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许秀飞  刘刚  田茂飞 《轧钢》2022,39(4):1-8
总结了带钢连续退火炉喷气冷却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在国内的应用情况;重点阐述了3种主流喷气冷却技术的结构特点:(1)喷缝式冷却风箱为立式长方体结构,风箱背面为保护气体进气口,正面安装有窄缝式喷嘴,风箱从进气口至喷嘴设有气体隔板,可由边部挡板根据带钢的宽度对边部所吹的气体流量进行调节,与传统的喷箱相比,无论是换热效率还是冷却速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高速冷却模块采用圆筒形炉膛设计,炉膛下部和上部各设计了1对冷却模块,在每对冷却模块的上下均布置了可以移动的稳定辊,同时在下部设置了密封装置,冷却模块为矩形喷射梁开孔的形式,由于圆筒形的炉膛和喷梁开孔结构的高速冷却模块的刚度都很高,因而非常适合采用高氢介质实现带钢的快速冷却。(3)高速“气线”分区冷却箱在带钢两侧均并排布置了5个冷却风箱,在风箱上横向安装了若干排喷气片,每个喷气片末端设计有扁形高速喷气管道,可以喷出高速度、小直径的“气线”,热气溢流速度快、换热效率高,可以保证带钢横向温差在3 ℃以内,不会产生瓢曲问题。此外,分析了喷气冷却系统的设计要领和核心技术。最后指出:镀锌和退火是钢铁产品生产的最终工序,冷却设备技术完全依赖其他国家的现状已经制约了汽车板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强钢新产品的开发。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不但汽车行业需要更加先进的高强钢,其他所有行业也必须推广应用高强钢,因此实现连续退火炉喷气冷却技术的国产化非常紧迫;同时,给出了今后该技术的研发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弢  丛劲松  曹凯  李义 《上海金属》2007,29(5):121-125
炉区控制系统、全线控制系统和数学模型主要根据当前钢卷的卷数据和三级下发的退火策略,以保证带钢最大生产率为前提,来生成设定值。在焊缝前后,钢卷和炉区的状态发生转变,在考虑最大热功率、热惯性、死区时间和钢板品质容限的基础上,通过对线速度和工作点的适时的转换,使炉区和钢板达到平稳的过渡,从而提高成材率。  相似文献   

3.
在MMS-300热力模拟机上,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建立新开发的高速列车焊接构架用Mn-Cu-Ti-Nb低碳钢未变形和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形变和冷却速度对试验钢γ→α相变行为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铁素体转变开始温度降低,铁素体晶粒得到细化,同时还促进了贝氏体相变.变形一方面促进了铁素体相变,细化铁素体晶粒;另一方面又抑制了贝氏体相变,使贝氏体含量降低,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铸造技术》2016,(3):427-429
通过GST760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与未变形的情况下得到了铌-钛微合金化钢的连续冷却相变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在较大冷速范围内试验钢可得到贝氏体组织,而且,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试样中的板条状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加,粒状贝氏体含量逐渐降低。同时变形有助于相变,促进奥氏体中新相的产生。将试验钢静态与动态情况下的连续冷却关系描绘成(CCT)曲线。  相似文献   

5.
《铸造技术》2015,(5):1184-1187
利用光学电镜、SEM和Formaster-FⅡ相变仪,研究800 MPa高强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由于钢中含有较高的Mn和Cr,因此能够在较低的冷却速度下发生马氏体转变,当冷却速度超过80.0℃/s时,钢中主要组织为马氏体;经过退火处理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达到800 MPa以上,且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抗拉强度增大,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当退火温度为780℃时,试验钢伸长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均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冷轧不锈钢连续退火工艺及制度分析,对其连续退火炉加热系统进行了设计,通过表面能量平衡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可计算出炉长配置及燃烧功率配置。通过实际算例与实际运行情况对比分析,得到该设计方法是有效的,能够完成从产品大纲、工艺分析基础到机组加热系统集成、布置、设备总体布置的设计过程,为后续冷轧不锈钢连续退火炉加热系统二级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8.
通过热模拟试验对高强船板钢EH47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相变行为以及显微组织演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增加,可以加快高强船板钢EH47铁素体和贝氏体转变,抑制珠光体转变。随着冷却速度增加,铁素体含量减少,贝氏体含量增加,几乎不存在珠光体组织;同时随着冷却速度增加,显微组织变得越来越细小均匀,EH47钢硬度增加。通过对比研究高强船板钢EH47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硬度值可以发现,变形提高了加工硬化程度,在冷却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变形EH47钢的硬度较未变形EH47钢的硬度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9.
10.
带钢连续热镀锌及其退火炉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带钢连续热镀锌的技术发展及其退火炉的技术进步,介绍了连续热镀锌的工艺流程和退火炉类型,指出退火炉是该生产线的核心,应当合理选择退火炉的炉型.  相似文献   

11.
带钢炉内跑偏是导致冷轧后处理线退火炉炉区停车、降速的主要问题之一,不但影响生产线的产量和产品质量,严重时还会导致炉区断带事故发生。本文重点分析了带钢在炉内跑偏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了炉内纠偏设备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实际生产介绍了增加炉区张力、降低生产线速度、减少带钢与炉辊间的温差等控制炉内跑偏的方法,减少了炉内跑偏次数,缓解了跑偏程度,减少了事故量。  相似文献   

12.
叶冬柏 《轧钢》2019,36(3):90-93
如何提高冷轧处理机组脱脂段的刷洗效果、延长刷辊寿命一直是其设计和应用的综合性问题。实践表明,选择合适的刷毛材质和刷毛组合可确保刷洗带钢表面质量;刷盘和芯轴三点定位方式更利于稳定,可避免产生刷辊振动纹;合适的辊芯和刷毛长度能有效提高可利用的刷毛长度,从而提高刷辊使用寿命;刷辊和支撑辊的偏置可提高刷辊工作的稳定性;合理选用正逆刷工艺并配置相适应的喷管,可降低投资,降低能耗和刷洗产生的泡沫;刷辊压下量的合理设定和控制可降低刷毛的异常磨损,延长刷毛使用寿命;压下调节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调节精度,避免动态调节时卡死;喷管配置位置的优化可提高冷却效果,喷嘴的喷射面交叉布置可避免个别喷嘴堵塞导致刷毛熔损;挡水板和过滤装置的优化可以减少异物进入系统,提高过滤效果,确保喷嘴畅通和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冷、热轧板带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室轧制、电镜观察、残余应力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精轧后不同冷却速度对700MPa级高强度带钢残余应力和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钢的残余应力均为压应力,奥氏体转变后的产物与奥氏体膨胀系数差别大的带钢所测得的残余应力值较大,反之,残余应力值较小;典型的析出相均为聚集析出,随着冷却速度的减缓,析出相的尺寸开始变大。在精轧后不同冷却速度下高强度带钢的强度和残余应力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因此,要适当控制精轧后的冷却速度,在降低残余应力的同时,满足其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中的铁素体轧制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礼斌  王维东  耿立唐 《轧钢》2003,20(2):35-36
介绍了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中铁素体轧制工艺的特点及其理论依据,以及铁素体轧制工艺在超薄热带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立式还原退火炉炉内对中纠偏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习中革  王永亮 《轧钢》2005,22(6):29-31
介绍了带钢连续热镀锌作业线上立式连续还原退火炉内P型双辊对中纠偏系统的作用及工作原理,以及因炉辊传动和虚拟旋转轴而使该纠偏系统具有的结构特点。该纠偏系统可使带钢在炉内运行精度达±5mm。  相似文献   

17.
张勇  张松岩  关立凯  张昕  付中华 《轧钢》2017,34(1):87-90
根据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一冷轧厂现有的设备状态,通过降低酸洗带钢表面FeCl2含量、优化轧机工作辊镀铬层厚度、调整末架轧机压下率、开发更优的退火氢气吹扫工艺制度等措施,将冷轧后带钢表面反射率由55%~65%提高到75%~85%,退火后反射率由70%~80%提高到85%~90%。同时降低了氢气消耗和废氢排放量,减少氢气排放量1 091.4 km3。  相似文献   

18.
唐时葵 《轧钢》2018,35(2):85-87
通过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常规手弧焊工艺与先经预热后经保温的新焊接工艺在65Mn带钢冷连轧过程中的焊缝状态。结果表明:经新工艺焊接后的带钢顺利完成了3个机架的冷连轧,没有断带。将此工艺延伸至40Mn、50钢、50CrVA等中高碳带钢的生产,冷轧效果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刘树  谭欧  徐朝辉 《轧钢》2018,35(1):76-78
介绍了某热连轧厂通过优化加热炉的步进梁与装、出钢机的逻辑关系,以及优化运输区的1#回转台与1#步进梁、快链的逻辑关系,打通了整条生产线的前后咽喉,使生产节奏得到大幅提高,小时产量从19.0提高到21.8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