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低合金空冷马氏体/贝氏体钢颚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低合金空冷马氏体/贝氏体铸钢的成分、组织、性能和变质处理工艺及热处理工艺特点。颚板装机试验表明,多元低合金钢经850-950℃淬火和300-400℃回火后,其寿命为高钢颚板的3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5.
6.
7.
探索了控制冷却热处理工艺对中高碳Si-Mn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高碳Si-Mn钢经控冷工艺处理后在很宽的工艺参数范围内能够获得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随着试样在油中冷却时间的延长,块状残留奥氏体量不断减少,残留奥氏体薄膜含量不断增加;材料的强度、塑性和韧性随着油冷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材料经油中冷却7s~8s后在空气炉中360℃保温3600s~5400s处理具有最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这主要归因于残留奥氏体薄膜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及在机械载荷作用下的TRIP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碳低合金马氏体钢板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中碳马氏体钢的化学成分、组织性能;制定了中碳马氏体钢的热处理工艺。实际装机试验表明,中碳马氏体钢衬板的相对在笥是高锰钢衬板的1.52倍。 相似文献
9.
低合金超高强度贝氏体钢的晶粒细化与韧性提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系列Si,Mn,Ni等合金元素合金化的低碳超高强度贝氏体钢(LUHSBS),通过控制相变温度、冷却与回火参数,可明显提高其韧性.与同等强度(>1500 MPa)的高级马氏体钢23MnNiCrMo相比,研制的LUHSBS冲击吸收能(AKV≥185J)提高3倍以上.强度与韧性优化结合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细化、贝氏体铁素体(BF)中含碳量增加、碳化物消除以及存在较高体积分数的稳定膜状残余奥氏体(AR).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证实:钢中不存在对韧性有损伤作用的块状AR;不仅切变单元超细化,而且超细晶粒的平均尺寸小于20 nm,部分切变单元的平均厚度仅约1.6 nm.这些精细组织是影响钢的强度、AR稳定性和AKV增加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强度与韧性改善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碳低合金耐磨钢衬板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碳钢中加入适量的Mn、Cr、Mo等合金元素,以提高淬透性、细化晶粒、固溶强化等,使新型中碳低合金耐磨钢的综合性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采用普通的铸造、热处理工艺,生产出耐磨性好、安全可靠的球磨机衬板,使用寿命比原应用的高锰钢衬板提高1.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12.
介绍了中碳低合金稀土耐磨钢锤头的化学成分、熔炼、变质处理和热处理工艺.试样测试表明,锤头硬度可达52HRC以上,冲击韧度达20J/cm2以上.采用CO2硬化水玻璃砂无箱立浇串铸工艺,设计工装,可以获得优质健全的锤头产品. 相似文献
13.
《材料热处理学报》2017,(7)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一种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高强度(HSLA)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910℃淬火后组织为粒状贝氏体,贝氏体板条界面及板条上分布有条状或块状M-A岛。回火温度在350~550℃区间升温时,M-A岛分解析出渗碳体;回火温度为635℃时,M-A岛完全分解为细小弥散的渗碳体颗粒;回火温度升至700℃时,贝氏体铁素体组织发生再结晶,板条结构消失,成为块状铁素体结构,渗碳体明显粗化。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和-50℃冲击功增加,屈服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冲击断口由脆性解理断口向韧性纤维断口变化。经过910℃淬火+635℃回火后达到最佳的强韧匹配度,抗拉强度为606 MPa,-50℃冲击功达到279 J。 相似文献
14.
贝氏体组织与贝氏体钢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本文叙述了Mn-B系贝氏体钢在我国的最新发展、应用状况及发展前景,与Mo-B系对比,表明Mn-B系贝氏体钢的技术和效益的优越性,阐述了贝氏体显微组织、形貌、精细结构以及超精细结构的新发展及其对贝氏体钢断裂过程的影响,在理论上部分地解释了贝氏体钢的优越性能,并提出了新的成分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一种微碳低合金钢在罩式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组织演变和再结晶动力学规律,根据Johnson-Mell理论和Arrhenius再结晶激活能的计算,建立了再结晶体积分数与退火温度和等温时间的热力学模型及退火温度与完全再结晶所需时间的动力模型。结果表明,两个模型相互得到验证,并都揭示了随退火温度的增加,再结晶孕育期和完成时间缩短的规律;在同一温度下,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直至完全再结晶。另外,发现在Ac1附近退火时,存在再结晶与相变的竞争现象,当保温时间较短时以再结晶过程为主,而长时间保温时则以相变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16.
对几类不同结构的消失模铸钢件在不同条件下的表面增碳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类铸钢件表面增碳的影响因素,并测试了力学性能.同时,比较了砂型铸造与消失模铸造的齿条的力学性能,探讨了消失模铸造对铸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铸件结构(如尺寸、形状和比表面积)、浇注系统、钢液原始含碳量、模样密度等不同程度地影响铸钢件的表面增碳幅度,表面增碳的不均匀性导致了力学性能的不均匀性.此外,消失模铸件比砂型铸件表面硬度明显提高,并具有一定的冲击韧度. 相似文献
17.
对一种中碳贝氏体钢进行900℃保温1h奥氏体化处理,分别在200、250、300℃进行不同时间的等温处理,测定维氏硬度,观察金相组织,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试验钢的热处理工艺、硬度和微观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钢等温处理后的室温组织由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随保温时间延长,马氏体含量逐渐减少,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多,并趋于稳定,相应地,试样硬度逐渐降低,趋于平缓;贝氏体亚结构由纳米级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及板条间残留奥氏体构成,没有碳化物析出。 相似文献
19.
在工程机械领域,工况不同,对材料的要求也不同。为了满足中等冲击条件下较高的耐磨性能需要,研制了低合金贝氏体钢。对低合金贝氏体材料的成分和热处理工艺进行设计,并与其它耐磨材料(低合金钢,高锰钢,高铬铸铁)的力学性能、金相组织、耐磨性能等进行了比较。试验证明:低合金贝氏体材料在中等冲击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具有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20.
正1概述为了开发我国青海盐湖中的钾矿资源,在国家攻关项目中列入了低合金耐腐蚀钢及其配套焊条的研制内容。由于盐湖一带的环境条件恶劣,腐蚀介质中有MgCl2、KCl和NaCl等,故要求采用耐腐蚀性优良的钢种。国外在盐田设备上使用的低合金耐腐蚀钢以法国的APS钢为代表,故我国也研制了与其成分相近的低合金耐腐蚀钢,包括Cr2-Al和Cr4-Al两个成分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