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修饰和利用面筋蛋白,采用酶解联合美拉德反应对面筋蛋白进行改性,并对其理化、结构和加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面筋蛋白相比,当反应温度为100℃时,酶解产物的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最大发泡能力为19.17%,溶解度和接枝度分别提高到(40.27±0.32)%和(24.75±1.47)%,乳化活性提升了1.2倍,同时游离巯基含量为0.86μmol/g,表明酶解可以有效减少二硫键的生成;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面筋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的美拉德反应产物的荧光强度降低,增强了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荧光猝灭作用,而荧光中间产物的含量增加;酶解促进了美拉德反应的发生和糖基化终末产物前体物质的生成;由于酶解和反应温度的影响,面筋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在性质和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修饰面筋蛋白的结构和改善其加工性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美拉德反应对荞麦蛋白进行改性,对荞麦蛋白-木糖接枝物的制备及其性质进行研究。在湿热条件下,利用美拉德反应制备荞麦蛋白-木糖接枝物。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接枝物的制备条件,荞麦蛋白与木糖按1∶5的质量比、在50℃下反应120min,接枝度可达到49.24%。性质测定表明,接枝物的溶解度较荞麦蛋白提高了约25%,乳化性提高了约30%,乳化稳定性提高了约11%。  相似文献   

3.
花生蛋白作为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主要由球蛋白和伴球蛋白组成,球蛋白在商业化生产中容易发生变形聚集,因而常以聚集体的形式出现,呈现较差的溶解性。基于美拉德反应的糖基化修饰是改善花生蛋白功能特性的一种绿色化学改性方法,能有效改善花生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等功能性质。系统介绍了花生蛋白糖基化反应机理、方法以及糖基化对花生蛋白功能性质的改善,同时对糖基化反应对过敏反应存在的影响、糖基化花生蛋白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大米蛋白的功能特性,以大米蛋白和菊粉为原料,通过挤压处理实现二者的糖基化反应,探究挤压温度对大米蛋白-菊粉挤压共聚物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处理制备的大米蛋白-菊粉挤压共聚物具有更高的接枝度,并在挤压温度为135℃时达到最高(34.9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证实了大米蛋白与菊粉在挤压作用下发生了共价结合反应,并且挤压处理促使大米蛋白分子链的展开与氨基基团的暴露,从而促进了糖基化反应的发生;此外,挤压处理提高了大米蛋白-菊粉挤压共聚物的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并降低了其粒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大米蛋白-菊粉挤压共聚物具有更加疏松多孔的表面结构。挤压处理结合糖基化反应有效改善了大米蛋白的功能特性,是一种制备大米蛋白-菊粉共聚物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催化大豆分离蛋白(SPI)的羧基和乙二胺(EDA)的氨基进行接枝反应制备大豆分离蛋白-乙二胺接枝物(SPI-EDA)的最佳条件。利用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FT-IR、HPLC、PCD等对SPI-EDA接枝物进行结构与性质表征。确定适宜的合成条件:反应温度为室温,时间4h,SPI、EDC、EDA与NHS摩尔比1.0∶0.5∶0.6∶0.125。检测结果表明,EDA成功的接枝到SPI羧基基团上,与SPI相比,SPI-EDA的电荷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都有所改善,接枝物SPI-EDA聚集体粒径增大且分布均一。  相似文献   

6.
特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肉制品的加工性能,利用特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添加在配料中,制作乳化型碎肉制品,并分别与普通大豆分离蛋白以及市售同类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相比较。结果发现,添加特制大豆分离蛋白后的乳化型碎肉制品的各项性能均有很大提高,其中得率和乳化稳定性分别高于普通大豆分离蛋白11.2%和71%;比添加市售同类改性大豆分离蛋白者得率和乳化稳定性分别高6.2%、11%,同时感官性能也有了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7.
新型pH敏感的大豆蛋白水凝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SPI)的水溶性,制备用于药物控制释放的水凝胶,用乙二胺四乙酸酐(EDTAD)成功地对SPI进行了乙酰化改性,研制出新型大豆蛋白水凝胶,确定了酰化反应的工艺。酰化后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等电点向低pH方向移动,改性蛋白生成的水凝胶具有pH敏感性,离子强度对水凝胶的溶胀行为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豌豆淀粉(PS)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纤维素/淀粉三元复合可食性膜,研究了成膜工艺条件,并对复合膜进行红外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量为50%(总质量)、纤维素和淀粉比例为3 1、甘油含量为30%(以大豆蛋白量计)、改性温度为70℃.红外光谱表征显示,SPI/CMC/PS三元复合可食用膜相溶性好,表明该工艺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用抗坏血酸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改性研究。研究表明,抗坏血酸能显著地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在质量分数为1%的抗坏血酸作用下,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能提高400多倍。抗坏血酸对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还对一些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对反应的影响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一)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用抗坏血酸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改性研究。研究表明,抗坏血酸能显著地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在质量分数为1%的抗坏血酸作用下,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能提高400多倍。抗坏血酸对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还对一些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对反应的影响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