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为了对山核桃油产品流转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探究山核桃油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及其货架期预测方法。对在5、20、35℃下贮藏的山核桃油进行感官评定,测定其酸值、过氧化值,并进行动力学分析,应用Arrhenius方程进行拟合,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山核桃油感官品质与酸值、过氧化值呈极强的相关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山核桃油感官品质下降,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且温度越高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速率越快,过氧化值变化速率小于酸值;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规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的山核桃油货架期预测模型准确率在±10%以内。山核桃油在贮藏期间品质下降,通过酸值、过氧化值可较为准确地对5~35℃条件下贮藏的山核桃油货架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开发利用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的核桃资源,对该产地采摘的10种核桃及其油脂品质进行对比分析,检测了核桃横径、平均果质量、出仁率,核桃仁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出油率,核桃油酸值、过氧化值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0种核桃的平均果质量为7.76~17.03 g,横径为29.60~48.17 mm,出仁率为40.76%~57.39%;核桃仁水分含量均低于5%,粗脂肪含量为57.54%~69.26%;核桃油过氧化值与酸值均符合国标要求,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分别为5.25%~5.93%、2.17%~3.85%、27.32%~44.50%、42.22%~57.13%和4.43%~6.44%。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德昌37号、德昌7号和德昌11号更适合用于加工生产核桃油。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凉山州木里地区采摘的8种野生核桃为研究对象,对其特性及其油脂品质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检测核桃果重、横径、出仁率、核桃仁粗脂肪含量、出油率、水分、核桃油酸价、过氧化值和脂肪酸成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8种核桃的果重为4.86 g~13.98 g,核桃横径为24.95 mm~36.03 mm,出仁率为40.80%~55.86%,核桃仁粗脂肪含量为60.16%~68.04%,出油率为22.31%~44.36%,水分含量均小于5%,酸价与过氧化值符合国家标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高于90%;油酸含量为28.74%~37.73%,亚油酸含量为48.22%~55.73%,α-亚麻酸含量为5.35%~7.00%。经综合分析,木里5号核桃兼具低粗脂肪含量、高出油率、高油酸、高亚油酸、高α-亚麻酸、低酸价等优点,更适合用于加工生产高品质冷榨核桃油。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6 ℃条件下,不同水分含量(10%、12%、14%)大豆充氮气调(氮气浓度96%~98%)与常规贮藏60 d大豆品质指标和霉菌的变化情况。试验表明:充氮气调对抑制大豆发芽率下降,油脂酸值、过氧化值升高有一定效果。当大豆水分含量为10%,充氮对发芽率影响显著;当大豆水分含量为12%,充氮对发芽率、油脂过氧化值影响显著;当水分含量为14%,充氮对油脂过氧化值影响显著,对发芽率、油脂酸值影响极显著。充氮对大豆粗脂肪含量、霉菌菌落总数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核桃油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水代法、索氏抽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核桃油,并测定其理化特性、磷脂含量、总黄酮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油脂品质明显优于水代法和索氏抽提法所得油脂,具有色泽浅、酸值低、皂化值低、过氧化值低,总黄酮含量高等特点。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在90%以上,提取方法对核桃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钟迪颖 《中国油脂》2021,46(4):52-56
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结合塑料袋包装对核桃青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采用1-MCP结合塑料袋抽真空、1-MCP结合塑料袋更换保鲜剂、1-MCP结合塑料袋和裸放(CK)4种处理方式,将核桃青果置于温度(1±0.5) ℃、相对湿度85%~90%的贮藏环境中,贮期测定果仁水分、油脂、蛋白质、丙二醛含量及脂氧合酶活性,油脂酸值、过氧化值和核桃青皮褐变指数等指标,贮后(100 d)测定好果率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1-MCP处理结合塑料袋包装能抑制果仁水分、油脂、蛋白质含量的下降,降低果仁油脂酸值、果仁油脂过氧化值、果仁脂氧合酶活性、果仁丙二醛含量及核桃青皮褐变指数,提高核桃青果贮后的好果率及感观品质,综合贮后好果率和感观评分,以1-MCP结合塑料袋更换保鲜剂处理核桃青果贮后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7.
不同核桃贮藏前后油脂理化特性与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利用国内外核桃资源,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贮藏前后国内外七种核桃油中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五种主要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且测定了七种核桃油脂的酸价及过氧化值。结果表明,核桃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90%左右,部分核桃品种各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贮藏后,各脂肪酸含量发生变化。不同品种核桃脂肪酸变化不同:酸价先缓慢增加,之后增加较快;过氧化值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品种核桃酸价及过氧化值变化有差异,但趋势相同。核桃油脂酸价及过氧化值与不饱和脂肪酸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以去除水分的新鲜山核桃坚果为原料,经~(60)Coγ射线分别在0、0.8、2.0、5.0、8.0 k Gy剂量下辐照处理,然后置于温度(2±0.5)℃、湿度(RH)70%~80%的环境中密闭贮藏。期间对山核桃果肉主要营养成分(粗脂肪、粗蛋白质、油中脂肪酸、维生素E),氧化稳定性(酸值、过氧化值、O~-_2·生成速率、氧化诱导温度、氧化诱导时间)的动态变化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5.0、8.0 k Gy辐照处理显著加剧了山核桃贮藏期间酸值、过氧化值、O~-_2·生成速率的升高,降低了粗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含量,降低了氧化诱导温度和氧化诱导时间;与对照组及其他辐照组相比,2.0 k Gy剂量组较好地在贮藏期间保持了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E含量,对山核桃氧化稳定性影响较小,有助于保持山核桃营养和延长山核桃贮藏期。  相似文献   

9.
为得到高品质的核桃油及低变性的核桃蛋白,研究核桃油冷榨提取工艺。确定核桃仁碱法脱皮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0.6%,浸泡温度65℃,浸泡时间15 min。以脱皮核桃仁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核桃油液压冷榨最佳工艺条件为:压榨压力30 MPa,压榨时间40 min,入榨水分为1.5%,在此工艺条件下出油率为93.19%。对核桃油的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脱皮冷榨核桃油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特别是其色泽、酸值和过氧化值显著优于核桃油国家标准和热榨核桃油,冷榨核桃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3.02945%,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4个核桃主产区11个不同品种核桃为原料,去壳后分析核桃仁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并对压榨所得核桃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11个不同品种核桃仁的粗脂肪含量为49. 09%~68. 95%,水分含量为2. 12%~3. 10%,压榨核桃油的酸值(KOH)和过氧化值分别为0. 26~0. 51 mg/g、0. 12~3. 27 mmol/kg,均在国标所要求的质量指标范围内;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油酸含量为14. 42%~31. 46%,亚油酸含量为50. 49%~62. 78%,亚麻酸含量为9. 56%~14. 6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核桃仁炒制前后的品质差异.方法 收集我国7个核桃主产区的核桃样品,进行外观性状评价,并采用清炒法制备生、炒核桃仁.参照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核桃仁的水分、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其品质差异性.结果 生品中水分含量为3.89%~5.0...  相似文献   

12.
蔡达  刘红芝  刘丽 《中国油脂》2014,39(3):81-85
对溶剂提取、低温压榨两种方法提取的核桃油感官品质(色泽)、理化营养品质(水分及挥发物含量、脂肪酸组成、VE异构体含量、植物甾醇各组分含量)及加工品质(诱导时间、过氧化值、酸值、脂肪酸比例模式)进行测定并对其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压榨核桃油的加工品质较好,其诱导时间(1.92 h)较长,过氧化值(1.44 mmol/kg)和酸值(KOH)(0.69 mg/g)较低,且O/L(0.33)较高;其油酸含量(19.97%)及UFA含量(90.96%)较高,营养品质相对较好。色泽与诱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44);油酸、亚油酸、MUFA、PUFA、O/L与诱导时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人工加速老化对茶叶籽储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人工加速老化对茶叶籽含水率、含油率、可溶性蛋白、脂肪酶、脂肪氧化酶活性、酸价、过氧化值的影响及脂肪酸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加速老化促进茶叶籽老化进程,老化程度与老化强度成正比。随着人工加速老化时间的延长,茶叶籽含水率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茶叶籽脂肪酶活力下降,脂肪氧化酶活力上升;茶叶籽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增高;茶叶籽含油率逐渐升高,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上升。通过对茶叶籽老化不同阶段储藏特性的测定可以预测茶叶籽劣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合适的核桃油储存方式,以温度、光照、氧气、水分四个因素为自变量,酸价、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氧化规律。Rancimat法和60℃烘箱加速氧化法预测货架期,以常温储存核桃油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效果最好为冷藏组,储存超过60 d,最短为敞口组和摇晃组,不足14 d,添加0. 1%~0.3%水分组,21 d开始酸败,避光组储存期为49 d。Rancimat法预测货架期为212 d,烘箱加速法预测为48~80 d。常温储存49 d酸败,烘箱加速法预测货架期更可靠。建议核桃油低温储存,同时可避光存放,尽量选用与空气接触面积小的储油容器,并减少油的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5.
19种不同产地核桃的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的分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家标准法,对广西和云南地区产的19种核桃样品进行果品质量、水分、灰分、总蛋白质、总脂肪、脂肪酸等各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19种核桃样品的理化成分分析表明水分、灰分、蛋白质的含量均与其文献报道和国标规定的范围相符;除南丹中堡外,各品种的脂肪酸含量均大于65%,凤山顶猫最高。样品间出仁率的差异较为明显,凤山顶猫和云新核桃的总出油率最高。凤山顶猫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金城紫的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云新核桃的多价不饱和脂肪最高。以核桃全果换算分析可知,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前三的品种为月里巴峨、凤山顶猫和云新;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前三为云新、南丹中堡和凤山顶猫。ω6/ω3最低的前三位的样品为娘青、漾杂光明和龙佳。无论从核桃仁的脂肪酸含量分析排位,或核桃全果的脂肪酸含量分析排位,或是以ω6/ω3结合脂肪酸类型进行分析,均可作为筛选优良核桃品种的依据,可为广西和云南产核桃品种的筛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选择了不同温度、光照及加入TBHQ抗氧化剂的条件下,以冷榨核桃油储存期间过氧化值和酸值变化为评价指标,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50d储存,冷榨核桃油酸值和过氧化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不同温度下过氧化值、酸值升高变化趋势为:50℃>室温25℃避光>5℃;见光条件下的过氧化值、酸值升高变化趋势为:室温25℃见光>室温25℃避光;不同温度下加入抗氧化剂的过氧化值、酸值变化趋势为:50℃>室温25℃避光>5℃;采用Rancimat仪评价几种抗氧化剂提高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值结果为:TBHQ>VE>BHT>空白样。  相似文献   

17.
鲜食核桃贮藏中脂肪酶活性及油脂酸价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贮藏中影响鲜食核桃脂肪酶活性与油脂酸价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贮藏温度、包装袋有无对脂肪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缝合线紧密度对脂肪酶的活性影响不显著,贮藏温度、缝合线紧密度、包装袋有无对油脂酸价的影响显著(P〈0.05),核桃油脂酸价随着脂肪酶活性的增大而上升。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鱼油精制前后,即粗制鱼油与精制鱼油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稳定性变化,分别将其置于35、25、15、5 ℃恒温箱中贮藏120 d,定期测定其理化指标(酸价、过氧化值与茴香胺值)、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鱼油品质的作用效果显著,温度越高,其贮藏稳定性越差,品质变化越大,且精制鱼油的贮藏稳定性较粗制鱼油差;在贮藏期内,鱼油酸价、过氧化值及茴香胺值均明显升高;其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升高,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降低,使脂肪酸整体不饱和度下降;1-戊烯-3-醇、壬醛、己醛、2-壬酮、2-十一酮、乙酸及丁酸含量变化较明显,对鱼油整体风味影响极大。本研究结果对提高鱼油贮藏稳定性及延长货架期有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羊尾巴的利用价值,运用真空抽提法从苏尼特羊羊尾巴中提取羊尾油,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另外,将羊尾油进行干法分提,分为固脂、液油两部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原油、固脂与液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尼特羊尾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为8.63%,酸值(KOH)为0.67 mg/g,皂化值(KOH)为180.1 mg/g,碘值(I)为45.48 g/100 g; 3种油样都检测出16种脂肪酸,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和硬脂酸,液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原油和固脂的高。  相似文献   

20.
戚登斐 《中国油脂》2021,46(1):24-31
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阿拉伯胶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核桃油微胶囊。在62℃下将核桃油微胶囊加速氧化14 d,测定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及总氧化值。制备模拟肠液和胃液,测定核桃油微胶囊体外模拟消化油脂释放率及游离脂肪酸释放量。选取6~8周龄昆明小鼠,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核桃油微胶囊及核桃油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4周,测定其体重、肝脏指数、血液指标、肝脏细胞指标,并对肝脏及腹部脂肪细胞染色观察其损害情况。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制备核桃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1.91%,水分含量为2.40%,流动性高,溶解性较好。62℃加速氧化14 d,微胶囊化可有效缓解核桃油氧化变质,喷雾干燥制备的核桃油微胶囊油脂氧化程度低于冷冻干燥的,且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及总氧化值更低。喷雾干燥制备的微胶囊经模拟胃液及肠液消化,油脂释放率高达91.13%,高于冷冻干燥的,游离脂肪酸释放量也更高。喷雾干燥核桃油微胶囊能有效缓解高脂模型小鼠体重及肝脏指数升高,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提高小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降低肝脏丙二醛(MDA)水平,从而有效地抑制高脂模型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和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