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铸造镍基高温合金M963的显微组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经 16 5 0℃高温熔体处理后的铸造镍基高温合金M96 3在铸态和热处理态的显微组织 ,测定了其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 ,M 96 3合金在铸态下具有良好的塑性 ,组织由γ固溶基体、γ 析出相及分布在枝晶间的γ +γ 共晶和细小骨架状MC碳化物组成 ;经 12 10℃× 3 5h空冷处理后 ,沿晶界、枝晶界析出方块状M6C碳化物 ,在晶内析出针状M6C碳化物 ,导致拉伸性能尤其是高温拉伸性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离心铸造气门座圈用高铬铸铁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气门座圈的生产和使用要求,研究了一种成分的离心铸造高铬铸铁铸态和回火态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离心铸造的高铬铸铁其铸态组织由初生奥氏体、共晶奥氏体和共晶碳化物组成,回火态组织由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共晶碳化物组成;热处理后的高铬铸铁消除了内应力,减小了晶格畸变,具有较好的强度,并且有一定的硬度。离心铸造高铬铸铁气门座圈能满足大功率内燃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朱凌云 《铸造纵横》2004,(12):29-30
本文从优化成分设计、熔炼、变质处理、铸造及热处理等工艺控制措施入手,综合介绍了铸态高铬屈氏体磨球的生产过程,并经生产试验使各工艺参数达最佳匹配,为生产出高质量的铸态高铬屈氏体磨球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铸态高铬白口铸铁金相组织对抗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得到铸态高铬白日铸铁的金相组织主要为:铬奥氏体加M_7C_3共晶碳化物和铬屈氏体加M_7C_3共晶碳化物;采用稀土变质处理,可使晶粒细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机械性能和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5.
《铸造技术》2016,(12):2535-2537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硬度和冲击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过共晶高铬铸铁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的过共晶高铬铸铁铸态显微组织由共晶莱氏体和粗大杆状或六方形状的一次Cr_7C_3型碳化物组成;由于淬透性较低,当保温时间为2 h,淬火温度较低时,在共晶碳化物周围存在铁素体;只有加热到1 050℃时,共晶中的奥氏体在随后的空冷过程中才能转变为全部马氏体组织,硬度达到最高值64.5 HRC;淬火加热温度为1 050℃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硬度降低;随着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过共晶高铬铸铁的冲击吸收功呈下降趋势,但数值总的来说不高且差别不大,范围在1~2 J之间。  相似文献   

6.
《铸造》2000,(9)
1 金属型湿砂型缩包铸球复合模具 专利号 :91 2 0 1 72 2 8此模具是一型多铸 ( 4~ 8个 )。与砂型铸球相比 ,具有组织致密、内外硬度均匀、工艺出品率高 (大于 75% )、废品率低(小于 5% )、铸铬系磨球省略高温处理等优点。平均吨球消耗模具费 30~ 50元。可向用户提供模具加工图纸 ,也可代加工模具。2 铸态屈氏体磨球 专利号 :91 1 0 0 1 6 8 9本磨球属高铬球系列。金属型铸造 ,不需高温淬火 ,铸态下直接获得屈氏体基体组织 ,经低温时效后使用 ,与淬火马氏体高铬球相比 ,具有成本低 (吨球低 10 0 0元 )、破碎率低 (小于 0 2 % )、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RS-7130E型光学显微镜、D8 Focus型X射线衍射仪(XRD)和带有能谱仪(EDS)的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不同熔炼温度和时间对AM60B-3Sr镁合金铸态显微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670℃保温15min和700℃保温15 min两种熔炼工艺条件下,AM60B-3Sr合金的铸态组织中都有Mg17Al12共晶相,未发现有锶化物新相形成;在730℃保温15min熔炼工艺条件下,合金的铸态组织由α-Mg枝晶和沿枝晶界分布的层片状α-Mg+Sr5Al9共晶组成;在735℃熔炼时,随保温时间的增加,共晶组织的数量增加,晶粒尺寸减小.  相似文献   

8.
离心铸造复合辊套用高铬铸铁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复合辊套的生产和使用要求,研究了3种成分的高铬铸铁通过金属型铸造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金属型铸造的Cr20高铬铸铁其铸态组织由枝晶奥氏体、共晶奥氏体和共晶碳化物组成;具有较好的韧性,并且有一定的耐蚀性和良好的耐磨性;铸态硬度达到HRC55左右。Cr20高铬铸铁能满足轧辊的生产和湿摩擦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应用FESEM、EBSD、萃取相分析及热模拟压缩等实验方法研究了难变形高温合金GH4975的铸态组织,铸态热压缩及均匀化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结果表明,GH4975合金铸态组织的主要析出相为γ′相、一次MC碳化物相及共晶相。合金中的主要偏析元素为Ti、Nb和W。铸态合金经热压缩后极易开裂,开裂主要由一次碳化物、共晶相及一次粗大γ′相的不协调变形导致。经1180℃、50 h均匀化热处理后,合金中的元素偏析完全消除。在1180℃均匀化过程中除共晶相回溶外,一次碳化物的数量和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均匀化后合金中的强化相和一次碳化物发生了综合互协调作用,使合金的热变形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4种固溶温度:1000、1040和1080和1120℃×4 h,AC(空冷)+双时效(845℃×24 h/AC+760℃×16 h/AC)热处理制度对铸造waspaloy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waspaloy合金组织由γ基体、团状γ'相和MC碳化物组成。固溶处理后,铸态γ'相溶解到基体中,并随固溶温度升高,铸态γ'相含量逐渐减少。当固溶温度大于1080℃时,枝晶形貌消失,铸态γ'相完全溶解;在随后845℃稳定化处理过程中,均匀细小的二次γ'相开始析出,MC碳化物开始分解,并在晶界处析出不连续的粒状M23C6碳化物;经过760℃时效处理后,更多均匀细小的二次γ'相析出并长大。最终确定铸造waspaloy合金的最佳固溶温度应大于1080℃,此时经时效后组织更加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洛氏硬度计等仪器,研究了离心铸造高铬铸铁轧辊铸态及淬火与回火后的显微组织结构、碳化物和硬度等。结果表明:高铬铸铁轧铸态组织主要是由奥氏体+少量马氏体+(Cr,Fe)7C3碳化物组成,碳化物呈粗大板条状或块状,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得到回火马氏体+(Cr,Fe)7C3+Cr7C3碳化物的组织,组织中粗大板条状碳化物消失,得到细小块状或椭圆状碳化物。该高铬铸铁轧辊铸态硬度为56.0HRC左右,在950℃淬火及400℃回火处理后硬度增加到了约65.5HRC。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采用金属型铸造、在铸态下获得屈氏体高铬铸铁磨球的可能性;说明了屈氏体磨球化学成分的选择原则、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的特点。试验证明,金属型铸造屈氏体高铬铸铁磨球的综合机械性能良好、耐磨、球耗量低(50—90克/吨水泥),一般比40Cr球的耐磨性高2倍左右,是普通锻钢球的10倍以上。应用发现,该种磨球基本无碎裂或剥皮现象发生。与淬火球相比,由于省去了高温热处理工艺,可明显省能减耗,因而在市场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0.3%~0.9%Nb对铸态及热处理态Cr8Mo2SiV冷作模具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造Cr8Mo2SiV钢共晶碳化物枝晶粗大,成网状分布于晶界上。随着Nb的加入,钢的铸态组织和共晶碳化物都得以改善,难熔铌的碳化物增多,抑制了奥氏体晶粒长大;经热处理后,钢的共晶碳化物由网状变为粒状和块状分布于基体中,综合力学性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一种铸造奥氏体耐热耐磨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试验钢铸态显微组织由树枝状的奥氏体晶粒和共晶组织,以及少量呈球形均匀分布的MnS组成,共晶组织中的碳化物呈典型的鱼骨状形貌特征,类型有M_6C型(M主要为Fe、W、Cr、Mo)和MX型(M主要为Nb,X主要为C和N)两种;在1 200℃以上保温固溶处理后,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M_6C型碳化物逐渐溶解,而MX型碳氮化物颗粒球化并长大,硬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高铬铸铁Cr13Mn3MoV2经亚临界与深冷处理后的组织、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高铬铸铁的显微组织主要是由奥氏体、马氏体和(Cr,Fe)7C3共晶碳化物组成.高铬铸铁经深冷处理后的硬度明显高于空冷,相比铸态,随着亚临界处理温度从400℃到650℃,其经历了从低于铸态硬度到硬度增大并超过铸态,并且出现二次硬化再到硬度又降低的过程,这主要是在热处理过程中马氏体的回火及残余奥氏体转化为马氏体的结果.在520℃和600℃进行亚临界处理耐磨性最好,而在540℃,其耐磨性能最差,而且硬度与耐磨性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固复合的方法制备铸态复合耐磨试验钢,且分别进行等温淬火和淬火-回火处理,利用扫描电镜、硬度计及冲击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对高铬高碳钢/碳钢复合铸造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JMatPro软件对试验钢不同温度下平衡相种类与含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铸态高铬高碳钢/碳钢复合材料耐磨层的微观组织由网状碳化物和粒状珠光体组成;基体层为由粗大的奥氏体在较快冷速下形成的魏氏组织。等温淬火后试验钢耐磨层形成了网状碳化物+细粒状碳化物+奥氏体+铁素体的微观组织,基体层形成了块状铁素体与珠光体的微观组织;淬火-回火后试验钢耐磨层形成了网状碳化物+细粒状碳化物+马氏体的微观组织,基体层形成马氏体+上贝氏体的微观组织。经过等温淬火的试验钢耐磨层硬度为493 HBW,冲击吸收能量为2.6 J,基体层冲击吸收能量为79.2 J;经过淬火-回火的耐磨层硬度为629 HBW,冲击吸收能量为1.6 J,基体层的冲击吸收能量为20.0 J。考虑复合耐磨钢需要抵抗较高冲击载荷,880 ℃保温2 h空冷至320 ℃保温5.5 h的等温淬火为更优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7.
马亚芹  于兴福  孙文儒 《铸造》2014,(2):185-189
采用水淬法测定出铸态及采用不同温度阶段处理后的K417G合金γ+γ′共晶相的初始熔化温度,对铸态合金及水淬处理后的合金的微观组织采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确定出阶段热处理对合金中γ+γ′共晶相的初始熔化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态K417G合金中的γ+γ′共晶相主要由细小的γ+γ′共晶组织和粗大的γ′相组成,在共晶相的前沿存在少量的硼化物共晶组织。铸态K417G合金中的γ+γ′共晶组织的熔化主要发生在共晶相的前沿,熔化后出现大量的白色组织相。电子探针对熔化区的分析表明,熔化后形成的激冷组织主要为γ+γ′共晶,熔化区主要富集B、Mo和Cr元素。铸态合金中的γ+γ′共晶的初熔温度为1 220~1 230℃,而经1 090℃、1 100℃和1 110℃阶段处理10 h后合金中的γ+γ′共晶的初熔温度升高至1 280~1 290℃。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金相观察、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拉伸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固溶处理工艺对砂型铸造Mg-4Y-2Nd-1Gd-0.4Zr镁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铸态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和共晶Mg24 Y5相组成,共晶相区域存在少量的方块相;固溶处理后,合金中方块相明显增多,且主要分布在晶界处;525℃×8 h为合金的最佳固溶工艺;铸态与固溶态合金的室温拉伸断裂方式有所不同,铸态合金总体呈准解理断裂,而525℃×8 h固溶处理后则为典型的穿晶解理断裂方式。  相似文献   

19.
张云鹏  王琥 《铸造》1991,(5):17-21
通过以低合金白口铸铁为原料,以离心与静力金属型铸造工艺生产的两种磨球的组织与性能的研究发现,离心磨球的碳化物呈板块状,基体组织为等轴晶,且屈氏体进一步细化,离心磨球的硬度不因离心铸造发生明显变化;但其冲击韧性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铸造》2019,(6)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EPMA)和拉伸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搅动法细晶铸造K492M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显微组织观察表明,铸态组织主要包括γ基体、γ′相、碳化物及γ/γ′共晶;热处理后,合金枝晶干和枝晶间处的γ′相由大、小两种尺寸组成,共晶组织未完全溶于基体;碳化物沿晶界析出,呈链状分布。合金在750℃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157±12)MPa和(9.1±2)%。抗拉断口SEM观察显示,断裂机理主要为韧窝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