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促进栀子的开发利用,以栀子成熟果实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栀子油。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酶种类、加酶量、酶解pH、酶解温度、液料比、酶解时间对栀子油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实验进行工艺条件优化,并对各种酶提取的栀子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栀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中性蛋白酶、加酶量0.7%、液料比3∶1、酶解pH 7、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7 h,在此条件下栀子油得率为7.27%,与空白组(3.34%)相比提高了117.66%;栀子油中亚油酸含量最高,超过5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左右。不同酶提取栀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水酶法提取甜杏仁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水酶法提取甜杏仁油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运用SAS8.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添加量3个因素对甜杏仁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甜杏仁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3.0 h,酶解温度54.95℃,酶添加量3.22%,甜杏仁的提取率可达43.24%.  相似文献   

3.
以油脂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水酶法提取油莎豆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油莎豆油得率的主次因素依次是酶的种类、加酶量和酶解时间;水酶法优化条件为使用豆粕专用酶、加酶量2.5%、酶解时间5 h.验证试验表明,最优条件下油莎豆油得率为92.12%.  相似文献   

4.
以亚麻籽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亚麻籽油的超声酶解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亚麻籽经脱胶后,探究了料液比、加酶量、酶解pH、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对亚麻籽油得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设计五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实验,确定响应面模型。根据模型回归分析得到超声酶解提取亚麻籽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加酶量0.10 g,酶解pH 10,超声时间40 min,提取温度50℃,在该条件下亚麻籽油实际得率达到(30.52±0.04)%。超声辅助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条件简便、快速,得率高,可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以油莎豆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油莎豆多糖。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加酶量和pH值进行优化,并考察油莎豆多糖的抗氧化性,结果显示酶法提取油莎豆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酶解时间34 min、酶解温度61℃、加酶量1.7%、pH4.55,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5.86%。油莎豆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其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60.54%、72.82%。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沙枣多酚超声波酶法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沙枣多酚超声波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2%,酶解温度45℃,pH4.8,酶解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沙枣多酚的得率为9.13%;影响沙枣多酚得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酶添加量〉p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  相似文献   

7.
杜仲籽油的水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鑫  杨青  万莹  万端极 《食品科技》2012,(6):205-208
研究水酶法提取杜仲籽油的酶解最佳条件,重点考察了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pH值及酶解时间等对杜仲籽油得率及油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出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0、加酶量为1%、酶解温度为55℃、酶解pH值为8.5、酶解时间为3h。在此条件下,杜仲籽油的得率稳定在81.3%,油呈黄色,清澈透明,且油脂的过氧化值在2.90,酸价在0.60,均在国家强制规定的一级品范围内,但水分含量在0.16%,相对偏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挤压膨化预处理水酶法提取大豆油的同时,也有较高的多肽得率。利用水酶法应用于大豆多肽的提取,并应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得出大豆挤压膨化后水酶法提取多肽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1.6%、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3h、料水比1:5、酶解pH9.6。经过验证与对比实验可知,在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下大豆多肽得率可达到41.36%左右,比相同酶解条件下未经挤压膨化预处理大豆多肽得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微波辅助酶法提取绞股蓝皂苷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传统水提法提取得率低的问题,研究微波辅助酶法提取绞股蓝皂苷工艺。采用响应面法筛选酶法提取中复合酶的最佳配比,确定了复合酶最佳配比为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质量比为4∶5∶5,再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微波辅助酶法提取绞股蓝皂苷主要因素为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微波时间,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酶添加量1.8%、酶解温度52 ℃、酶解时间2 h、微波时间4 min,此工艺条件下绞股蓝皂苷得率为7.88%。该提取方法与传统水提法相比,产品得率增加了68%,且提取温度较低,工艺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0.
以临安山核桃仁为原料,结合超声波辅助,研究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酶酶解制取山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中性蛋白酶4种酶配比为2∶5∶2∶4,料水比1∶5,加酶量1.6%,酶解温度45℃,酶解pH值为7.0,酶反应时间3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山核桃油得率为54.23%。  相似文献   

11.
水酶法同时提取油茶籽油及蛋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与油脂》2015,(9):58-61
采用水酶法从油茶籽仁中同时提取油与蛋白。经筛选,使用碱性蛋白酶水解油茶籽仁水液,并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和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5、蛋白酶用量1.5%、酶解p H 8,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4 h。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油茶籽油得率为74.61%,油茶籽蛋白得率为82.28%。  相似文献   

12.
以黑木耳为原料,采用酶法进行前处理后用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黑木耳蛋白质,获得黑木耳蛋白质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以蛋白质得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蛋白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混合酶解最佳前处理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H 4、酶解时间2 h、酶添加量(加酶量/木耳干质量)0.8%。黑木耳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91(g/mL)、超声温度49℃、超声时间40min。最佳提取条件下黑木耳蛋白得率为4.84%。试验表明经酶法前处理后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法能显著提高黑木耳蛋白质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13.
王恺  田振华 《中国油脂》2022,47(8):31-33
为提高亚麻籽油提取率,以亚麻籽为原料,采用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亚麻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果胶酶添加量3%、酶解温度56℃、酶解时间6 h,在此条件下亚麻籽油提取率为85.64%。采用果胶酶可以有效提取亚麻籽油。  相似文献   

14.
以沙棘果浆为原料,采用复合酶酶解技术对沙棘果油进行提取,考察提取过程中加酶量、果胶酶与纤维素酶质量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沙棘果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0.30 g(以100 g沙棘果浆计)、果胶酶与纤维素酶质量比1.54∶1、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4.24 h,在此条件下,沙棘果油得率为5.28%,比优化前提高了19.7%。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酶法提取胡麻籽油并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即20 g研碎油料,加酶量为0.10 g,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h,最适pH 5.4,料液比1∶1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9 h。另外,水酶法提取胡麻籽油的提油率比水浸法提取胡麻籽油的提油率高24.55%。  相似文献   

16.
水酶法提取南瓜子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瓜子为原料,建立以水酶法提取南瓜子油新工艺.研究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为:选用纤维素酶,加酶量0.8%、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h、酶解pH 6.0,在该工艺条件下,提油率可达40.6%.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酶法从巴旦木中同时提取油与水解蛋白。依次使用复合细胞壁多糖水解酶(纤素酶;果胶酶=1:2)和碱性蛋白酶水解巴旦木浆,并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水酶法提取巴旦木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粒径40目、复合细胞壁多糖水解酶用量3.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4h、碱提pH9.0、蛋白酶用量1.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h;水酶法提取巴旦木水解蛋白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5、粒径30目、细胞多糖水解酶用量3%、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h、碱提pH8.5、蛋白酶用量1.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5h。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总的巴旦木游离油和水解蛋白得率分别为68.74%和74.39%。  相似文献   

18.
水酶法提取油莎豆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油莎豆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建立一种油莎豆油提取新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水酶法提取油莎豆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油工艺为:料液比1:7,加酶量0.4%,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提油率高达86.82%.在上述影响因素中,混合酶的添加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酶解温度,再次是料液比,酶解时间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9.
吕品  宋慧慧  李朋伟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6):193-197,214
对莽吉柿果壳中原花青素的超声波-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进行回归分析,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酶解时间 > 酶解温度 > 超声功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酶解时间68 min、酶解温度58.5℃、超声功率320 W、超声时间20 min,实测原花青素得率12.29%,与模型预测值12.50%的相对误差为1.68%,拟合度良好。本研究结果为莽吉柿果壳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波酶法对红松树皮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多酚得率、DPPH·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酶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80min,超声功率250W,酶解温度45℃,酶添加量4.0%,酶解时间70min和pH4.8此时,多酚提取量达到78.79mg/g,DPPH·清除率为63.68%.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红松树皮多酚的超声波酶法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且此工艺提取的多酚得率较高及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