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能耗模拟方法研究了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的节能设计及经济性。以武汉市为例,借助能耗模拟软件DeST-h分析了被动房标准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实用性,提出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围护结构指标体系和比较具有经济性的设计方案。研究表明:空调间歇运行模式下,不采用外遮阳时,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的外墙传热系数宜取0.2~0.4 W/(m~2·K),外窗传热系数不宜超过2.3 W/(m~2·K),综合遮阳系数不宜超过0.4;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时相应外窗传热系数还可适当提高。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相对于湖北低能耗住宅的增量成本并不高,合理地设计可将增量成本控制在30~50元/m~2之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大力推广和应用,钢结构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建筑或将成为未来建筑领域研究的重要体系和发展新方向之一.以"装配式"为手段,以"性能提升"为目标,可充分发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轻质、高强、大跨度、平面布置灵活等优势,实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的有机融合,满足消费者对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城市住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介绍了建筑工程中城市住宅被动式超低能耗的概述,论述了城市住宅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的应用意义,阐述了被动式建筑的主要优势,提出了被动式超能低耗建筑技术在应用中遇到的基础问题,最后论述了城市住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应用,希望能够为建筑行业在绿色发展方面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4.
《施工技术》2021,50(12)
介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现状,指出方案设计是被动式建筑技术落地的重点内容与关键环节。为解决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住宅方案设计研究偏理论、对实践指导性不足的缺点,采用总结实践经验的方式进行某地产住宅产品方案设计,综合考虑住宅产品、被动式建筑技术和相关部品件特点后形成方案设计阶段的共性设计,包括建筑空间中被动式区域划分、标准层设计、地下部分、屋面部分和立面部分。  相似文献   

5.
焦化厂公租房项目作为第一个在高层公租房中按超低能耗被动式策略进行设计的住宅建筑,同时结合了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技术,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通过分析超低能耗被动式设计的能耗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基于超低能耗被动式策略的设计优化,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与超低能耗技术有效结合,实现了装配式与被动式的成功结合。  相似文献   

6.
超低能耗建筑旨在使运行能耗最小化的同时,给住户提供比常规住房更好的室内空气质量(IAQ)和热湿条件。这种技术体系的核心是实现被动技术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建筑本身的冷热需求,同时优先应用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建筑供暖、供冷和照明能耗。本文以青岛地区中德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推广示范小区为例,首先介绍了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的被动设计方案;其次,详细介绍了项目的暖通空调设计方案,包括冷热源系统、新风系统、厨房通风等方面的设计;最后,对典型住户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分析了系统运行效果。本文的研究旨在探索超低能耗住宅被动设计及暖通空调设计方案,为住宅的低碳设计提供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7.
主要探讨当前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结合某住宅工程,分析了有关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系统与技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消耗.从应用效果来看,达到了应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系统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能耗为目标的。作为寒冷地区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改造项目,其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特殊部位的保温、无热桥、气密性等节点设计,且设计难度有所提升。通过该类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项目的改造实践,希冀为寒冷地区的新建或改造从设计思路、技术应用、建造成本、区域气候特点、节点设计等方面提供良好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为让世界和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及关注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同仁了解中国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现状和政策导向,向广大开发商和业主展示高性能建筑材料,产品及设备,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联盟将联合各方力量于11月5-6日在山东青岛市举办"2015年国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大会暨第二届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国际研讨会"。此次大会以"技术引导,健康发展"为主题与国内建筑节  相似文献   

10.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明确了应对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进行标识评价。本文将结合首批授予评价标识的19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围绕围护结构保温系统、高性能门窗、气密性设计、无热桥处理、被动式技术、主动式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重点技术环节,对其技术应用水平和增量成本分布进行分析,为今后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研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为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联盟各有关单位和专家:由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联盟牵头主办的"2015年全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大会暨第二届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国际研讨会"(简称"超低能耗大会")将于11月在中国青岛市召开。当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广泛接受,逐步实现超低能耗也是我国在建筑领域"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重要抓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将引领我国建  相似文献   

12.
建筑气密性是决定建筑品质和性能的关键性指标之一.聚焦建筑气密性构造节点研究,重点阐述了钢结构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建筑气密性研究路径的思考.针对改善建筑气密、水密等问题,提出了研究路径,涵盖市场调研、设计优化、工艺研究、理论和试验论证、技术推广应用5个方面,可助力钢结构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建筑气密性技术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对山东城建学院被动式超低能耗实验实训中心项目进行介绍。首先介绍了德国被动房的定义及技术特征,以及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发展情况。山东城建学院被动式超低能耗实验实训中心项目是山东省首批被动式超低能耗示范项目中面积最大、功能最复杂的示范项目。就本项目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方案设计、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点设计、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机电系统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示范项目的设计理念,本项目的设计经验将对国内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6,(9)
实现人居环境与建筑环境质量、节能减排及地域文化传承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被动式建筑设计技术的应用能够以建筑所在地气候和资源环境条件为基础建设超低能耗建筑,这对于促进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本文从被动式设计概述入手,分析了被动式设计的原理和关键技术,并探讨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及具体应用,旨在为相关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论文分析了案例中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难点,并从建筑布局、建筑单体、细部构造3方面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整体设计思路与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金虹  邵腾 《当代建筑》2021,(9):51-54
受严寒地区特殊气候条件和村镇经济水平的制约,村镇住宅供暖能耗较高,而优先利用被动式低能耗技术措施来降低用能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也会衍生出投资成本增加的问题.本文以严寒地区某村镇住宅设计为例,基于建筑能耗和经济性多目标优化,运用MOBO-EnergyPlus多目标、多参数优化平台建立物理模型,采用NSGA-II算法对与能耗和成本相关的设计参数组合进行筛选,得出协同双目标的Pareto非支配解集及全局均衡解,并划分满足不同需求的技术模板,为严寒地区村镇被动式低能耗住宅设计模式构建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作为高技术含量的绿色建筑类型,一直受到业内关注,但是将这两种技术应用于同一项目的实际案例尚少。以被动式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海淀永丰居住项目的设计实践,探讨被动式超低能耗装配式居住建筑中可能遇到的设计难点及解决方式,以期对后续此类项目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门窗》2014,(8):63-63
<正>2012年,秦皇岛市在全国率先启动被动式低能耗住宅示范项目,建成国内首座被动式住宅。2013年,秦皇岛"在水一方"被动式低能耗住宅示范项目通过住建部和德国能源署验收,标志着我国第一座被动式建筑建设成功。近日编辑了解到,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由当地政府投资的大蒲河小学、西河南中学和团林实验学校目前已完成施工图细化设计,据悉,这个项目是按照被动式住宅的标准设计,由德国能源署完成审查。预计1年后,3所被动式校舍——国内首个被动式建筑示范学校将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探究上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技术路径为目的,以一典型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从上海现行节能设计标准出发,结合DeST软件对住宅能耗进行分析,分解能耗目标,然后参考现有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和策略,计算主动式和被动式节能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节能贡献率,最后基于计算结果提出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我国面对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建筑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更是消耗着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并且住宅是我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类建筑群体,寻找一种合适的节能绿色设计方法来降低住宅建筑能耗势在必行。本文以我国首个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区秦皇岛"在水一方"为例,详细分析其建筑设计和被动式节能技术,指出被动式住宅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