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在实验室试制了1000 MPa级连续退火双相钢,利用光学显微镜、SEM、TEM以及拉伸试验对双相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保温温度830℃,保温时间60 s,快冷至过时效温度240℃,过时效时间240 s,可以得到屈服强度535 MPa、抗拉强度1145 MPa、屈强比0.47、伸长率13%,具有较好综合性能的高强双相钢;抗拉强度随过时效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屈服强度、伸长率和屈强比呈上升趋势,在过时效温度为360℃时,出现屈服平台。 相似文献
5.
将C-Mn钢分别加热至760、800和850 ℃均热120 s后,快速冷却至460 ℃以模拟热镀锌工艺。退火后对试验钢进行预应变(2%)和烘烤处理(170 ℃× 20 min)以测量其烘烤硬化(BH)值。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等技术,研究了均热温度对590 MPa级热镀锌双相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60~850 ℃范围内退火时,试验钢中未观察到贝氏体组织,微观组织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抗拉强度均达到590 MPa以上。热镀锌双相钢在800 ℃退火时,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为295 MPa,抗拉强度为606 MPa,伸长率为32.1%,强塑积为19450 MPa·%。随着均热温度提高,BH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热温度为800 ℃时,BH达最大值81 MPa。 相似文献
6.
任宇鹏;张鹤松;李声慈;刘维朋;富聿晶 《金属热处理》2025,(1):68-75
利用热镀锌模拟试验机研究了780 MPa级双相钢连续退火热镀锌过程,对比分析了直接淬火、缓冷后淬火、镀前马氏体工艺和镀后马氏体工艺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两相区加热后的缓冷过程可以提高未转变奥氏体淬透性,得到稳定性高的岛状马氏体;镀前马氏体工艺下钢中出现了少量回火马氏体,Nb可以提高马氏体的回火稳定性,改善热镀锌双相钢的力学性能;镀后马氏体工艺和镀前马氏体工艺下钢中的析出相特征没有变化,富Nb析出相容易在先析出的TiN界面进行异质形核析出;镀前马氏体工艺获得的双相钢抗拉强度为867 MPa,伸长率为21.3%,与镀后马氏体工艺的抗拉强度(878 MPa)和伸长率(24.0%)接近;但镀前马氏体工艺获得的双相钢屈服强度(564 MPa)则较镀后马氏体工艺(611 MPa)明显减小。因此,镀前马氏体工艺可以在保证双相钢强塑性的同时,有效降低双相钢的屈强比,改善其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7.
8.
9.
10.
利用奥钢联热模拟试验机模拟980 MPa级双相钢连续退火镀锌过程,利用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连续镀锌工艺中均热温度和快冷出口温度对双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镀锌退火后,980 MPa级双相钢的微观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组织中有Nb,Ti碳氮化物析出。随着均热温度的升高,马氏体体积分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屈服强度和屈强比不断升高。快冷出口温度从340 ℃升高到430 ℃,马氏体发生回火分解,降低了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同时改善了伸长率。快冷出口温度为400 ℃时,强塑积达到最大值13.9 GPa·%。当均热温度为840 ℃,快冷出口温度为460~480 ℃时,可以获得抗拉强度在980 MPa级以上的双相钢。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针对目前热镀锌双相钢在生产过程中随着合金元素的添加而出现的表面质量问题,对热镀锌双相钢表面出现小黑点以及麻面缺陷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不同冷却段H2含量对800 MPa级热镀锌双相钢力学性能及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镀锌冷却段H2含量的不断增加,试样的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明显升高,主要因为H2含量增加造成试样在冷却过程中马氏体转变量的增加,从而提高了综合力学性能;同时表面小黑点及麻面缺陷数量明显减少,试样在冷却过程中得到了还原,减少了Mn、Si等元素氧化物,保证了试样形成致密的抑制层,但H2含量超过10%后对表面质量影响变小并且伸长率下降明显,所以考虑能耗,冷却段H2投入量应控制在10%。 相似文献
16.
冷轧带钢退火过程是集成优化的关键环节,柔性化退火技术是在不改变化学成分和轧制工艺的条件下,通过优化退火工艺和控制冷却路径,使得产品具有多样性的相组成和不同的体积分数,使其具有满足不同用户要求的综合力学性能的新技术。为了探索热镀锌工艺条件下生产双相钢的工艺制度,在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开发的连续退火模拟实验机上对冷轧DP钢进行了退火镀锌工艺的模拟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SEM和TEM技术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柔性化退火工艺可制备冷轧热镀锌DP780双相钢,其综合力学性能良好,达到了DP780级别双相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
扩散退火对热浸镀铝层组织与抗高温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和环境扫描电镜(SEM/EDAX)对45钢热浸镀铝镀层及其扩散退火处理后的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浸镀铝镀层由铝层和扩散层组成,外层铝层中主要成分为Al和FeAl3,内层扩散层中则主要为Fe2Al5和FeAl3等.扩散退火处理后镀层亦由内外两层组成,外层成分主要为Fe2Al5,内层则主要为FeAl.通过静态氧化增重法研究了45钢热浸镀铝扩散退火后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其抗高温氧化性好于未经扩散处理试样,显著优于45钢基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