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液相法制备碳-碳Si-Mo防氧化涂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液相法制备出Si-Mo涂层防氧化C/C,并对Si-Mo涂层的防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St-Mo是一种性能优良的C/C防氧化涂层,可以在1650℃下工作10小时以上。同时对氧化前后涂层的裂纹形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液相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Si—W防氧化涂层中的晶粒长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液相法制备C/C复合材料的Si-W涂层及其在氧化试验中晶粒长大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涂层制备过程中,有液态Si参与的Si和W的液-固反应在生成WSi2的同时,在液-固界面张力的作用下,WSi2晶粒迅速靠近;在涂层氧化过程中,在WSi2晶体界面能和液-固界面张力的联合作用下,WSi2晶粒通过溶解-沉淀的方式发生异常生长,进一步的观察表明,涂层中的晶粒长大能提高涂层的防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液相法制备C/C复合材料的Si-W涂层及其在氧化试验中晶粒长大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涂层制备过程中,有液态Si参与的Si和W的液-固反应在生成WSi2的同时,在被-固界面张力的作用下,WSi2晶粒迅速靠近;在涂层氧化过程中,在WSi2晶体界面能和液-固界面张力的联合作用下,WSi2晶粒通过溶解-沉淀的方式发生异常长大.进一步的观察表明,涂层中的晶粒长大能提高涂层的防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钎焊工艺对WC—Co/NiCrBSi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真空钎焊技术,在45^#钢基体表面焊一层(WC-Co/NiCrBSi)复合涂层,研究了不同钎焊工艺对涂层自身结合强度、涂层与基体间连接强度以及涂层抗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钎焊工艺为1080℃×10min时,涂层自身结合强度为146MPa;涂层与基体间的最高连接强度为367MPa。涂层的抗磨料磨损性能比Co-Cr-W堆焊涂层和(WC-Co/NirBSi)火焰堆焊层的高。  相似文献   

5.
炭/炭复合材料在1500℃的抗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C/C复合材料MoSi2涂层系统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MoSi_2涂层系统具有1500℃长时间抗氧化和优良的抗热震性能,在1500℃时,242h的氧化失重仅为0.75%;长时间的氧化失重速率稳定在2.43×10-5g/m2·s的极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采用真空钎焊工艺,将WC-Co硬质合金粉和NiCrBSi(AWSBNi-2)合金粉钎焊到45#钢表面,得到(WC-Co/NiCrBSi)钎焊涂层。不同钎焊工艺下,涂层及涂层/基体的拉伸强度分别达100—140MPa和300-360MPa。初步分析了钎焊涂层结合机制。涂层的磨料磨损性能远高于同配比的火焰堆焊涂层及Co-Cr-W堆焊层  相似文献   

7.
SiC晶须强韧化MoSi2复合材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湿法混合和热压方法制备了SiCw/MoSi2复合材料,并测定了它们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入20v-%SiCw后,SiCw/MoSi2复合材料与MoSi2基体相比,室温抗弯强度可提高一倍,断裂韧性提高33%,冲击断裂功提高62%,电阻率提高了2-3倍。可见用SiCw来改善MoSi2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发展新型的高温结构用复合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WC—Co/NiCrBSi)钎焊涂层结合机制及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真空钎焊工艺,将WC-Co硬质合金粉和NiCrBSi(AWSBNi-2)合金粉钎焊到45#钢表面,得到(WC-Co/NiCrBSi)钎焊涂层。  相似文献   

9.
SiCw/Al—Li复合材料热挤压变形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热挤压的工艺方法成功地对压铸态SiCw/Li-Cu-Mg-Zr复合材料进行二次加工,研究了挤压态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SiCw/Al-Li-Cu-Mg-Zr复合材料很好的热成形性能,挤压可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0.
喷焊(涂)层厚度及其后处理与组织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20CrNiMo钢为基材,喷焊Ni-Cr-B-Si自熔合金粉+WC颗粒的涂层及其后处理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涂层的硬度,耐磨性以及结合层的元素扩散;观察了表层结构,结果表明,厚度和冷却方式对喷涂层的耐磨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Mo,Si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行星式球磨机,X射线衍射仪和差热分析仪研究了Mo和Si元素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行为,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Mo,Si混合粉末中首先形成Mo(Si)超过饱和固溶体,随后相继出现C40型h-MoSi2和C11b型t-MoSi2纳米晶,最终的产物是以h-MoSi2纳米晶为主的非晶粉末混合物。  相似文献   

12.
镍钼修饰的p型硅电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半导体p型Si上恒电流沉积纳米晶和非晶Ni-Mo合金薄膜,制备出Ni-Mo合金修饰的半导体p型Si电极镀层.用SEM对膜层进行了表征,测量了两种电极镀层的阴极催化析氢曲线,纳米晶Ni-Mo/p-Si镀层的催比析氢性能较好,测量了光照下纳米晶Ni-Mo/p-Si电极的催比析氢曲线.结果表明, Ni-Mo颗粒尺寸在40~100nm时,光照下电极的析氢过电位比无光照减小了约160mV(电流密度为8 mA·cm-2),催比析氢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董尚利  茅建富 《材料工程》1994,(6):13-15,39
本文利用挤压铸造法成功制备了SiCw/Al-Li-Cu-Mg-Zr复合材料。采用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化学分析和组织观察。结果表明,所获得得的复合材料样品中晶须分布均匀,各合金元素含量均可控制在成分设计范围内。拉伸试验结果表明,SiCw/Al-Cu-Mg-Zr复合材料具有较优异的综合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常温干摩擦试验,比较了CoCrMoSi+AlZrO和CoCrMoSi+Fe两种大气等离子喷涂金属-陶瓷复合涂层以及C1Mn1Cr1碳钢涂层与35#中碳钢对磨的摩擦学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扫描电声显微镜(SEAM)观察了磨损表面和亚表层的显微结构,分析了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粘着磨损占主导地位,同时存在微切削和微裂纹的扩展、连接.  相似文献   

15.
Ni3Al合金是一种新型高温合金,IC-6合金是不含Cr而含14%Mo的Ni3Al合金。由于高温下Mo极易氧化升华,因此为使IC-6合金在高温下可靠工作,需选择NiCrAlX涂层作为IC-6合金的保护涂层。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专用装置上按通过系统研究提出的工艺涂覆NiCrAlX涂层,并对其抗周期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NiCrAlYSi涂层对IC-6合金的防护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热解碳涂层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热压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经妥碳涂层的M40JB碳纤维,以有机硅先驱体聚碳硅烷为粘结剂,絷压烧结制备了Ct/SiC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并进行了对比,同时运用SEM,TEM等分析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碳纤维热解碳涂层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较好的热压温度为1850℃,压力为25MPa。  相似文献   

17.
石墨及其涂层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改制后的LAS-2000表面分析设备上对SMF800,G3石墨和(SiC+C)/C涂层石墨的真空出气性能和D^+束辐照化学增强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HL-1M装置第一壁选择SMF800石墨及其处理工艺及合理,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喷焊(涂)层厚度及其后处理与组织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20CrNiMo钢为基材、喷焊Ni-Cr-B-Si自熔合金粉+WC颗粒的涂层及其后处理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涂层的硬度、耐磨性以及结合层的元素扩散;观察了表层结构。结果表明,厚度和冷却方式对喷涂层的耐磨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将LAS-2000型二次离子质谱仪改成研究第一壁材料及其涂层、新材料性能的重要实验设备。在HL-1M装置设计、安装和物理实验过程中,用该设备对HL-1M装置真空室用AISI304L不锈钢、第一壁用SMF-800石墨材料及HL-1M装置原位硼化、硅化涂层和SiC等涂层材料的真空热解释性能、吸氢性能和化学溅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装置主抽气扁管内壁的清洁度进行了监测。实验证明了原位硼化、硅化和锂涂层  相似文献   

20.
将LAS-2000二次离子质谱仪改成研究第一壁材料及其涂层,新材料性能的重要实验设备。在HL-1M装置设计,安装和物理实验过程中,我们用该设备对HL-1M装置真空室用AISI304L不锈钢,第一壁用SMF-800石墨材料及HL-1M装置原位硼化,硅化涂层和SiC等涂层材料的真空热解释性能,吸氧性能和化学溅射性能以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装置主轴气扁管内壁的清洁度进行了监测。实验证明了原位硼化,硅化和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