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处理对718塑料模具钢加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18塑料模具钢经过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加工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其加工性能的主要因素。采用TEM和Thermo-Calc软件对718塑料模具钢组织中的碳化物类型及其在钢中的溶解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模拟计算,指出正火后高温回火对小截面该钢模块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对封头用低碳当量Q345R钢进行了合理的成分、轧制工艺及热处理工艺设计。通过试验模拟恢复性能正火热处理后的不同冷却工艺,对比分析其组织和性能,确定了合理的性能恢复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Q345R钢恢复性能正火后采用水雾喷淋冷却处理,材料可以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09MnNiDR耐低温高韧性压力容器钢的热处理工艺及相应的组织与性能。通过对正火和正火+回火后试验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最佳的热处理工艺,热轧钢板经870~920℃正火+640~680℃回火的热处理后所得钢板综合性能较好满足国标及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渗碳齿轮钢锻坯正火处理主要目的是改善切削加工性能,还是减小或稳定渗碳淬火后的变形进行分析,阐述了现行国家标准中的正火工艺和显微组织要求与目前齿轮制造工艺的不适应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认为正火标准应区别为:作为钢件最后热处理的正火和预先热处理的正火两种,并依此采用不同的正火工艺和要求不同的显微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正火和回火处理对P80沉淀硬化型塑料模具钢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850℃正火和500℃回火后,P80钢的组织为回火板条马氏体与贝氏体的混合组织,板条内析出了大量第二相粒子,从而产生沉淀硬化.经上述工艺处理后,80 mm厚试样的截面硬度达39 ~43 HRC,符合沉淀硬化型模具钢的硬度及其均匀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正火温度、回火温度对塑料模具钢LGP20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LGP20钢最佳预硬化热处理工艺参数为870℃正火,根据预硬化硬度要求,回火温度可在450~600℃范围选择,钢板组织为回火贝氏体+回火索氏体+回火屈氏体.研究结果应用于批量生产,钢板硬度均匀,满足模具加工和表面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预硬型塑料模具钢锻后砂冷、350℃回火、500℃回火、退火及退火后500℃回火等不同状态下组织及力学性能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锻后砂冷工艺与其它工艺相比,综合性能良好,锻后砂冷可取代回火处理工艺。试验用塑料模具钢残留奥氏体较少,残留奥氏体对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善将有限,回火后力学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渗碳体的析出。  相似文献   

8.
通过硬度测试、连续冷却相变(CCT)试验以及OM、SEM、高温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正火工艺参数对50 mm塑料模具钢718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速较低,在0.05~1 ℃/s的冷速范围内均可以得到贝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在65~155 min的正火加热时间内,随着正火时间的延长,硬度变化较小,但厚度方向的硬度和组织均匀性有较大的提高;回火态硬度对正火加热时间的敏感性较小,在不同的冷速下,890 ℃正火125 min均能得到沿截面均匀的硬度和组织。  相似文献   

9.
预先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有明显影响。采用不同的预先热处理工艺对20MnCr5钢工程机械齿轮材料试样进行了处理,并进行了显微组织、表面硬度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正火处理相比,等温正火处理、均匀化处理后等温正火处理均能有效提高材料的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损性能,尤其是均匀化处理后等温正火处理的效果更为显著。与常规正火处理相比,等温正火处理25℃试样的磨损体积减小22%、300℃磨损体积减小37%;均匀化处理后等温正火处理试样25℃磨损体积减小58%、300℃磨损体积减小70%。20Mn Cr5钢工程机械齿轮材料的预先热处理工艺优选为900℃×2 h均匀化退火后950℃×2 h+600℃×1 h等温正火的预先热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产品的性能,本试验对容器钢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优化,并采用RCR(再结晶控制轧制)+ACC(加速冷却控制)工艺对250 mm厚的连铸坯轧制到30 mm厚,轧后进行了正火处理。通过对热轧板和正火板进行金相检验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轧制工艺与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CR+ACC工艺生产的钢板正火后各项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与常规工艺相比,RCR+ACC工艺生产的正火板组织分布更均匀,-40℃横向冲击功达到154 J,实现了组织和性能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成分分析、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定,对进口钎尾的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及参数对国产替代材料40CrNiMo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钎尾产品的材料为日本钢SNCM439,显微组织为细小回火索氏体,抗拉强度高达1198 MPa,冲击吸收能量为102 J;40CrNiMo经过600 ℃回火后,实现了最佳的强韧性配合;860 ℃正火+650 ℃高温回火+860 ℃淬火+600 ℃回火处理后,40CrNiMo钢的力学性能基本达到进口产品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 L210NS钢级耐酸性腐蚀换热器用无缝钢管的成分设计及生产工艺,研究了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和正火工艺对冷拔后管体的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产品的耐酸腐蚀性能.分析认为,采用正火工艺的L210NS钢级无缝钢管的力学性能和耐酸性腐蚀性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4340钢与40CrNiMo钢为相似的两种材料,但4340钢中的Ni、Mo元素含量略高于40CrNiMo钢,不同的合金元素含量使材料具有不同的临界冷却速度,两种材料的热处理性能也有明显的差别。4340钢完全退火硬度为32.0 HRC,40CrNiMo钢完全退火硬度<180 HB;4340钢正火后得到马氏体组织,正火硬度为49.0 HRC,40CrNiMo钢正火硬度为31.0 HRC;两种材料在780~870℃淬火,加热温度对淬火硬度没有影响;在相同淬、回火工艺下,4340钢的硬度略高于40CrNiMo钢。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温度正火、回火热处理工艺对590 MPa无Mo耐火钢的组织、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耐火钢组织主要是针状、块状铁素体及少量马氏体,随着正火温度的提高,针状铁素体逐渐减少,力学性能也逐渐降低,770℃为最佳正火温度。经高温回火后,试验钢组织中仍含有大量高密度位错的针状铁素体,保证了无Mo耐火钢试样的良好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5.
首先采用"正火轧制"和"热轧+正火"工艺对Q460低合金高强钢进行了处理,随后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试验钢经不同工艺处理后不同层面的显微组织和微观取向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典型层面微观组织及织构的不同造成了两种工艺下Q460钢强韧性的差异.试验钢经两种工艺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的混合组织,但相比正火钢板,正火轧制钢板的1/4厚度处的珠光体片层间距明显较大,虽然两个样品的珠光体含量相当,但由于正火轧制钢板内储存了较多的畸变、位错等缺陷,导致正火轧制钢板的拉伸性能略高.正火轧制试样1/4和1/2厚度处的平均有效晶粒尺寸分别为7.43和9.18 μm、正火试样1/4和1/2厚度处的平均有效晶粒尺寸分别为6.08和6.24 μm,晶粒尺寸的不同是试样冲击性能差异的一个原因,织构类型及含量则是冲击性能差异的另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40Cr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和摩擦性能。结果表明,40Cr钢经过正火+淬火+中温回火后,组织为回火屈氏体;经过正火+超高温淬火+低温回火处理后,组织为晶粒相对较小的回火马氏体;正火+亚温淬火+低温回火后,组织为晶粒细小的回火马氏体。三种的热处理工艺比较得出,经正火+亚温淬火+低温回火处理后马氏体的晶粒较小,硬度较高,耐磨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模具制造》2021,21(8):79-82
分析了塑胶模具钢的行业现状及4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的特性,对不同热处理工艺的4Cr13模具钢的显微组织、硬度及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模铸的4Cr13钢经在线预硬、一次回火后,显微组织呈条带状分布,其原因为钢中成分偏析导致,经二次回火后可减轻。另外,对不同冶炼状态下的4Cr13模具钢组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电渣钢经二次回火后,组织细致均匀,可用于具有高要求的塑料模具制造。  相似文献   

18.
塑料模具新型材料的种类与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塑料模具对材料的性能要求,阐明了塑料模具常用的钢材、新型材料,新型塑料模具用钢的成分、热处理和性能特点,说明了它们在不同类型模具中的应用范围,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15、25、35、45、60钢采用不同正火温度后的机械性能、金相组织的试验结果,从中总结了这些钢可统一采用900℃正火工艺,达到既可简化工艺和保证机械性能要求又节省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杨俊秋 《模具制造》2007,7(3):64-66
模具材料是决定模具性能和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叙述了对塑料模具用钢材料的性能要求和钢材的种类及选择,介绍了一些新型塑料模具用钢的成分、热处理和性能特点,说明了它们在不同类型模具中的应用范围,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