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层住宅作为城市住宅的主要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已成为城市街道的主要景观。然而如今的房地产市场中设计者缺乏创意,设计相互抄袭,使高层住宅形成千篇一律的立面,不少城市丧失了城市本来的地域特点。因此面向未来的立面设计趋势应该是充分考虑建筑所处的自然与城市环境,从建筑的色彩、材料、形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杨辛 《住宅科技》2014,(1):8-12
建筑立面是建筑艺术的展示部分,在应对气候中也承担重要的角色分析了光热环境及其应对和建筑立面的相关性,提出立面应对光热环境的三种形态设计元素:开口、构件和表皮,同时结合案例,展示了片段式和连续性开口形态、三类建筑立面构件以及平面表皮和立体表皮的形态,分析了这些形态产生的遮阳、散热、柔化光线等作用,初步探索立面设计和应对光热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高密度发展的背景下,空中花园是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丰富高层建筑形态和提升居民社区感的有效方式。文章总结了空中花园与高层住宅结合的3种典型类型:实现人们在高密度城市中别墅梦的"人造场地"、创造多元住宅形态的"倾斜退台"和增进社区居民交往的"花园廊桥"。通过对这3种结合形式发展历程和项目实践的分析与回顾,为创造生态化和品质化的高层住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致凉性能是干热地区建筑对气候的基本响应,代表建筑系统对外部热流的过滤能力和内部热流的疏散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室内热环境形成的舒适程度。针对干热气候高温低湿等特点,总结了适应干热气候条件的7种建筑致凉模式,尝试分析干热气候条件建筑致凉的不同途径。在建筑致凉方面的讨论将有助于探索干热气候影响下,建筑形态与环境调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层住宅是高密度城市常见的住宅类型。以香港深湾9号项目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项目的建筑设计特色,并重点强调了项目在太阳能利用、环保建材的使用、绿化布置、雨水收集和低碳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可持续性设计,试图形成高密度城市环境下高层住宅绿色设计的策略和技术整合,对绿色设计在我国高密度住宅设计中的运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汪虹 《住宅科技》2008,28(12):39-43
随着我国土地政策改革和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城市住宅建筑趋向于高容积率、高密度、高层数的规划模式。文章从生态、文脉、空间形式和技术手法几个方面,就如何利用庭院空间的形式,改善高层住宅的居住环境,创造出可持续性发展的高质量高层住宅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标志性是高层建筑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在高层高密度的城市中,标志性超高层住宅在城市形态塑造、空间导向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以香港地区作为研究范围,选择城市和区域两个层级的超高层住宅案例,从建筑形态、建成环境、立面设计等角度解读标志性的构成因素,从而总结出超高层住宅的标志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任禄 《安徽建筑》2013,20(2):27+122
文章针对腰线在高层住宅立面设计中的广泛运用,探讨了腰线的起源及在高层住宅立面设计中的作用,并对高层住宅立面腰线的设计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近10年间,高层高密度住宅在我国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新建住宅的主要形式,甚至在很多县城、乡镇也开始大量出现.高层住宅虽能节约土地,但也更加消耗资源,同时也带来其他问题.高层高密度的居住形态既有市场的因素,也有制度的推手.“百年建筑、千年规划”,高层高密度建设模式正在改变我们的城市,对城市的未来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需要我们更全面、理性地思考.通过对高层高密度住宅存在的问题、与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关系、国际比较等进行探讨,对我国高层高密度住宅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防寒避暑是居住建筑作为庇护所的基本功能体现.南方地区湿热的夏季气候是人居环境调控的主要挑战,在长期演化中,传统民居的形态与空间被动地适应湿热气候.研究立足南方人居环境夏季致凉的基本需求,结合南方各地区传统民居典型案例分析,从聚落组团、围护系统和缓冲空间三个层面解析其地域应变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探寻响应气候的共性特征与普遍...  相似文献   

11.
根据所做的西安昆明澜庭一期项目作实例说明,高层住宅立面设计要结合建筑所处的位置及环境与当地的人文景观确定建筑的立面风格,再从立面各个构成要素,结合建筑基本结构和平面使用功能进一步进行外观的细部优化,使其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要求同时符合周边环境体现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化的脚步在加快,高层住宅建筑的数量也随之日益增多起来。然而在发展高层住宅建筑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环境和气候特点的差异性,因此要设计出符合当地特色的住宅建筑立面设计方案。本文从设计高层建筑立面时要遵循的原则入手,进而探讨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并最终探知合理化的立面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王纪武  戴彦 《规划师》2007,23(10):83-86
阿姆斯特丹东港区的改造通过低层住宅设计、高层住宅布局、街道立面控制、公共空间与设施布置四个方面实现了对东港区的高强度开发,成功处理了东港区与四周水面的关系,城市设计体现出了严谨缜密、简洁流畅的设计风格;拥有良好环境质量的高密度住宅区设计创造了荷兰滨水住区设计的新模式,其开放性的设计组织方法也促成了方案多样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在上海高层住宅室内热环境与能耗的调研基础上,结合目前太阳能应用系统的特点,探讨了上海高层住宅在规划、建筑单体平面与立面、细部构造与太阳能技术整合设计的适用性同题.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与大量空间需求的矛盾促成了大城市的高密度发展态势,而高密度城区在紧凑集约使用土地和提供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引发和加剧了一系列公共健康问题,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引起了人们对城市建成环境的重视和思考。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汇总和可视化分析,基于高密度建成环境的高人口密度和高建筑密度的基本特征,从气候环境、传染性疾病、慢性病、体力活动和心理健康五个维度归纳了高密度环境要素对公共健康的作用路径和影响结果,并从土地利用、空间形态、道路交通、开敞空间四类空间要素总结了相应的规划设计策略。以期从规划设计的角度优化高密度城区的公共健康问题,打造舒适安全、健康宜人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密度城市发展带日益突出的噪声、能耗等问题,通过以新洲小学立面设计为例提出一种可自然通风降噪构造设计。对该立面的设计与构造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现场实测评估其降噪性能和通风能力。实验结果证明该立面具有10dB的降噪能力,并且通风量满足小学课室的换气需求。为后续的自然通风降噪立面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婕 《华中建筑》2006,24(3):74-76
建筑的立面在城市立面空间中占主导地位,是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在建筑立面日趋模式化、平淡化的今天.它对于重塑城市空间形态,提高大众审美意识,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具有独到的作用。该文结合国内外的优秀建筑实例,从超平面设计的三个元素和实例中运用的三种设计手法两个部分,对建筑立面中的超平面设计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求从中找到发展途径来完善建筑的立面形象。  相似文献   

18.
致凉和采暖是一组相对概念。我国南方村镇数目众多,人口较密集,经济较发达,广大村镇住宅共同面临夏季炎热气候。良好的致凉措施是南方村镇住宅在炎热夏季获得舒适居住环境的必要条件。基于节能理念,在理论上阐释了"被动式致凉"概念,总结出了通风致凉、遮阳致凉、隔热致凉和环境致凉等四种致凉方法及其具体技术手段,分析了这些致凉方法的原理、特点,并确立了村镇住宅致凉设计的被动式为主、与建筑一体化以及因地制宜等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9.
山地高密度空间是城市热环境研究中一类特殊的空间形态,具有空间建设密度高、地域条件复杂、社会活动强度高等特征。对城市热环境评价方法进行梳理与回顾,从城市微气候、空间形态、山地地形地貌、社会活动强度四个方面对山地高密度城市热环境的影响机制进行讨论,提出通过增设通风廊道、营造山水化蓝绿空间和强化高密度合理开发等设计策略协调作用,提升山地高密度城市热环境品质,营造舒适的山地城市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高层住宅太阳能立面集热一体化设计中,集热器立面最佳倾角与布置高度是建筑师在方案初始阶段就要考虑的因素。该文在对高层住宅立面太阳辐射量与有效日照时间段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太阳能集热与窗口遮阳功能的一体化设计方案,定量研究了集热器倾角与窗口遮阳的平衡关系;针对立面结合典型高层住宅布局模式,研究了不同类型高层住宅对北向住宅的日照影响,得出集热器最低悬挂高度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将为建筑师在高层住区规划与集热器在立面的布置方案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