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大豆粕为原料,采用加压酸解的工艺制备了复合氨基酸溶液,再与椰油酰氯反应合成了N-椰子油酰基复合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复合氨基酸溶液与椰油酰氯体积比、pH、反应温度、丙酮与复合氨基酸溶液体积比、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工艺条件,并对酰化产物的表面活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大豆粕合成N-椰子油酰基复合氨基酸工艺条件为:复合氨基酸溶液与椰油酰氯体积比4.2∶1,pH 11.2,反应温度36℃,丙酮与复合氨基酸溶液体积比1.7∶1,反应时间2 h。在最优工艺条件下产物产率为91.07%,产物表面活性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粕为原料,采用加压酸解的方法制备了复合氨基酸溶液,再与月桂酰氯反应合成了N-月桂酰基复合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复合氨基酸溶液与月桂酰氯体积比、p H、反应温度、丙酮与复合氨基酸溶液体积比、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工艺条件,并对酰化产物的表面活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大豆粕合成N-月桂酰基复合氨基酸工艺条件为:复合氨基酸溶液与月桂酰氯体积比3.2∶1,p H 10.2,反应温度35.5℃,丙酮与复合氨基酸溶液体积比1.6∶1,反应时间2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物产率为91.31%,产物表面活性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粕为原料,采用加压酸解的方法制备了复合氨基酸混合溶液,再与硬脂酰氯反应合成了N-硬脂酰基复合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复合氨基酸液与硬脂酰氯体积比值mL/mL、pH、反应温度、丙酮与复合氨基酸液体积比值、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并对酰化产物的表面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大豆粕合成N-硬脂酰基复合氨基酸工艺条件为:复合氨基酸液与硬脂酰氯体积比值2.7、pH 10、反应温度33℃、丙酮与复合氨基酸液体积比值1.25、反应时间2 h。产率为89.96%,产物表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以蚕蛹为原料,采用酶-酸两步水解法制备混合氨基酸液,再与硬脂酰氯反应合成N-硬脂酰基复合氨基酸表面活性剂.采用均匀实验考察物料配比、溶液的pH值、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溶剂等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得到合成工艺的优化工艺条件:硬脂酰氯:复合氨基酸液:丙酮:1:1.6:2(体积比)、pH为11、反应温度为37 ℃、反应时间4 h,在此优化条件下氨基氮的平均转化率为70.56%.产品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5.
由蚕蛹蛋白合成N-月桂酰基复合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蛹蛋白为原料水解得到的复合氨基酸液,与月桂酰氯反应合成N-月桂酰基复合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探讨投料比、溶液PH值、反应温度和丙酮用量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合成工艺条件为:月桂酰氯:复合氨基酸液:丙酮=1:2:(V/V),反应温度20℃,溶液pH值10,反应时间4小时。产品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牡蛎复合氨基酸螯合锌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牡蛎酶解液中复合氨基酸与牡蛎中锌进行螯合,以螯合率作为实验指标,研究了温度、pH、时间3个因素对螯合过程中螯合率的影响,通过3因素3水平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螯合工艺。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1.4℃、pH7.77、时间58.8min,螯合率为80.98%,与模型的预测值81.106%相近。  相似文献   

7.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棉籽粕复合氨基酸与氯化亚铁进行螯合反应的条件,制备复合氨基酸铁螯合物。以pH、复合氨基酸与氯化亚铁质量比、螯合温度为自变量,氨基酸铁螯合率为响应值,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pH4.30、温度40℃、复合氨基酸∶氯化亚铁质量比3.3∶1(g∶g),在此条件下螯合率为73.76%,与模型的预测值74.06%接近。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尿素包合油茶籽油中油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尿素包合富集油茶籽油中油酸的工艺,以油酸含量、油酸回收率为响应值,研究了m(尿素)∶m(混合脂肪酸)、结晶温度、结晶时间对响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尿素)∶m(混合脂肪酸)为1.6∶1,结晶温度-3.0℃,结晶时间11.3 h的优化条件下,经1次包合,油酸含量可达92.9%,油酸回收率为39.0%。  相似文献   

9.
王强  龙洁  任彦荣  王存  彭荣  袁君 《食品科学》2015,36(12):17-21
利用响应面试验对在溶剂体系中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玉米胚芽油与阿魏酸酸解制备阿魏酰基脂肪酰基结构酯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在摇床转速为220 r/min的条件下,选取投料比(阿魏酸与玉米胚芽油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3 个因素作为考察对象,以阿魏酸转化生成阿魏酰基脂肪酰基结构酯的得率为考察指标,运用Design-Expert软件的星点设计功能进行试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个因素均为影响阿魏酸酯化的显著因素;经响应面分析可确定最优值为投料比8.9∶1(g/g)、反应温度76.0 ℃、反应时间28.1 h。该条件下的平均得率达59.1%,与响应面拟合方程的得率预测值58.8%吻合良好。在煎炸过程中新制备的结构酯产生较低的聚合物,同时其具有较高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市场上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种类单一、L-抗坏血酸饱和脂肪酸酯在油脂中溶解的不完全性等问题,探究高脂溶性L-抗坏血酸不饱和脂肪酸酯的合成方法尤为重要。本文以叔戊醇为溶剂,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L-抗坏血酸油酸酯(L-AO)的合成工艺,对分离提纯后的L-AO进行结构表征,然后考察其脂溶性和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效果,并与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即L-抗坏血酸(L-A)与油酸摩尔比3.67∶1,反应温度50.98℃,脂肪酶添加量为5.13%,反应时间24 h,分子筛添加量为60 mg/m L,产品得率为53.29%。核磁表征结果证实油酸和L-抗坏血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L-抗坏血酸-6-油酸酯。其脂溶性高于L-AP,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效果依次为L-AO>TBHQ>L-AP>BHT。因此,L-抗坏血酸油酸酯是一种脂溶性良好的新型抗氧化剂,可尝试应用于油脂及油基食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以氨基酸、硅钨酸为原料制备系列氨基酸改性硅钨酸催化剂,并利用FT-IR、XRD、TGA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其结构、热稳定性及其在选择性酯化制备月桂酸单甘酯(GML)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GlyH]H3SiW12O40催化剂因具有强的Br?nsted酸性和"假液相"特性而呈现较好的催化性能.利用响...  相似文献   

12.
中心组合设计优化红花油脂肪酸单甘酯的合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研究了合成红花油脂肪酸单甘酯的三个关键因子:碱催化剂用量wt%、反应温度℃、甘油与红花油的摩尔比对其产率的影响,得到了三因子与单甘酯产率的回归方程以及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响应面图。优化结果表明,碱催化剂用量为0.142%、反应温度194.3℃、甘油与红花油摩尔比3.05时,红花油脂肪酸单甘酯产率可达64.8%,比正交实验结果(62.54%)提高3.6%。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混配大豆粉和小麦粉时大豆蛋白制品的粉添加比例。结果表明,脱脂大豆粉和小麦粉混配后,其混合物必需氨基酸的总吸收量的理论值并不是沿着二者各为100%时得到的两点总吸收量所连成的直线增加,而是在高于该条直线。仅采用WFO/FAO模式作为标准代替所有年龄阶段的消费群体并不具有可行性。在WFO/FAO模式下,蛋白质营养强化粉的必需氨基酸的总吸收量变化总体上和3~6月龄模式下相似,且在脱脂大豆粉添加量为0~10%时与成年人模式也相接近,但是却远远偏离于10~12岁模式和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的成年人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许牡丹  杨雯 《食品科技》2012,(2):98-101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因素及水平,利用响应面法对复合枣粉配方进行优化。选择浓缩枣汁与浓缩苹果汁比例、黄豆粉添加量、麦芽糊精添加量作为优化因素,研究各因素的不同水平对复合枣粉的口感、风味、色泽的影响。通过优化后的配方是浓缩枣汁与浓缩苹果汁比例为2.79(mL/mL),100 mL混合浓缩汁中添加黄豆粉20.78 g、麦芽糊精9.54 g,然后取适量的柠檬酸、白砂糖调味。在此条件制得的复合枣粉感官评定分值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沙棘籽渣水溶性蛋白质的提取工艺条件,测定沙棘籽渣水溶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水溶性蛋白质提取率为试验指标,用响应面法研究液料比、提取温度、pH、提取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沙棘籽渣水溶性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对所得蛋白质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响应面法优化沙棘籽渣水溶性蛋白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88 min、提取温度60℃、pH 11、液料比15:1 mL/g。各因素对蛋白质提取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液料比。利用响应面法得到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数学模型,沙棘籽渣水溶性蛋白提取率Y=38.29+0.44A-0.33B+3.49C+0.63D-0.56A~2-0.97B~2+1.09C~2-0.39D~2+0.0025AB-0.0025AC+8.414×10~(-3)AD+8.414×10~(-3)BC+8.414×10~(-3)BD-0.01CD,能较准确地预测试验结果。所得沙棘籽渣水溶性蛋白质由17种氨基酸组成。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沙棘籽渣水溶性蛋白质的提取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不同发酵因素对发酵豆粕制备的影响,以粗蛋白质含量为指标,对粗蛋白质含量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通过优化,发现发酵豆粕生产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料层厚度2.0 cm、基质含水量40%及发酵时间67 h,此条件下发酵豆粕粗蛋白质质量分数可达56.29%,比单因素优化提高了2.92个百分点,而比原始豆粕(46.82%)提高了9.47个百分点.并对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发酵豆粕工业化生产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为寻求以豆粕为主要基质产共轭亚油酸最佳发酵条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不同接种量、油脂添加量、发酵时间为自变量,共轭亚油酸产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3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并做响应面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拟合性好,发酵最优条件为:接种量3.2%,油脂添加量1.93 g·(50 g豆粕)-1,初始pH6.0,在37℃发酵80 h.在此条件下,发酵豆粕中共轭亚油酸产量可达700.32 μg/g.这为生物发酵法生产共轭亚油酸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