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是一种文化,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又向社会发出强烈的文化信息和信号。作为“时代的镜子”“文化的缩影”,建筑在谱写历史,或者说,建筑师在有意无意地谱写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蔑视,建筑师社会地位低下,加上建筑的功劳总是归功于君王和物主,以致中国古代建筑师既无名望也无地位,只能沦落为“无名氏”。  相似文献   

2.
建筑是一种文化,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又向社会发出强烈的文化信息和信号。作为“时代的镜子”“文化的缩影”,建筑在谱写历史,或者说,建筑师在有意无意地谱写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蔑视,建筑师社会地位低下,加上建筑的功劳总是归功于君王和物主,以致中国古代建筑师既无名望也无地位,只能沦落为“无名氏”。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一种文化,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又向社会发出强烈的文化信息和信号。作为“时代的镜子”“文化的缩影”,建筑在谱写历史,或者说,建筑师在有意无意地谱写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蔑视,建筑师社会地位低下,加上建筑的功劳总是归功于君王和物主,以致中国古代建筑师既无名望也无地位,只能沦落为“无名氏”。张钦楠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师》一书,试图寻找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师,介绍和阐发每一位建筑师的生平事迹,并把中国古代建筑师的作业环境、方法、成果与同时期国外的建筑及建筑师进行对照,客观地评价建筑师们的功绩。从本期开始,我刊将选登该书中的部分篇章,希望通过它们能使读者增加对建筑师在文化发展中历史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一种文化,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又向社会发出强烈的文化信息和信号。作为“时代的镜子”“文化的缩影”,建筑在谱写历史,或者说,建筑师在有意无意地谱写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蔑视,建筑师社会地位低下,加上建筑的功劳总是归功于君王和物主,以致中国古代建筑师既无名望也无地位,只能沦落为“无名氏”。张钦楠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师》一书,试图寻找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师,介绍和阐发每一位建筑师的生平事迹,并把中国古代建筑师的作业环境、方法、成果与同时期国外的建筑及建筑师进行对照,客观地评价建筑师们的功绩。从本期开始,我刊将选登该书中的部分篇章,希望通过它们能使读者增加对建筑师在文化发展中历史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马骁 《华中建筑》2006,24(11):54-57
中国古代建筑石技术有着不同于欧洲的独特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石技术在中国古代石建筑以及木构建筑的一些建筑构件中有着它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极其讲究传统的国家。中国历代以来,无论是文明、习俗都沿袭着传统。它不仅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兴衰,更是象征了一代代匠人在建筑方面的巨大贡献,也为后人在建筑过程中留下了充足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程建军同志在最近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的《中国古代建筑与周易哲学》专著中,直率地提出了“(中国古代)建筑首先考虑的是社会功能。社会需要、伦理礼制是第一位的,物质功能则是第二位的。如果可以把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门学科的话,应该称为‘社会建筑学”’的观点。 这可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大问题,很难想象,在十几年前那个禁锢的年代,在那个只会  相似文献   

8.
魏泽崧  汪霞 《华中建筑》2011,29(12):161-165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构成元素,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该文从视觉层次、文化——社会层次对中国古代建筑门文化的审美意匠作出分析,并阐述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古代门之审美意匠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人就有饮茶的习惯,品茶不仅能够放松身心也有助身体健康。中国各个地区的茶馆是继承与弘扬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中国古代建筑融入了设计人员诸多情感理念,能够对现代茶馆设计进行引导,通过古建筑风格更好地衬托出现代茶馆设计的韵味。在保存至今的各个古代著作中,最先都是对古建筑进行调查研究,然后随着社会时代不断更进,开始对建筑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对中国古建筑风格在现代茶馆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析,分析茶馆空间设计,对茶馆功能进行划分,在突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技术上,提升现代茶馆设计美感。  相似文献   

10.
杨嵩林 《四川建筑》1995,15(1):7-10
一、中国近代建筑发展概况什么是“近代建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似乎西方古典建筑加上中国古典建筑,就是中国的近代建筑了.以科学的美学观来讨论,应认为近代建筑是在近代,即机械工业时代,按机械工业时代的美学观点与生产原则建造的建筑,就是近代建筑.与古代建筑比较.其特点是:标准化、集约化、工业化。同步化和大量性生产.近代建筑,是近代生产力发展条件下的产物.机械工业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以1640年英国长期国会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社会,其早期是商业资本控制的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经历了一百多年,1771年才出现了水…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建筑环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卓群 《华中建筑》1995,13(3):12-13
该文讨论了建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建筑的地理环境,具体探讨了环境与建筑、建筑与人、与时代精度的关系,指出中国传统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观建筑等对环境的要求虽各有特点,但其与中国古代强调的人际和谐、社会稳定的哲学思想则是基本一致的,综合分极介绍了中国建筑环境观的几种主要学说。  相似文献   

12.
戏剧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展示着古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历史政治、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呈现。宋唐以来,戏剧已经逐渐的成为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娱乐方式。戏场建筑作为一种专供演出及观演使用的建筑形式,更像是展示文化的一种物质展台。在戏场建筑中,利用锣鼓、丝竹等乐器,演绎知名戏剧,无论是其中的演员,还是观众,都能够通过戏场建筑为桥梁,进行艺术、情感等方面的交流活动。中国古代戏场建筑从早期的露台到金代三面观的戏台,一直到元代普遍分为前后场。建筑形式的逐渐完善,标志着戏曲的逐渐成熟。可以说,戏场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现代社会可见的主要古代戏剧文物之一。该文将针对我国古代不同形式的戏场建筑对于表演者与观众的心理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我国戏台、戏剧等问题的研究领域,并促进其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楼阁,以大木构架为多见。从春秋战国时代以至清代这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以高台基、柱梁、斗拱及“大屋顶”(此所谓中国古建筑的“三分”)为基本“元素符号”的大木构架体系纵贯其始终,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地步。时代的指针现已走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时代在前进,今不似古,今应胜古。我们的社会是现代社会主义社会,我们的建筑也应当是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然而,我国古代的建筑文化的确是取得过相当大的成就并对国外不少国家和地区产生过影响,有些优秀的传统建筑处理手法至今依然可资借鉴。本文不揣浅陋,对我国古典楼阁建筑之特点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以就正于读者。楼阁建筑的雏型——夯土高台我国的楼阁建筑渊源久远。从原始人群的“穴居”、“巢居”演变到原始社会的“茅茨土阶”。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地面建筑得到发展,商代在夯土台上筑木构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世界建筑体系中一个庞大而独立的系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动画场景的创作中,建筑元素在每一部动画电影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中国古代建筑在墙壁和瓦楞墙上具有独特民族性和地域特色,而这些特色也正是动画场景所需要的,是动画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和特点,并结合动画场景中使用的中国古代建筑元素进行案例研究。指出将中国古代建筑运用到动画场景所存在的意义,以及如何提高创新性,挖掘中国建筑元素在动画创作中存在的潜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建筑理论的概念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一门学科,而这门学科认为,中国古代也有建筑理论的出现和存在,其中,宋《营造法式》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建筑学著作"(语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卷).《营造法式》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遗存的文献,为什么会被现代建筑理论的学人们认为是"建筑学著作"?这无疑是"中国古代建筑史"所应明确的历史问题,也是现代建筑理论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1复古呼声再起—现代建筑屡战屡败?中国建筑思想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自20世纪初开始,被反复探讨并且迄今尚未定论的沉重话题。建筑既是社会环境的塑造者,又是社会意识的直接反映,与经济文化的兴衰  相似文献   

17.
高宁 《华中建筑》2010,28(9):171-173
汉代和唐代是中国百戏艺术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在这两个时代观演场所日趋固定、专业,是中国古代传统观演建筑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时期。结合汉唐文献、画像砖石、壁画等相关史料考察汉唐间百戏观演场所,分析其发展演变过程,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观演建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明、中华民俗、民风的重要载体。经过近现代的社会动荡,特别是近30年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国古代建筑现在已经很少了。现存的中国古代建筑,从历史时期上看.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明朝以前的建筑已经极少,主要是一些单件的塔、碑等。从内容上看,城市中的古建筑主要是以寺庙.官衙.王府,皇宫为主.而整体成街区性的民居建筑,大多散落在远离城市的乡村或小城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建筑是一个连续完整、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 ,高台、木构架、大屋顶的外观形式、庭院的组合模式 ,以及园林崇尚自然的传统一脉相承 ,未曾间断 ,这表明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存在一种相对稳定的建筑发展观 .通过建筑与传统文化中潜在的相似性分析 ,尝试用“同构”这个概念 ,结合中国古代礼制文化传统 ,从中国古代房屋建筑、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以及中国古典园林等3个方面 ,来解释中国古代建筑何以存在一种相对稳定的建筑发展模式及其建筑组织关系结构特征的原因 .  相似文献   

20.
从茅屋草舍到木房瓦宅,从高台建筑到摩天大楼,人类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中国古代早期的楼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呢?当时的楼是什么样的?古代的青铜器、铜鉴,汉墓中出土的画像砖、石及器物模型,为我们提供了那个时代建筑的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