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帝陵分布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沈阳市,河北省遵化市以及易县四地。入关后的清代皇帝都埋葬在河北省的清东陵和清西陵,由于清代帝陵实行了“昭穆制度”,故有东陵和西陵两陵分葬之制。清代共有九位帝王分别葬入了两地的大清皇陵。 研究清代帝陵的资料很多,但是对于本体文物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清代石祭台的细节入手,对关内九座清代帝陵进行了梳理,浅淡了笔者对其雕饰纹样的一些看法。由此可见,清代陵寝的高超工艺技艺,反映出了古代工匠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2.
土遗址博物馆室内热湿环境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阳陵帝陵外葬坑遗址保护展示厅是我国首座对帝陵封土及遗址实现全封闭保护的现代化全地下遗址博物馆。笔者通过对该土遗址博物馆展示厅内热、湿环境进行现场调研以及长达2 a的跟踪观测,得到了建筑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在对土遗址保护展示厅适宜的热、湿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所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崔光海 《新建筑》2009,(6):124-126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在以此为背景的遗址展示建筑设计中,遗产保护成为绝对的主导秩序。结合对汉阳陵帝陵外葬坑遗址展示厅的分析,总结其中反映出的遗址展示建筑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114马兰峪关简称马兰关,在今河北省遵化西北。马兰峪关南十里就是长城,关外有牵马岭。与马兰峪关相犄角。由关向东经过31关口而到大喜峰口。清代为东陵重地,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建筑体系完整的皇室陵寝,专设总兵驻守。这里有帝陵五座,即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  相似文献   

5.
汉阳陵帝陵遗址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目前已经发掘的汉阳陵帝陵园里的10条葬坑,以及正在修建中国第一座全地下式遗址的保护展示厅,从保护历史文物风貌,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及文物的收藏和安全角度,阐述了通过利用地下空间开发保护文物遗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当今博物馆建筑设计的一种新发展趋势,通过目前已发掘的西安汉阳陵帝陵的10条葬坑,对已修建的中国第一座全地下遗址博物馆,从地下建筑出入口形式、空间组织、交通流线、室内设计等方面入手,探讨博物馆建筑地下空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规划项目的实践,站在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角度,研究关中地区小城镇帝陵保护现状及面临的瓶颈,探究帝陵保护与利用相关专项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帝陵保护与利用的策略及建议.此外,本文亦可作为关中唐十八陵的研究个案,以加深人们对唐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段婷 《城市建筑》2021,(7):178-181
基于对文化景观基本要素及其类型与特征的理解,不同于以往对文化遗产墓葬本体之研究,本文探寻西汉帝陵营建的自然环境基底、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传统和景观特色,并综合西汉帝陵相关考古学、地理学、水文学、文化研究、历史学等研究成果,试分析西汉帝陵遗址之景观空间构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华中建筑》2009,(5):241-24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汉陵考古队在对汉武帝茂陵二号遗址局部发掘时,发现了一处园林建筑遗址,这也是在西汉帝陵中首次发现此类建筑。这一发现将对学术界研究汉代社会形态、帝陵制度、建筑形式、陵园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视野     
陕西园林建筑遗址首现茂陵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汉陵考古队在对汉武帝茂陵二号遗址局部发掘时,发现了一处园林建筑遗址,这也是在西汉帝陵中首次发现此类建筑。这一发现将对学术界研究汉代社会形态、帝陵制度、建筑形式、陵园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崇陵工程是清代皇家工程的绝响,经历 6 年建设 1915 年竣工。作为帝陵,是级别最高的工程。时值社会动荡加之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巨大。仰赖工程中恰当及时地使用了清末传入中国的新技术,工程的质效得以保障。从中可管窥清末技术引进对传统施工与管理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9,(9):142-142
近日,湖北省利川市文物普查组在利川市谋道长坪发现一建在悬崖绝壁上的清代寺庙建筑。岩居、岩葬等特殊形式建筑在利川谋道等地曾多有发现,但在岩上建寺庙还是首次发现,对于研究鄂西土家族聚居区的文化及宗教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须弥座传入中国后由佛像座用途推广至台基轮廓及小品装饰,历代记载主要关注于须弥座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在清帝陵中台基、下碱、基座等不同位置设有须弥座,并装饰以不同样式,多样的应用为须弥座营造实践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文以清帝陵须弥座的分布、组成及构件为研究对象,参考文献记载,总结其配合组群关系形成而显现的多样性,营造时内部比例、建造方式展现的适应性,关注须弥座上 纹样的变化,探寻其在时间上的流变关系,以及从宏观到微观形成对于清帝陵须弥座营造实践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4.
舜帝陵园是湖南省内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大型纪念公园。本文简要介绍了舜帝陵园改扩建及总体规划设计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王金峰 《建筑》2003,(6):75-75
清代以康乾盛世完成了封建社会的落日余晖,走过了268年的历史征程,留给我们的除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之外,还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清西陵。位于保定易县的清西陵在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距北京120公里。清西陵是14座清代皇家陵寝的总称,占地面积800平方公里,葬有4个皇帝(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9个皇后、57个妃嫔、6个公主、王爷、阿哥,共计76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泰陵是清代入关后第三代皇帝雍正的陵墓,雍正是我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对康乾盛世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夏帝陵     
正挟裹着大西北清冽的秋风和淅沥的雨滴,笔者从兰州出发,去探访向往已久的西夏帝陵的王朝遗迹,感受那来自古代异族王朝崛起毁灭的神秘与辉煌。翌日午后,终于来到了位于银川市西郊约35公里的西夏帝陵。西夏帝陵方圆53平方公里,总体建筑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每座帝陵占地超过10万平方米,由阙台、神墙、碑亭、角楼、月城、内城、献殿、灵台等部分组成。陵园基本结构呈现"凸"字形,与宋陵方形结构明显不同。陵台的"塔式建筑"是西夏帝陵的标志性建筑物。陵城内主要建筑均偏离陵园的中轴线,这是西夏王陵陵区的一种特殊葬式,应该是受"五音利姓"风水观的影响所致。陵区内还附有窑场遗址和特殊的建筑遗址。这些建筑的格局、结构都与汉族帝陵大不相同。西夏王陵以"头枕青山,脚依  相似文献   

17.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位于西汉第四个皇帝刘启帝陵封土的东北侧,是目前我国第一座近帝陵封土,对遗址实现全封闭保护,并采用多种国际先进配套设施的现代化全地下遗址博物馆。世界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佩赛特先生赞誉:“这是一项杰出的成就,是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以尧帝陵祭祀广场设计为例,介绍了该祭祀广场的设计理念及规划结构,并从尧帝陵文化、设计背景、功能分区、尺度规模等方面加以阐述,分析了设计中如何因地制宜,丰富和完善祭祀广场并体现盛大祭祀仪式氛围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9.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建筑是目前我国第一座对近帝陵封土及遗址实现全封闭保护的现代化全地下遗址博物馆。展示厅建筑设计“弃宏大而就无形”,以文物保护为核心,以文化展示为主线,全面运用了多种国际文物保护的先进技术,完整体现了当代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的先进理念,成为我国新一代遗址博物馆建筑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高仕红  刘友斌 《建筑》2012,(22):38-41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围场县因“木兰围场”而得名,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狳”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