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对9个不同物种油茶果样品以及16个不同产地的油茶籽样品中的6种PAEs进行了检测,分析了油茶籽中PAEs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各个物种油茶以及各产地油茶籽普遍存在PAEs污染,以DIBP、DBP和DEHP为主。油茶果在自然生长时已经受到环境中PAEs污染。油茶果不同部位对PAEs单体的富集能力不同,油茶籽壳中DIBP和DEHP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油茶果皮和油茶籽仁,DIBP在油茶果皮、油茶籽壳、油茶籽仁中的平均含量分别是0.051、0.120、0.027 mg/kg,DEHP在油茶果皮、油茶籽壳、油茶籽仁中的平均含量分别是0.035、0.195、0.053 mg/kg。各产地油茶籽的油茶籽壳中PAEs平均总含量3.72 mg/kg,明显大于油茶籽仁中PAEs平均总含量为0.154 mg/kg。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不同精炼工序后油茶籽油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精炼过程中可能引起油茶籽油中PAEs含量增加的来源。结果表明,脱酸和水洗对油茶籽油中PAEs的含量影响不大,脱色和脱蜡中的过滤操作会造成油茶籽油中DIBP、DBP和DEHP的含量不同程度增加,而过滤使用的滤纸和滤布则是DIBP、DBP和DEHP的主要来源;但是脱臭可以有效减少油茶籽油中PAEs的含量,经过脱臭的油茶籽油中DIBP、DBP和DEHP的质量分数分别减少了86.2%~97.3%,85.6%~91.7%和53.2%~76.7%。 相似文献
3.
4.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赣州市是全国重要的油茶种植区,也是江西省最大的油茶主产区之一.为提高赣南特色油茶籽油的品质,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本文从赣州市油茶籽油行业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影响因素如酸价、苯并[a]芘、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bis(2-e... 相似文献
5.
通过从生产企业取样、实验室培养等方式研究探讨了油茶籽及油茶饼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风险.初步分析,在目前油茶籽冬季收果,冬、春季节集中加工的情况下,油茶籽及油茶饼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几率较小.经过人工接种培养7、14 d和21 d,油茶饼中检测到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含量分别为1.7、3.6 μg/kg和9.9 μg/kg,而油茶籽仁中AFB1的含量分别为2.6、1.8 μg/kg和低于检出限0.2 μg/kg,说明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油茶籽可以被黄曲霉所感染.这为高温季节油茶籽及油茶饼的安全贮存和生产安全提供了警示. 相似文献
6.
7.
8.
9.
霉变油茶籽对压榨油茶籽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霉变油茶籽对压榨油茶籽油的影响,选择在新鲜油茶籽中,按不同比例添加严重霉变的油茶籽,分别混合粉碎后,120℃干燥至水分含量为4%~7%,然后冷却到50℃,分别投入榨油机进行压榨,称取所得油茶籽油,计算出油率,并将油茶籽油过滤,检测其透明度、气味、滋味、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结果表明:霉变油茶籽对油茶籽出油率和油茶籽油气滋味、酸价影响较大,但没有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为了确保油脂品质,消除潜在风险,在榨油前应进行霉变油茶籽的筛选。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同时检测油茶籽油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气相色谱法。6种PAEs在0.1-12.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03-0.07μg/m L,定量限(S/N=10)为0.09-0.11μg/m L。6种PAE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1.6%-107.5%,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5%-8.8%。利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了11个油茶籽油样品,结果表明市售油茶籽油中均含有不同含量的DIBP、DBP和DEHP,部分油茶籽油中的DBP和DEHP超过GB 9685—2008规定。油茶籽油中PAEs不完全来自包装塑料,油茶籽油在包装前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已经有PAEs迁入。 相似文献
11.
12.
以山茶油为原料,采用拟三元相图法优化微乳液配方并研究其稳定性。探讨助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值)和制备温度对形成微乳液的影响,通过计算并比较拟三元相图微乳区面积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值,然后采用电导率法区分山茶油微乳液类型,最后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具有最大加水量的山茶油微乳液的最佳条件为:固定山茶油与肉豆蔻酸异丙酯(IPM)(质量比1∶2)作油相占比34%,加水量15%,Tween80与Span80质量比4∶1作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Km值4∶1,混合表面活性剂与油相质量比6∶4,制备温度25℃。在最佳条件下,微乳液的类型为W/O型,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储藏稳定性、耐盐性和耐碱性。 相似文献
13.
14.
王龙祥罗凡郭少海姚小华钟海雁 《中国油脂》2020,45(3):58-61
以油茶籽为原料,研究微波和红外处理对压榨油茶籽油V_E中4种生育酚异构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籽毛油中α-生育酚含量较高(0.24~0.41 mg/g),β-、γ-、δ-生育酚含量低于检测限;油茶籽仁和油茶籽压榨毛油中α-生育酚初始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最佳处理条件为微波功率560 W,红外温度130℃;两种处理方式均加速了油茶籽中V_E的溶出和转化;微波处理比红外处理对α-生育酚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高品质油茶籽油,采用湿法提取油茶籽仁中油脂,并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12%、提油助剂添加量1%、提取温度55 ℃、提取时间5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油茶籽仁的提油效率达86%以上,所得油脂基本不含固杂,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维生素E、角鲨烯和谷甾醇含量分别高达189.0、221.9 mg/kg和385.2 mg/kg,高于T/LYCY 001—2020《特、优级油茶籽油》中优级油茶籽油的相应指标值,为高品质油茶籽油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