西南宁膨胀土进行了系列室内试验研究,探讨了非饱和膨胀土非线性流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级加载试验及考虑预压荷载的压缩试验中应变-时间曲线有相同的趋势,在小应力时,土体呈现一定的线性变形,在较大应力时土体变形曲线均可拟合成对数形式.通过实验,蠕变曲线可以拟合成Bu体模型,并能得出其本构方程和蠕变方程.  相似文献   

5.
将膨润土与水泥按2∶1的质量比进行拌和得到的混合材料(记为BC)作为固化剂修复铅污染土,水泥(PC)作为对比固化剂。结果表明:BC固化土pH值、EC值均较低,且4%和8%掺量的BC固化土相关指标满足植被生长所需的区间值;混合材料(膨润土+水泥)对重金属的固定作用更好;同时,BC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明显降低。这说明膨润土与水泥组成的混合材料有利于再次开发利用,它是一种可行、经济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6.
结合井睦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山涧淤泥质土-砂混合软土,通过控制含砂量与含水率对该混合土做一系列固结压缩试验,目的是研究含砂量与含水率对该混合软土压缩性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淤泥质土-砂混合土的压缩模量与含砂量成正相关关系,与含水率成负相关关系;在界限含砂量区间(50%~70%)内,抗压缩性明显提高,压缩模量增大,压缩系数减小;增加含砂量,压缩系数随之减小,增加含水率,压缩系数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路基土的非饱和渗透特性对路基土强度和变形特性有着很大影响的问题,采用变水头方法,量测不同压实度、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下改性淤泥固化土的饱和渗透系数.利用瞬态脱吸湿法(TRIM)系统对改性淤泥固化土样进行脱、吸湿试验,采用TRIM系统的软件进行反算,获得难以实际测量的水力学参数,得到改性淤泥固化土的渗透函数曲线.重点分析压实度、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等因素对改性淤泥固化土非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基于现有非饱和渗透系数模型,提出能够反映水泥掺量、压实度及饱和度等影响的改性淤泥固化土非饱和渗透系数预测模型,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固化土渗透性较差,与养护龄期、水泥掺量和压实度成反比.脱、吸湿阶段,养护龄期对改性淤泥固化土非饱和渗透系数影响不大,改性淤泥固化土非饱和渗透系数随压实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面沉降中土体变形问题,开展了不同土体(砂土、粉土和黏土)在不同状态下的压缩-回弹试验,结合相关土体变形机理的研究,对不同土体的压缩-回弹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砂土的压缩变形最为显著,其次为粉土,最后为黏土。砂土的变形呈现出初期变形小,后期变形大的特点。粉土和黏土则相反,两者的变形主要发生在前期。三种土体的变形均主要为不可逆变形,其中黏土的变形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砂土的变形主要来源为砂土结构的重塑,黏土则来自于结构的重塑和水分的重分布,粉土则与黏土相似。  相似文献   

9.
能源与环境岩土工程当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热力耦合作用下土体力学特性及其数学描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价值.基于土体孔隙比-有效应力-温度-时间之间的泛函关系,推导了热力耦合作用饱和土的主次固结压缩统一模型.结合已有研究基础对其进行简化,得到能综合反映有效应力变化、蠕变以及加热影响的实用模型.使用温控固结仪进行一系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固结仪尺寸对黏性土固结压缩特性的影响,设计制作了直径达470mm的超大型固结仪。本文首先介绍了该仪器的构造以及试样制备和试验的方法;并给出了初始含水量为液限的3个大直径高岭土样固结压缩试验的结果并与相同土样标准固结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根据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有益于评价标准固结试验结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锂改性膨润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载荷板的形状、尺寸对超固结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形状、尺寸的载荷板,对坑底粗颗粒土进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结果表明:荷载-沉降曲线在接近先期固结压力时出现一个平缓段;圆形载荷板的直径与方形载荷板的宽度相同时,圆形载荷板所测得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较大;随着载荷板尺寸的增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逐步增大,并趋于收敛;与直径为0.1~0.3 m载荷板的试验结果相比,直径为0.6~0.8 m载荷板的试验结果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了五种重塑土(从Cl至CH),作了五、六十组的恒梯度固结试脸与常规固结试验。从试验成果对比和理论推导,论证了用前一方法替代后一方法的可能性,而试验历时可减少90%。也对试验方法中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给出建议。相信此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发展前景的快速测试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e-lgp和e-lgkv的非线性经验公式来分析超固结土问题,并建立了能综合考虑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在固结过程中呈非线性变化、荷载变化和自重等复杂因素的一维非线性固结控制方程,总结出7个一维非线性超固结土的计算参数。利用GDS高级固结仪对萧山黏土进行超固结土的一维固结渗透联合试验,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详细列出了基于GDS高级固结仪的一维非线性固结计算参数的测定结果,证明了超固结土在固结过程中压缩性和渗透性随固结压力非线性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工程建设中日益彰显的软土地基病害,结合研究中的不足与实际工程需要,运用压实法制作了8组不同干密度试样,研究不同初始孔隙比重塑饱和膨润土的压缩性状。试验结果表明:膨润土e-lgσ′压缩曲线呈现类似天然沉积土的倒“S”形压缩曲线,存在天然沉积土般的结构性及固结屈服压力。由于膨润土的固有特性以及孔径分布等的影响,不同孔隙比的压缩曲线存在明显差异,初始孔隙比大的压缩曲线位于初始孔隙比小的压缩曲线上方。根据Burland的固有压缩理论,可以对重塑饱和膨润土进行良好归一化。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生物酶改良膨胀土压缩特性,通过一维固结试验,研究了生物酶、石灰、水泥改良膨胀土体孔隙比、压缩系数、单位沉降量与荷载变化规律。探讨了固结压力对生物酶、石灰、水泥改良膨胀土体压缩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酶、石灰、水泥改良膨胀土表现出不同的压缩性,主要反映在压缩曲线与压缩系数上;掺生物酶、石灰、水泥都能改善膨胀土的压缩性,其中,生物酶配比为1∶300改良膨胀土的压缩性最小;改良膨胀土的单位沉降量与荷载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来表示:si=bpia。  相似文献   

18.
以水泥为改性材料对中强膨胀土进行改良,对不同掺灰量膨胀土的界限含水量、自由膨胀率、击实性、抗剪强度等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增加,膨胀土的胀缩性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水泥复合土的力学特性,在水泥复合土形成时添加了膨润土和粉煤灰,设计了水泥复合土的配合比;采取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水泥复合土的压缩模量试验;利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水泥掺量、膨润土掺量和粉煤灰掺量对水泥复合土压缩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水泥复合土的压缩模量逐步增大,而随着膨润土掺量和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水泥复合土的压缩模量均逐渐降低.水泥掺量对水泥复合土压缩模量的影响最大,膨润土掺量的影响次之,粉煤灰掺量的影响偏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垃圾土蠕变降解沉降特性,选取重庆市某垃圾场典型试样,基于室内蠕变观测试验得到蠕变降解沉降过程曲线(0~330 d),建立了符合其沉降变形特性的PTH计算模型,验证了该模型合理性,同时对沉降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因外部应力和内部蠕变降解引起的沉降总量可达试样高度的33.2%,渗滤液在前期的溢出量受外部荷载和有机物含量的控制;垃圾土中有机物的降解规律可用Richards 模型来表示,累计沉降量和累计渗滤液产量之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有利于初期压缩变形和后期降解沉降的最优有机物含量区间为29.1%~36.47%;内部温度监测结果显示,20~41 ℃是一个可加快内部有机物降解速率的温度区间,且在41 ℃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