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电流归并系统的功能是将磁流体发电的法拉第通道或斜接通道功率取出区(PTO)的多对电极电流输出归并为单对输出,然后,可以只用一个主逆器将归并后的直流功率转换成交流并接入常规电网。燃煤磁流体发电机电流归并电路的试验成功是发展先进能量转换系统和实用归并方法的重要一步。该项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需要对浮动直流点电源进行归并的任何能量转换系统,如燃料电池等。  相似文献   

4.
5.
6.
概述了烧煤磁流体发电在高效率火力发电技术中所处的位置,分析了传统技术路线的困难,阐明了采用集成热化学转换器的新技术路线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东南大学热能研究所设计的热输入为20MW的燃煤燃烧室热态试验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9.
分析了磁流体发电的前景并提出了研究工作对策,指出:磁流体发电虽然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它仍是一种有高效低污染发电新技术,有可能在今后的大容量燃煤发电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对燃煤燃烧室二级消旋的方式进行了冷模试验,并将冷模试验结果用于了热态试验装置。冷模试验装置是针对JS-Ⅱ型燃煤燃烧室设计的,它利用了在燃烧室第二级进口处布置的8个二级氧进口小喷嘴。小喷嘴出口方向正好与二级进口气流旋转方向相反,高速反旋转的氧气喷入二级燃烧室。一方面有利于混合,同时对主气流起到强度的消旋作用。冷模试验表明,影响二级燃烧室出口气流旋流度的因素有多种,如一、二级气流的流量比、二级氧的喷  相似文献   

12.
采用Cr_(25)Al_5合金进行煤渣/种子条件下静态腐蚀试验(温度1373-1573k,时间50-150hr),试验后得出三种温度下腐蚀重量变化与腐蚀时间的关系,并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俄歇分析进行有关形貌及成份分析,试验表明,温度是材料腐蚀的主要因素,在1473k条件下材料的抗蚀性最好,Al、Si元素在腐蚀过渡层中富集,Cr元素变化不大,但有从基体向外扩散的趋势。由此,这一材料若能进一步改进,可望在控制壁面温度的半热壁型通道中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4种陶瓷材料用作燃煤磁流体发电通道绝缘材料的试验结果、材料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近几年来磁流体(MHD)发电通道绝缘材料的新发展,在燃油MHD发电通道中,MgO,Al_2O_3等氧化物材料仍作为半热壁和热壁通道绝缘材料继续探讨。在燃煤MHD发电通道中,塞龙Sialon,氮化硼,氧化铝,碳化硅等正作为冷壁通道绝缘材料开发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HD发电通道绝缘材料正由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低温与特气》2007,25(4):33-33
目前,碳捕获及封存技术(CCS)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技术,两者结合,将能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大大提高燃煤效率。目前,全球公认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法是碳捕获及封存技术,即CCS。该技术要求首先对燃煤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和收集。两大技术珠联璧合,即煤的气化与净化部分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部分的完美组合,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网中占比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燃煤机组参与灵活性发电。为了弄清灵活性发电燃煤机组的大气排放特性,以某亚临界600 MW和300 MW机组为例,通过对运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机组在启动、正常调峰和深度调峰阶段的CO2、NOx、SO2和粉尘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正常调峰阶段,随着机组负荷下降,煤耗和CO2排放因子逐渐增大,净烟气NOx排放因子先减小后增大,SO2排放因子略有下降;粉尘排放因子略有上升;深度调峰阶段,随机组负荷的进一步降低煤耗和CO2排放因子明显增大,净烟气NOx和粉尘排放因子迅速增大,SO2排放因子继续下降;启动过程净烟气NOx和粉尘排放因子明显高于调峰工况,SO2排放因子略小于调峰工况。另外,调峰过程中较高的升降负荷率使得原烟气NOx、SO2排放因子明显增大,净烟气粉尘排放因子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8.
梁卓 《中国科技博览》2013,(10):278-278,115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适应于我国的一次能源分布结构,对于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低碳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能源效率,而且可以带动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带动电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政策法规和《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对中国燃煤发电设计技术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分析,提出了洁净煤发电技术仍将是"十三五"燃煤发电机组技术发展的核心,同时应努力开展低碳燃煤发电技术的研发。结论是"十三五"期间更高参数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燃劣质煤"超低排放"改造技术、火电灵活性改造技术、节能改造技术、深度节水技术以及大型燃煤锅炉生物质混烧技术将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进而对相关技术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郑开云 《发电技术》2022,43(1):126-130
超临界CO2循环在低温场景下,循环终端温度降低,循环压比增大,可以与燃煤锅炉很好地匹配,组成高效的燃煤发电机组。根据气候和煤炭分布,我国北方煤炭基地(如蒙东、北疆)在冬、春季有长达4个月以上的低温条件,有利于构建高效的超临界CO2燃煤发电机组。对于3~15℃的终温工况,对超临界CO2循环发电机组进行热力计算,并对机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参数620℃/30 MPa的超临界CO2循环发电机组在9℃以下低温场景下,可获得48%以上的全厂净发电效率,高于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超临界CO2循环燃煤发电可补充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冬、春季的发电量缺口,并可通过“北电南送”实现北方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