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斌 《建筑与文化》2023,(5):158-160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策略,优化存量空间,赋予更多功能,激发城市活力。以宁波奉化县江景观改造为例,尊重场地现状,结合周边居民需求,营造出功能复合的多层次滨水环线,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水岸空间。设计从当地佛教文化、山水文化、桃文化提取具备奉化特质的符号,营造场所精神,赋予滨水空间独特城市意象。通过线性滨水空间的更新,以线带面改善老城区整体环境品质,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2.
面对城市滨水空间出现的空间活力衰退等问题,如何唤醒城市滨水空间活力、重塑入水和谐互动,是城镇化转型中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议题.手机信令大数据因其样本规模庞大、时空粒度精细、动态轨迹直观的特性,为城市滨水空间活力提升研究提供新视角.以苏州金鸡湖为例,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获取到的人群时空动态分布信息,分析滨水空间人群活力的...  相似文献   

3.
黄浦江作为上海重要的公共空间资源,两岸绿道贯通开放后,滨水公共空间品质大幅提升,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学术研究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首先对黄浦江滨水地区总体风貌和三个典型空间进行评析,比较贯通前后的公共空间变迁,总结滨水区更新设计策略和意义。其次,引入定量分析方法,探究改造后的滨水公共空间不同区段人口、社会学的影响差异、与城市腹地开发相关性等问题。借助微博、航拍图像、人口分布、设施分布等多源数据,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评价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研究城市腹地开发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差异化配置设施、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腹地活力调整区域投资密度等发展策略,为滨水区更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城市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滨水空间作为带动城市发展的引擎与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载体,日益受到公众的重视。如何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挖掘、保护、传承和激活滨水文化,是当代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议题。文章以北京市延庆新城滨水空间为例,针对其资源本底、空间现状、发展困境等问题进行剖析,同时结合国内外优秀改造案例,提出沿岸空间活力再生与用地模式优化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滨水空间活力复兴与文化提升提供相应关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水地区旧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颀  于爽 《建筑科学》2004,20(2):60-66
以滨水地区的旧建筑改造和再利用为研究对象,第一部分介绍了城市滨水地区旧建筑改造更新的常见类型和改造方式,并以城市滨水环境为依托,重点关注滨水旧建筑外部形象的改造和环境空间的改造。第二部分,结合我国城市滨水地区改造更新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当前国内滨水地区旧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具体实践,希望对我国的滨水地区改造实践有一些指导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滨水空间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中兼具观赏性与使用功能的一种城市公共绿地,是最富变化与活力的景观形态。文章以东江滨景观提升改造为例,深入对滨水空间设计方法展开研究,旨在通过对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总结,寻求适合人们进行户外休闲娱乐消遣的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环境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长远发展得益于城市活力的营造,滨水空间活力是构成城市特色景观的重要因素。其异质性特征正是城市特色文化挖掘的具体表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策略是体现异质性城市活力的主要方式,通过景观空间的设计构成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依托城市滨水空间场所的规划布局,引发"人——场所"的交流。研究该设计策略能为滨水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对城市整体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滨水地区的开发或改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通过对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问题分析,结合常州市武进西太湖生态休闲区环湖地区规划设计案例,提出新时期城市滨水地区规划应贯彻"保护生态、展示形象、营造活力"的设计理念,以"保护生态"为基础,以"展示形象"和"营造活力"为目标,走向"生态、形象、活力三位一体",并探讨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外滩作为上海的形象地标.见证了上海的变迁与历史.为迎接卜海2010世博会的召开,外滩区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景观改造.本着将滨水空间回归市民的初衷,此次改造试图探寻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新思路,在设计理念卜综合考虑了整体的风貌、交通、景观、功能等方面的因素,以"谦逊"的设计手法,充分尊重外滩现状历史风貌,在空间布局上缝合了城市与黄浦江的联系,提升了外滩区域的活力,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多重需要,使外滩成为上海市又一重要的城市景观亮点.  相似文献   

10.
潘伊玛 《山西建筑》2006,32(22):26-27
论述了城市滨水空间再开发与空间环境设计的现实意义,并对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设计要点进行探讨,以保持滨水空间的活力,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该文针对滨水空间和城市生活脱节的问题,提出富有重庆地域性的城市设计应重视激发滨水空间活力。该文选取重庆市区内6个各具特点的滨水空间,运用SD法定量测度个体对环境的认知效果和心理感受,评价结果显示10个活力相关因子中功能丰富度、水体清洁度、可达性和景观美感度是强活力相关因子。在规划设计滨水空间时应注重复合功能设计、鼓励生态水岸设计、提高交通可达性以及构建优美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人类长久以来赖以生存的地方,山与水使重庆地形富有特色,形成了特殊的山水格局,因此山城滨水公共空间是重庆不可或缺的活力带.文章以山城滨水公共空间的现状为切入点,基于城市活力视角对万州区北滨路体育馆到万达广场路段与其活力地带进行分析,探索实现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策略,使滨水公共空间能够合理发展,进而激发滨水公共空间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穆拉兹河堤是城市中心波河左岸一段滨水线性空间,具有很高的地理、建筑和历史价值.以穆拉兹河堤综合体改造工程为例,从发展定位、总体规划和设计、公众参与3个方面探讨城市中心滨河地区的保护策略,并从滨水空间、视线走廊、滨水活动、交通系统、滨水构筑物5个方面探讨其保护方法,然后从法规及导则层面进一步诠释了改造工程的核心内容.最后指出都灵穆拉兹河堤改造的成功经验值得在中国的城市更新改造中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中的水域空间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之一,国内外的许多城市都有滨水区域。作为典型的滨水城市,武汉市有着大量的滨水空间,如何复光滨水区对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城市触媒理论,着重以汉口沿长江的滨水地带的触媒要素的分析,提出武汉市汉口滨江城市发展的城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结合福州大桥头片区城市设计,从城市滨水活力区的含义、主要规划思路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研究了城市滨水活力区与城市的关系及城市设计方法,认为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交通条件、历史文化遗存以及自然山水资源是构成滨水活力区的基本要素;功能混合、可达性、文脉传承、连续性、生态性是塑造城市滨水历史街区活力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滨水空间是居民生活和展示城市活力的重要场所,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的建设也是城市建设的重点。本文从城市滨水空间建设着手,基于近几年重点关注的海绵城市理念,结合实践设计项目,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中的水域空间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之一,国内外的许多城市都有滨水区域.作为典型的滨水城市,武汉市有着大量的滨水空间,如何复兴滨水区对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城市触媒理论,着重以汉口沿长江的滨水地带的触媒要素的分析,提出武汉市汉口滨江城市发展的城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双修"是住房城乡建设部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状况提出的规划思想,滨水空间是其重要实践对象。澳门经过多次填岛扩张和高密度城市化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问题凸显,急需修补。经过对澳门滨水空间进行调研,分析归纳其现存问题,结合典型填岛发展城市哥本哈根滨水空间的特征,从自然生境修复、空间功能修补和空间活力修补三个层面提出了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澳门填岛背景下滨水空间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9.
滨水空间是滨水城市中重要而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但今天,它与城市的联系却出现了问题。文章试图探讨通过设计方法,加强滨水空间与城市的联系,使滨水空间更有活力和吸引力。文章借用了景观生态学等方法,同时结合实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活力复兴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佐 《建筑学报》2007,(7):15-17
欧美国家利用多种措施改造城市滨水开放空间,以此进行积极的城市活力复兴,论文总结分析了他们实践中的改造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城市改造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