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通历史建筑特色鲜明,但在江海开发的新时期城市特色渐失,本文就如何继续保持古城的地域风貌提出观点如下:古城面貌的分区保护、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整体古城保护,在渐次演进观指导下的建筑利用,基于历史建筑、地域文化创作灵感的新建建筑创作是南通古城延续其地域风貌的可持续途径。 相似文献
2.
自国务院院1982年公布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已有101座城市陆续成为了受法律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而荆州就是首批被列入历史名城的城市之一,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不仅是历代王朝置府的重镇,而且是长江流域古代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和楚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 喀什城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一个古老绿洲中。喀什城历史悠久、地形平坦、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南疆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以致宗教中心。是一座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边陲重镇。市区海拔1270—1350公尺,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4万余。 相似文献
4.
5.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和优秀的人文传统。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凝固于一座座古城、古建筑中,发掘、保护、利用历史文物资源,提高民族形象、地位,我们国家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一浪高过一浪的经济建设大潮中,在迅速膨胀、发展的城市建设中,许多古城 相似文献
6.
安徽寿县县城是具有2000余年历史的古城。本文介绍了该城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的特点;阐述了保护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内容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一、亳州城的形成与发展 毫州城位于淮北平原北部、安徽省西北端,1986年设市(阜阳地辖),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城区人口13万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5万人),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 毫州城最早约建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已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旧城垣规模。砖墙始于 相似文献
8.
丽江古城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浅谈丽江城市建设中的古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古城是我国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同其它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古城老化和衰退也日趋严重。近几年,丽江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城市新区与古城间的协调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本文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丽江城市建设中的古城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孙音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29(2):100-102
中国目前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但在许多地方,城市的风貌特色却日渐衰落。本文作者对如何形成和维护城市风貌特色提出了一些建议:即对城市进行“文化定位”;对城市原有历史风貌、文化脉络进行有意识地保护和延续;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富集化与隆盛化。 相似文献
13.
温州古城特色和历史街区保护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温州古城特色主要体现在“山、水、城”的布局特色和以永嘉化为代表的商城特色上。温州古城历史街区保护的总体思路是:在保护古城格局的大前提下,重点围绕“东庙、南市、西居、北埠”的格局进行分片筛选,选定商业性历史街区、居住性历史街区、公其性历史街区各两个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文化与城市特色入手,分析归纳了太原的历史文化特色,结合融入山水文化理念,提出了把太原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与生态园林城市的思路,力图把太原建设成为具有自身特色和风格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城市风貌及特色的认识,阐述了保护城市风貌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城市特色的构成因素,提出如何构建城市特色,以刨造出新的城市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营造学社社员、《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等出版物、学社所组织的调查与修志等活动的考查,阐明了中国营造学社在都城史研究上的先驱作用,在汇刊刊载的多篇论文中,初步建立起了图考、图文互证的方法,以及城市制度与建筑研究相结合、注重空间分析的特点,为之后建筑学视角中的城市史尤其是都城制度史和城市营建史的形成提供了可贵的学术基础;1950年代,梁思成先生延续营造学社时期的思想,为古都北京的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历史文化名城是祖先馈予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华夏古老文明的见证。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真正实现古城的现代化,是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开封古城为对象,通过对城市建筑和街巷的调研分析,从建筑历史和城市规划的角度讨论了历史名城的保护和发展问题,并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引言武汉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革命传统的城市。如何保护和发扬武汉的历史文化特色,达到“古为今用”,把武汉建成“今古交融”的现代化城市,颇值研讨。今就个人所见略抒于次,以就正于规划、建筑、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和读者。考古发掘证明武汉有不少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盘龙城遗址说明,商代的奴隶们创造了具有南方特点灿烂的青铜文化。周以前,武汉为荆州分野,春秋时属楚,是楚文化向东南传播的通道。到了东汉时代,它已是“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寻财通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