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研究了Mn和热处理工艺对中碳低合金耐磨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的最佳奥氏体化温度为870℃,实验钢经不同温度淬火、低温回火后,钢的硬度变化并不显著,在46~54 HRC之间;w(Mn)1.5%时经870℃奥氏体化+等温淬火和200℃回火热处理,试验钢回火后的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材料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矿用挖掘机铲齿最好材质之一。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中碳低合金耐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淬火和回火温度对中碳低合金耐磨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最佳淬火温度为850℃,试验钢经不同温度淬火、低温回火后,钢的硬度变化并不显著,在50~53 HRC之间;经850℃淬火和250℃回火热处理,材料可获得最佳的冲击韧度。用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试验钢回火后的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  相似文献   

3.
对一种新型耐磨铸钢进行了不同温度的淬火和回火处理。淬火温度分别为850、880和910℃,回火温度分别为200、250和300℃。利用金相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并分析了试验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同时测试了试验钢的洛氏硬度、显微硬度、耐磨性能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淬火后,试验钢的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880℃淬火的钢硬度最高。经880℃淬火、不同温度回火的试验钢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硬度先增加后减小,抗拉强度逐渐升高,磨损量先减小后增加。经880℃淬火、250℃回火的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铲齿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对新型贝氏体组织铲齿用钢及其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火花直读光谱仪和热膨胀仪检测了贝氏体钢的化学成分和相变点,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正火温度、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对贝氏体钢韧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热处理工艺,借助扫描电镜(SEM)、Image-J软件、X射线衍射仪(XRD)及数显显微硬度仪等检测了铲齿用贝氏体钢的组织和组织中相组成比例以及其硬度。研究结果表明贝氏体铲齿用钢在热处理过程中影响冲击性能最主要的因素为正火温度,其次为回火温度、最后为回火时间,得到的最优热处理工艺制度为1080 ℃正火后在250 ℃回火90 min,此热处理条件下贝氏体钢具有良好的韧性(18.45 J)和硬度(46.85 HRC)结合,其组织中马氏体含量为23.985%,残留奥氏体含量为9.85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含Nb耐磨Cr-Mo铸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880或910℃正火,均可细化钢的铸态组织,并且经910℃正火的钢的硬度更高,珠光体较细小均匀;910℃正火后分别在450、500和550℃回火,在500℃回火的钢的硬度较高。该耐磨Cr-Mo铸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10℃正火然后500~550℃回火。  相似文献   

6.
对G105钻杆管体材料34CrMo4进行不同的热处理试验,并对试验后材料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和力学性测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对钻杆管体材料34CrMo4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热处理后,钻杆管体材料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在淬火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冲击韧性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经淬火温度890℃、回火温度680℃热处理后,G105钻杆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油冷、水冷、空冷对新型耐磨齿板材质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退火后热处理经不同的冷却方式,得到的主要基体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贝氏体。硬度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而提高,水冷后达到最大值52 HRC。冲击功随着冷却速度先提高后有所降低,水冷后最低值为13 J。在磨粒磨损情况下,新型耐磨齿板材质的磨损性能随着冷却速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铸造》2017,(11)
研究了淬火和回火温度对耐磨铸钢ZG30Mn2SiCr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G30Mn2SiCr经860℃淬火和250℃回火热处理,材料具有最佳综合性能,硬度达到HRC 52、冲击功12 J、抗拉强度1739 MPa;回火后的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使用该材料的农机深松铲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程巨强  刘志学 《铸造》2006,55(12):1232-1234,1238
研究了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铸钢材料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采取960-1000℃正火、250-350℃回火。铸钢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组成.为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冲击韧度。在450℃回火,出现贝氏体回火脆性,发生贝氏体铁豪体和奥氏体钼织的分解。冲击韧度最低。与几种进口铲齿材料耐磨性试验对比说明,无碳化物贝氏体铸钢铲齿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铲齿材料,并介绍了奥氏体-贝氏体耐磨材料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铸造技术》2016,(6):1182-1185
干式排渣机系统中,传统滚齿板容易受磨损,其服役寿命很短。本文研究了滚齿板滚齿的形状、尺寸和滚齿分布对碎渣机的工作效果和服役寿命的影响;通过优化滚齿板的结构,设计出新型高效耐磨的滚齿板。采用高铬铸铁材料制造了新型结构滚齿板,并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显微组织、冲击韧度、硬度、磨损性能的影响,获得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使得新型滚齿板的服役寿命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国产75Cr1锯片钢进行800、840、860℃油淬再进行420、440、460℃回火处理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淬火温度下脱碳层形貌及淬火回火后的组织,分别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洛氏硬度仪测试材料的拉伸性能和硬度。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的增加脱碳层深度增加;经不同温度淬火+460℃回火,组织主要为回火屈氏体及部分颗粒状回火索氏体,但800℃时,组织还出现了一定量的非回火马氏体组织,硬度较低,在840℃淬火硬度最高。试验钢经840℃淬火后,随回火温度的增加,组织依次由回火马氏体转变到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再到回火索氏体,强度和硬度逐渐降低,塑性相应提高。国产75Cr1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40℃(保温10 min)油淬+440℃(保温60 min)回火。  相似文献   

12.
用热处理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淬火工艺与回火工艺对KT5331(10Cr11Co3W3Ni Mo VNb NB)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T5331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80℃保温60 min淬火,680℃保温2 h以上回火,组织为板条状的回火马氏体;淬火和回火参数中,回火温度是影响KT5331钢热处理后力学性能的最主要因素,淬火温度及回火温度对冲击功影响最为明显。淬火温度由1080℃升高至1120℃时奥氏体晶粒出现明显长大;随回火温度升高,材料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而冲击功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检测和磨损实验,对比研究了洗煤生产过程中齿辊式破碎机的国内4种常用齿板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进口齿板材料的组织由板条马氏体和6.13%的残余奥氏体组成;高锰钢齿板的组织为单相奥氏体组织;ZG32CrMnSiNi2Mo齿板的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和13.18%残余奥氏体组成;ZG22CrMnSiNiMo齿板为粒状贝氏体组织,组织中条型M-A岛比例较多,残余奥氏体量为14.9%。940℃淬火+200℃回火后,进口齿板材料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硬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为44.1 HRC和34.5 J;高锰钢齿板水韧处理后平均硬度为216.5 HB,冲击韧度为113.8 J;ZG32CrMnSiNi2Mo齿板900~940℃正火处理后,冲击韧度值略低于进口齿板的供货状态,但硬度高于进口齿板;960~1000℃正火处理后,ZG22CrMnSiNiMo齿板硬度略低于进口齿板材料,冲击韧度略高于进口齿板材料。选取进口齿板材料供货状态为标准,高锰钢齿板材料的相对耐磨性较低,仅为0.76;ZG32CrMnSiNi2Mo齿板材料经900~980℃正火处理后,耐磨性能较好,相对耐磨性为1.19~1.23;ZG22CrMnSiNiMo齿板材料经920~1000℃正火处理,耐磨性能介于进口齿板材料和ZG32CrMnSiNi2Mo齿板材料之间,相对耐磨性为1.10~1.13。  相似文献   

14.
通过SEM、TEM、EDS等实验技术研究NM400钢板在200~600℃回火1 h后的组织、表面硬度、磨损量随回火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M400钢板硬度、耐磨能力随回火温度升高而降低,在400~450℃由于合金元素析出的强化作用,下降较平稳;淬火态组织为马氏体,450℃以下回火后转变成回火马氏体,随回火温度升高,相邻马氏体板条合并的现象明显,导致钢板表面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孙永真  程巨强  安镜逸 《铸造》2023,(2):135-139
用硬度-温度法测定了试验材料的相变温度,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40CrMoVTiNb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0CrMoVTiNb钢的相变温度AC1为700~710℃、AC3为820℃。40CrMoVTiNb钢820℃以下温度加热时,随着奥氏体化温度提高,试验材料淬火态的硬度升高,淬火温度为820℃时,淬火态硬度最高,HRC为56.3。试验材料780℃淬火加热时综合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1 120 MPa,伸长率为18%,断面收缩率为61.9%,冲击功AKV为107.3 J,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和少量铁素体。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采煤设备用低合金钢推拉头强度低、易断裂问题,设计了新型Cr-Mo-V低合金钢化学成分,研究了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对试验低合金钢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合金元素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试验材料的塑性和韧性逐渐降低,硬度和强度逐渐提高,但当淬火温度超过960℃时,因残留奥氏体保存量增加致使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不再增加;随着回火温度的降低,试验材料的强度增加,但韧性较低,回火温度在550℃时可获得试验材料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合金元素Cr、Mo、V等具有强化基体、细化组织、提高试验材料的强韧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工艺对高强韧耐磨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淬火温度及回火温度对高强韧耐磨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低于930 ℃时,材料的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930 ℃时,硬度降低,在930 ℃出现硬度峰值;冲击韧度随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增大.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硬度缓慢降低,而冲击韧度值升高.高强韧耐磨铸钢经930 ℃×2 h淬火(油淬)+240 ℃×2 h回火+240 ℃×2 h回火后,具有较高的强韧性,硬度≥54 HRC,冲击韧度≥43 J/cm~2,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的残留奥氏体,试样冲击断口为准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18.
采用企业生产线上轧球的原材料,研究热处理工艺对耐磨钢球组织性能的影响。淬火加热温度分别为760、780、800、820、840、860和900℃,根据组织和性能分析,找出合适的淬火温度。选用合适的淬火温度,再分别进行不同温度(30、40、50、60、70和80℃)的恒温水浴淬火及回火试验(160、180、200、220和240℃),研究处理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合金中碳钢轧制钢球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20℃淬火+160℃回火,获得均匀的回火马氏体,粗细、大小均适中,硬度最高。淬火介质温度为30℃时硬度最高,为57.8 HRC。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频真空感应炉冶炼了试验钢,采用箱式电阻炉进行了热处理试验,并分析了预处理、淬火、回火等不同热处理下的组织、硬度变化规律,探讨了淬火温度对试验钢最终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预处理后的组织为高温回火马氏体+弥散的第二相,组织均匀细化,晶界连续的网状组织完全消除。淬火组织为板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硬度较高;回火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马氏体板条较为明显,硬度下降。随淬火温度提高,回火组织中回火马氏体板条更为细小化,残余奥氏体含量略有增加;试验钢淬火态、回火态硬度均提高;冲击功先略有降低,当淬火温度超过1040℃时又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离心浇铸制备外层为碳钢Q235,内层为高铬铸铁的双金属复合管。在不同温度(950、980℃)及不同冷却方式(空冷、水冷、风冷)下对复合管进行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温度下,空冷、水冷、风冷方式都可消除Q235钢铸态组织中的魏氏组织;水冷可提高复合管的硬度,但复合管出现严重畸变甚至开裂。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为950℃×1 h,空冷+450℃×3.5 h回火+350℃×3.5 h回火,可使复合管达到较高的硬度(60~63 HRC),满足标准DL/T 680—1999《耐磨管道技术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