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春青 《轧钢》2019,36(5):38
针对基于Nb Ti微合金化超高强钢热轧原板添加Nb、Ti、Si、Mn、Cr等合金元素,酸洗时与盐酸反应产生难溶物,容易堵塞循环系统,影响酸洗效率的问题,通过对流传热阻垢试验研究了石墨管与钽管的传热与结垢性能。根据试验结果以及热交换器工艺参数,设计了钽管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替换了原有的石墨换热器。结果表明,钽合金换热器流动特性和传热性能有所提高,阻垢性能优越,能延长结垢周期,提高酸洗机组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酸轧联合机组生产线特点, 结合现场情况介绍了酸轧联合机组酸洗部分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组成和控制方式, 该系统核心功能包括物料跟踪、设定值计算、速度优化。本系统现已成功应用于国内某1 450 mm酸轧联合机组生产线, 完全达到设计指标, 运行稳定可靠, 尤其是速度优化功能的投入, 大大提高了酸洗线各段速度的自动优化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酸液浓度、温度和氧化皮厚度对车用高强钢酸洗时间的影响,建立关于酸液浓度、温度和氧化皮厚度的综合酸洗模型。方法引入电位导数近零法判断酸洗结束时间,通过进一步酸洗实验研究酸液温度、浓度变化对不同厚度氧化皮酸洗时间的影响,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拟合,最后利用正交试验对三种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当酸洗液电位导数值达到-0.0025 V/s时,氧化皮已去除干净;当酸液浓度提升到10%时,酸洗时间大大减少,而继续提高酸液浓度对缩短酸洗时间的帮助不大。酸液温度在达到80℃时,酸洗效率值达到最高,再提高温度,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会增加盐酸挥发,反而可能延长酸洗时间。建立了综合酸洗模型并将实际高强钢酸洗数据带入检验,发现酸洗时间误差在8%以内。氧化皮厚度对酸洗时间的影响超过酸液温度和浓度。结论带钢酸洗有适宜的酸液浓度和温度,不能一味地通过增加酸液浓度和温度来提高酸洗效率。通过正交实验发现,建立包含氧化皮厚度影响因素在内的综合酸洗控制模型,对预测酸洗结束时间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工程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史素红  苗旺 《轧钢》2019,36(3):86-89
针对热轧酸洗高强钢酸洗机组出口卸卷过程中频繁发生松卷的问题,逐一从生产流程的剪切、甩尾、钢卷小车接卷、送卷等工序分析松卷原因,并通过机械设备调整、电气控制功能优化等手段进行改进,经过近一年的生产应用,厚规格、高强钢松卷发生率由原来的90%降至目前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5.
付光  高国强  郝鹏飞  颜晨曦  孙勃 《轧钢》2022,39(1):110-114
酸洗缓蚀剂可对带钢表面产生较好的防护作用,从而减少酸对带钢的腐蚀。研究了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对添加、未添加及添加不同量缓蚀剂酸洗后带钢的表面质量、成材率,以及对停机带钢的作用效果进行了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添加缓蚀剂未影响氧化铁皮的酸洗效率,但可以明显降低盐酸对带钢的腐蚀程度,有效降低铁损、抑制过酸洗的发生,使酸洗后带钢表面白亮,可提高成材率0.162%,降低吨钢换酸量13.8%,同时有利于停机卷的轧制,改善车间环境,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6.
丁杰伟  汤兵 《表面技术》2016,45(5):235-240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钢铁构件的需求日益增大。钢铁构件由于自身表面性质活跃,在加工、运输及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锈蚀层。钢铁材料的锈蚀既对材料的使用性能及寿命造成不良影响,又导致材料的巨大浪费。为了提高钢铁构件的使用性能及寿命,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及防护,但处理之前必须清除表面锈蚀层。工业酸洗是清除锈蚀层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酸洗液腐蚀性强,在钢铁材料表面锈蚀层溶解后,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过酸洗”的现象,由此引起钢铁材料的浪费及产生过多的污染物,如酸雾和酸洗废液等。分析了钢铁材料表面酸洗污染物产生的源头,并从“缓蚀剂添加、工艺参数选择、酸洗设备改进”等3个因素,总结了提高工业酸洗清洁生产水平的策略,分析了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以“源头控污”为核心的酸洗清洁生产的概念,最后指出了提高酸洗清洁生产水平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氨基酸对环境无毒无害,生产成本低,可生物降解且水溶性较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绿色酸洗缓蚀剂。探究在盐酸介质中,氨基酸及复配缓蚀剂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方法采用失重法,利用电子分析天平精确称量浸入腐蚀介质前后金属试样的质量来确定金属的腐蚀速率。研究了L-半胱氨酸及其复配缓蚀剂在1 mol/L盐酸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借助等温吸附模型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单独使用L-半胱氨酸缓蚀效率较低。当质量浓度为800 mg/L时,L-半胱氨酸的缓蚀效率达到最大值,为65.57%。复配合成缓蚀剂能降低经济成本,并提高缓蚀效率。通过三元复配实验得出L-半光氨酸、KI和抗坏血酸的最佳复配比,当L-半胱氨酸、KI、抗坏血酸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30、250 mg/L时,其缓蚀效率可达96.37%,且成本较低,是较理想的复配缓蚀剂。复配缓蚀剂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结论在盐酸介质中,L-半胱氨酸三元复配缓蚀剂整体用量适中,价格合理,证明复配缓蚀剂是一种能够得到良好应用的绿色缓蚀剂。  相似文献   

8.
冷轧带钢产品的表面质量主要取决于热轧原料的酸洗质量。针对常规热轧(HR)工艺、CSP工艺及ESP工艺生产的热轧SPHC带钢,对其表面氧化铁皮结构及其酸洗历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在上述基础上,指出缩短孕育期,使带钢快速进入氧化铁皮大面积剥离阶段是提高酸洗效率的关键,提出了热轧SPHC带钢预升温酸洗工艺,并进行了带钢升温、未升温酸洗试验以验证酸洗效果。结果表明:HR带钢、CSP带钢、ESP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均由外层的Fe3O4和内层为的FeO组成,前两者氧化铁皮厚度约为6~8 μm,ESP带钢表面氧化铁皮两层之间有较为明显的间隙,总平均厚度约为18 μm。3种热轧带钢的酸洗曲线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酸洗效率随着酸液温度及紊流度的提高而提高,且在低温和低雷诺系数下增幅明显。HR带钢与ESP带钢的酸洗曲线接近,相对于前两者,CSP带钢的酸洗效率更高、更易酸洗。热轧SPHC带钢氧化铁皮去除符合S型曲线,经历孕育期,加速期和平稳期的时长的占比分别为40%、40%及20%。板带预升温酸洗工艺实施简单,可使表层难酸洗氧化铁皮快速剥离,缩短酸洗时间约50%,显著提高了酸洗效率。  相似文献   

9.
周默容 《磨床与磨削》1995,(2):47-49,35
本文探讨了高速钢(W18Cr4V)制轴承零件的磨削烧伤类型及其形态特征并提出了酸洗检查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0.
MZL-1型酸洗缓蚀剂配方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于建辉  彭乔 《腐蚀与防护》2004,25(11):465-467
研究了在50℃、5%的盐酸介质中咪唑啉季铵盐类缓蚀剂与表面活性剂以及无机阴离子的协同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到了MZL-1型酸洗缓蚀剂配方,该配方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都有较好的缓蚀效果,通过电化学测试探讨了这种缓蚀剂的缓蚀机理。  相似文献   

11.
杨鹏飞  李会先  曹亮 《轧钢》2021,38(5):66-69
推拉式酸洗机组工艺速度的确定,要结合酸洗工艺和带钢输送工艺综合分析,在满足产能要求的情况下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行速度。通过对推拉式酸洗机组带钢输送工艺与张力控制的分析,给出了大纲产品速度梯度、卷取机速度梯度以及张力装置速度梯度的合理设计。其指出,提高工艺速度仍然是推拉式酸洗技术的发展方向,解决其技术瓶颈的关键是合理设计酸槽的结构和长度,提高穿带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2.
李振贺  潘维平  陈家瑞 《轧钢》2001,18(2):42-43
为解决酸洗-连轧机组上热带传统焊接技术存在的问题,宝钢1550MM酸-轧联合机组采用了10kW激光焊机。文中介绍了激光焊机的构成及所进行的焊接试验,试验证明激光焊接焊缝热影响区窄,韧性好,断带率低。  相似文献   

13.
陈丰  杨子江  王庆军  李旭  张殿华 《轧钢》2019,36(3):59-65
针对全连续热轧带钢生产线,在开发核心的轧制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在过程控制级实现了高精度的模型设定和模型自学习功能,在基础自动化级实现了自动宽度控制和自动厚度控制,最终搭建了功能完备的两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了热轧产品的高精度控制。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率达到了99%以上,针对不同的产品规格,厚度控制精度在±25 μm范围内,宽度控制精度在0~3 mm范围内达到99%以上,实现了产品的高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14.
李新东 《轧钢》2014,31(6):60-62
莱钢宽厚板生产线随着高专产品比列的不断提高,高强钢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除鳞困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钢板的表面质量。通过分析,找出了造成高强钢除鳞困难的根本原因是其化学成分中含有Ni、Cr元素,在钢坯加热过程中形成了粘附性很强的氧化物,致使除鳞困难。为此,优化了化学成分、制定了合理的加热工艺并改造了除鳞系统,使高强钢表面除鳞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殷雅楠  高峰  张利军 《金属世界》2009,(4):27-28,37
本文讲述了在酸洗生产过程中优化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工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冷轧薄板厂连续酸洗线的活套储量、带钢运行速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合理设定,确保了带钢酸洗生产能以较高速度连续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